心理学家:非暴力沟通教你用爱的语言化解愤怒,希望你知道

文 / 心理学充电时间
2018-06-19 16:10

人们用语言进行沟通,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这个是一个心理过程,是把自己心理层面的东西附加到语言上,这就使得同样的语言不同的语气,会给他人不同的感受,言语暴力就由此产生。 日常在与人沟通的时候,特别是有不愉快情感体验的时候,人们常常会用批评指责、埋怨、命令式的言语去与人沟通,这就使得给他人传递了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因而使得沟通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

心理学家:非暴力沟通教你用爱的语言化解愤怒,希望你知道

特别是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都会不自觉的进行批评教育,因为很多父母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只是任由这种体验进行自主释放。这样就会把不愉快传递给孩子,孩子只能压抑自己的不愉快以及做一些让父母高兴的事情,来“逃避”父母的惩罚。 这样并不利于孩子去健康成长,因为孩子体验到很多来自父母的不安与焦虑,面对这些要么进行压抑,要么进行内化,不管是哪一种结果,都会对以后有着长远的影响。

心理学家:非暴力沟通教你用爱的语言化解愤怒,希望你知道

那么怎么才能用言语传递爱,用爱的语言去温暖他人呢?

最主要的是,要用心去观察、倾听,运用不批评、批判、实事求是的表达看到的、听到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求,发出自己的请求,用非命令的言语去沟通。

可以参考以下的行为方式:

一、用心去观察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然后客观的描述出来。如:我看到你这样做………。

用语言进行客观的描述,描述所看到的事实,尽量实事求是,在描述中不对整个事情进行评论。

人们遇到事情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发表对这件事的看法。在看法中夹杂着从他人、社会上内化的一些标准。这些标准使得我们对事件有了“对”与“错”的分辨,这也是我们说的价值观。面对我们认为的“对”,就会毫不犹豫的进行赞美、夸奖,面对我们认为的“错”,也会毫不掩饰的进行谴责与说教。这就使得人们对事件加入了个人的价值标准,“歪曲”了客观的感受。

心理学家:非暴力沟通教你用爱的语言化解愤怒,希望你知道

二、说出自己对这件事的感受(感受是情绪、情感)。如:对于这件事我感到/给我的感受是……。

对于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事情,要表达出自己当时的情绪、情感,让他人知道自己的感受,让他人引起注意。

人们在出现不良情绪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意识不到为什么会出现,就导致了任由不良情绪“自由发挥”,以至于在行为上以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发泄为主。

心理学家:非暴力沟通教你用爱的语言化解愤怒,希望你知道

三、表达出自己的需求。

说出自己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找到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并说出来,让他人能够了解到自己的需求。

如:之所以不开心,是因为你把东西扔的到处都是,而我已经很累了,还要去收拾。

心理学家:非暴力沟通教你用爱的语言化解愤怒,希望你知道

四、提出自己的请求。

说出自己对他人的请求,而不是命令他人这样去做,以商量、请求的语气去沟通,使得他人感觉自己是被尊重的,是与其平等的,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沟通效果。

如:你是否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