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最具渗透性,孩子的幸福奠定在德行和认知中最可靠

文 / 宝妈育儿超越自我
2018-06-04 13:25

家庭教育最具渗透性,孩子的幸福奠定在德行和认知中最可靠

近几年, 亲子教育中这些理念可谓是最多的了: 要与孩子交朋友,要理解、多沟通、多交流......但是,运用不当就会变成令孩子生厌的说教。有些家长把根本不用讲道理的行为规范,不厌其烦变成一大堆道理经常与孩子重复,最终,孩子把所做的没理儿的事情却变成了硬道理,似乎,最没理儿的倒成了家长!

孩子习惯的养成与健康人格的形成,往往取决于3岁——10岁之间,这时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犹为重要。

孩子起床磨蹭、穿衣慢、吃饭挑食,家长总能与孩子耐心的讲道理、摆事实......结果,孩子的习惯没变好,家长却落了个“太唠叨”的美名。

其实,那些道理,孩子比家长都懂,并不是需要家长用嘴去讲的,而是需要用行动,用家风去制约的。所以,家长对待这些事情最好少讲道理,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环境、工作特点做出变通性的安排。

有些家长说起孩子,能把孩子说的一无是处,尤其家庭作业的磨蹭,道理说尽了,也沟通了,也交流了,可孩子就是不改。

家庭教育最具渗透性,孩子的幸福奠定在德行和认知中最可靠

有些孩子学习基础差,学习心态又不好,他怎么能快起来呢?!课堂上老师讲的课,已经有许多听不懂,只是整天像个人桩似的戳在教室里敷衍,如此处境里的孩子没有谁不愿意学好的,问题是,他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去学!,学校的“课时”安排都很满,孩子就是想去追,哪来的时间?苦恼、郁闷、自卑时刻都侵袭着孩子的心灵,这时候,家长不管怎样为孩子讲道理,像个朋友似的与孩子交流沟通,孩子最终也很难能改变自己的处境,性情好的孩子会变的常立志而不立长志,总会说话不算话,性情不好的就会拿起逆反的武器抵触家长的道理。

所以,这时候的孩子需要的不是那些大道理,需要家长用爱心、用同情心倒出孩子的苦恼,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释解孩子心灵上的压抑和自卑感。

还有一种现象比较普遍,孩子本来非常聪明,只要提升孩子的自学能力,他完全可以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检验自己的自学效率,查漏补缺的健全自己的学习方法。总有一些家长耐心有加,甚至过了头,一见到孩子就开始灌输上学的道理:你应该上课好好听讲、不会的应该去问老师、你应该认真完成课堂作业……这些本应该做好的事情你讲的太多了,就会在孩子的脑子里产生逆向思维,最终起到相反的作用。

家庭教育最具渗透性,孩子的幸福奠定在德行和认知中最可靠

还有孩子在写家庭作业时,家长一看孩子有不懂的,不等孩子深思考就会马上过去大献殷勤的把问题解决掉,其实,这是对孩子学习中锻炼大脑思维的一种能力替代,孩子没有了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学习过程中的挫折,他就无法收获解决难题后为他带来的兴奋、自豪与成就感,失去了成就感的刺激,学习的兴趣就会丧失激情,大脑越变越懒。再遇到难题,孩子刚开始还能虚心求教,渐渐地,慵懒的学习态度就会占主导地位,进而就容易导致与家长玩儿智商。学习中的投机取巧,最终让孩子的学习步入一副懒洋洋的状态。这时,家长就极容易傻忽忽的,自然而然的步入陪读、陪学的教育误区!

还有家长一只手为孩子讲勤俭的道理,另一只手无节制的大把大把给孩子零用钱,购买高档的衣物,把学习与物质待遇挂钩,导致孩子的自我认知畸形,事事与家长讲条件、论自由和权利。富裕的家庭如此,不富裕的家庭也用孩子进行攀比。

我希望家长从这些小时中学会反思自己,我们是否拥有属于自己的家教文化和家风?因为,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渗透性,即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中,把孩子的幸福奠定在德行和良好的自我认知上,才是惟一可靠的办法。所以,给孩子讲道理,做沟通交流,一定要看用在什么事情上,什么境域中。

=====================================

育人如养花,人与花卉的成长不但需要环境,更需要育花者因人而异的格局与心境,懂花的人会创造环境静待花开;不懂花的人容易急功近利,呈现心浮气躁的恨铁不成钢心理。同样是爱,会爱的家长能教出懂爱、自爱的孩子,反之,呵护备至、浇水、施肥、催花,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所以,生命的质量和生活的质量都取决于灵魂和品质,灵魂的高贵来源于家庭教养和文化素养。关于家庭养花,关于孩子的生命教育与心智成长,今后会有更多图文案例阐述养花和育人之间的关系,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