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可不知的心理学效应(二)——超限效应

文 / 吴志伟心理学工作者
2018-06-14 09:25
家长不可不知的心理学效应(二)——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经常会在家庭教育中发生。

首先是过度地说教、批评等。在孩子成长地过程中,不少父母喜欢经常给孩子讲道理,而当发现孩子“听不进”或者表现不好时,父母又往往会加大讲道理的“力度”,以为这样会让孩子“印象深刻”,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当孩子犯错时,很多父母会多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以为这样能让孩子“充分、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及时地、有效地纠正错误”。事实上,父母的这样一些做法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因为过多的说教、埋怨和批评会使孩子的心理状态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每个人一旦遭到批评,总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的平衡。孩子遭到重复说教或批评后,往往不会像父母预期的那样去反思自己的行为,反而会慢慢形成“父母从来不相信我”的感觉和判断。而一旦有了这样的判断,孩子就会产生这样的心理逻辑:既然父母如此不信任我,我为什么要改呢?我有什么要改的呢?有了这样的心理逻辑,孩子不但拒绝改变,甚至会以极端的方式和父母对抗。为避免这种超限效应在说教和批评中的出现,父母应该牢记:孩子犯错一次,只批评一次。千万不要对同一件错事,重复同样的批评。如果一定要再次批评,也千万不要像“复读机”那样多次重复。应该换个角度进行批评。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一再被“穷迫不舍”,厌烦心理、反抗心理就会随之减低。

其次是对孩子过度的表扬。有些家长认为,对孩子多批评不好,应该更多地给予表扬。其实,“表扬”也有个限度的问题。小明是个“问题孩子”,听惯了老师地批评,他对于反复的批评已经无动于衷,依然我行我素。新学期换了个班主任,一开始对小明的某些“闪光点”作了表扬,小明起初很受感动,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小明发现,老师对自己的表扬越来越多,而且有许多是有意拔高的。他认为这是老师在哄自己,名义上表扬,实际上让我注意这些方面,这分明是看不起自己,不信任自己。于是,他一听到表扬,就大为恼火。这个案例给父母的启示是:对孩子的表扬如果超过了限度,反而会让孩子感到不舒服甚至恼火,因此,和批评一样,表扬也需要有个限度。

总之,父母对孩子的说教、批评或表扬,都应该注意超限效应,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