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为什么要读书”到“人凭什么要读书”,我技术应对孩子的责难

文 /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2018-06-04 00:15
从“为什么要读书”到“人凭什么要读书”,我技术应对孩子的责难

家庭教育心得休会

人生最最有价值的意义

(提示:此文精髓参见本文最后一句)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疑问,如果得不到及时又很好的解答,那么他的内心将会充满了彷徨,有些问题可以暂且放下,等到以后自己摸索着就可以明白,而有的疑惑可能一辈子也无法解开了。但是,一个正处在读书时代的孩子,如果问我:“人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如果不好好回答,后果我也不无法想象。教育孩子,除了家庭里的穿衣吃饭,除了生活,最难的,应该就算是遇到这样的问题了吧。

孩子以前经常问我为什么要读书的时候,我们一开始是讲:“不读书,你将来就没有能力,就没有工作,那你就不能养活你自己,还有,我们以后老了,也不赚钱了,还要你拿钱给我们用。”后来,孩子还是经常地问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一方面,孩子可能体会不到自食其力的辛苦,反正要吃什么要买什么,全都是有家长去掏腰包;另一方面,没有能够为孩子找到读书真正的快乐,会让他觉得读书简直就是象一个沉重的包袱。后来,我们就告诉孩子:“别再问为什么要读书,就象1+1=2一样,这个是公理,本来就是这样,人天生就是要读书。”言外之意,就是希望他能够坦然地面对读书的问题,学生反正只要一心读书就可以了。

当然,我也晓得,就这样子的回答,孩子是不会消停的。果然,孩子马上就追问:“1+1为什么要等于2?”讲句难听的话,我甚至都怀疑过这孩子的智商是不是有点不太正常。

我的思绪,经过好多天时间的整理,我又乐观了起来,觉得自己已经想通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且,我还把这个问题的答案讲给了我的妻侄女儿听,她正在读大学。我先是问她:“人为什么要读书。”她回答不上来,现在想想,她可能是希望我把话讲完,并不想急于表达她自己的想法吧,一个大学生不可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的。

我是这样阐述人要读书的原因的:人生最大的意义是还债!中国人讲“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至少也讲“加倍奉还”,人就是在一辈子回报别人当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而我们从一生下来,就开始欠父母的,就开始欠爷爷奶奶的,就开始欠这个家庭的,就开始欠整个家族的,就开始欠这一方水土的,就开始欠这个祖国的,甚至,就开始欠整个世界的。所以,我们才要孝顺父母,我们才要尊敬老师,我们才要照顾长辈,我们才要回报整个家族,我们才要造福一方,我们才要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甚至,我们才要感恩全世界。

我讲得激动不已,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变得这么能讲的,从小到大,一直都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在那几天里,我都被我自己给感动了,直到我把这些话又讲给我家孩子听以后,我的内心才恢复了平静,因为孩子听了我的话以后,也是很平静。

我后来终于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了,我的那些感慨,如果讲给我自己听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绝不可以要求孩子去做,因为这在孩子看来,无非是一位父亲向他的孩子讨回人情,折回票价,抢回功劳,要回成绩!孩子当然是越听越沮丧了。

然后,我就发现孩子的情绪越来越低落,经常想玩手机,哪怕是不允许他打游戏,随便地翻翻网页,也无心读书。有一天晚上,已经不早了,孩子突然开门走出去了,我听到声音,马上就跟了在后面,没想到一出了小区,他就习惯地在马路上狂奔起来,就象刚放出笼子的飞鸟,整个身体都活起来了。

我肯定是跟不上孩子的步伐,但是我看清了他去的方向,估计是到常去的那一家美食店去买好吃的了,孩子曾经说过:“他之所以还能喜欢这个世界,之所以还能对这个世界有兴趣,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他还有很多很多好吃的没有吃过。”从那时起,每当听到孩子向我要钱买好吃的,我就从来没有讲过一个“不”字。我很怀疑我自己,还算是一个男人么?因为,写到这里的时候,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两眼出汗。

我也一路小跑地向那家店赶过去,直到看到那家店已经出现在我所站的马路对面,我停下脚步,在隐约的路灯下,仿佛看见孩子已经慢慢地往回走过来了,我赶紧快步地迎上去,一把牵过孩子的手,我知道,随着孩子从小一天天地长大,做为他父亲的我,已经越来越不可能再随意地去牵住他的手了。

我们慢慢地走在昏黄的街灯下,夜渐渐地深了,行人也渐渐地少了,孩子再次问了我那个同样的问题:“人为什么要读书?”我思索了一会,“因为,可以有很多好吃的!”我讲这句话的时候,却没有看着他的眼睛。从那时候起,我每次在吃饭的时候,就很少再和孩子讲起无关于饭菜的话题。

今天中午,2018年6月3日的午饭,孩子的心情,看起来还不错,不经意间,孩子忽然转头看着我,又问了我一个问题:“人!凭什么要读书?!”

经历了那些天以后,我觉得自己可能瘦掉了好一些,因为我睡在硬的木板床上的时候,已经感觉到我的腰这里被压得很痛,我父亲在中午的时候,还帮我贴了一张膏药。

我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现在的孩子,可能已经不再相信有艺术的存在,他们已经很难耐心透彻地理解“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的文化传统,他们唯一相信的,可能就是技术实证。

所以,今天中午,我这样子回答了孩子的问题:这一切都源自“精细的社会化分工”。

在原始社会的时候(这个他学过),人是不需要读书的,人也是不需要赚钱的,那时候也没有发明货币,那么,在那时候,人主要是在干什么?你看牛啊,羊啊,它们一天到晚的在干什么(孩子说在吃草)?每天都是在用大量的时间在吃对吧?为了活下去,它们就一天到晚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吃对吧(孩子说是的)?原始人也是的,要找吃的,该打猎的就要猎,该采野果的就采野果,该做饭的就做饭,该带孩子的就带孩子,每天都要想着该如何生存下去。

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不用打猎了,改为在家种庄稼了,收获的粮食多了,就不用再那么拼命地为了粮食而劳动了,很多人就可以有时间开始做别的事情了。

随着人类现代文明的飞跃发展,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精细,细到什么程度?细到有人专门种地收粮食,细到有人专门为你做饭,细到你可以有时间读书,而你为什么要读书呢?一是培养自己有更好的品德,二是培养自己有更好的技能,干什么用?就是为了和那些为你种地,为你做饭的人一样,更好地服务于别人,也就可以更好地被别人所服务。

我突然发现,“社会分工”的理论,最早还是从小读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交给我的,可见,为了回答好孩子的问题,我已经使出了九牛二虎般的力气!

说一千,道一万,教育孩子读书,最后归根到底就在于此,也就是我们人生最最有价值的意义——服务于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