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焦虑药该怎么吃,吃多久能好,有副作用怎么办?看完你就明白!

文 / 关爱抑郁症
2018-06-03 20:32

焦虑是一个人的常有情绪,但如果一个人的焦虑状态超过了半年以上,出现心悸、出汗、发抖、口干等自主神经症状,同时可能还伴有坐立不安、注意力难集中、易疲劳、易怒、失眠、肌肉紧张等症状时,正常的焦虑可能已经变成的病理性焦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焦虑症。

得了焦虑症,很多患者采用了抗焦虑药物治疗。今天,就抗焦虑药物的一些事项向大家说明一下。

抗焦虑药物都有哪些?

1.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临床常用的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

2.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主要代表药物为文拉法辛、度洛西汀。

3.NE能及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NaSSA):代表药物为米氮平。

4.5-HT受体拮抗和再摄取抑制剂(SARIs):代表药物为曲唑酮。

5.选择性5-HT1A受体激动剂:临床常用的药物有丁螺环酮、坦度螺酮。

6.苯二氮卓类药物(BZD):长期应用会产生依赖性,因而不宜单一长期使用。

7.其他:如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此药具有抗焦虑、抗抑郁和兴奋特性,适用于轻、中度的焦虑及伴发抑郁患者。

抗焦虑药物应该怎么吃?

药物治疗一般是从小剂量开始服用,1-2周后开始加量。

在治疗1周时,建议患者来院复诊,及时向医生告知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

4-6周后,可采用推荐剂量,一般此时症状将明显减轻。

为预防焦虑症的复发,近年来主张患者进行为期12-24个月的维持治疗。

在维持治疗阶段,治疗药物的剂量并没有严格的规定或指标可循。

所以在维持治疗6个月后,可以尝试缓慢减药,减药速度一定要缓慢。

一旦病情波动,就要恢复到原有剂。

如果在维持治疗阶段同时进行心理方面的维持治疗,那么药物剂量可以进一步减小,甚至可以早日停用药物。

抗焦虑药物吃多久才能好?

服药的时间需要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年龄、自我调节的能力等因素来决定,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也就是说,如果在医生的指导下你有能力自我调整,战胜焦虑,那么药物就可以少用或不用,或短期使用。但如果你的老年人,加上文化程度低,那么药物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为你自我无法调整,药物会帮助你改善焦虑情绪。

症状缓解后,维持治疗 1-2年左右也是蛮有必要的,可以巩固疗效。

如何应对抗焦虑药物的副作用?

抗焦虑药物可能产生性功能障碍、嗜睡、情绪低落、手脚震颤、胃肠反应、末梢神经麻痹等不良反应。那么该如何应对?

恩恩医生认为,在焦虑障碍的药物治疗中,每种治疗药物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患者不能因为害怕有副作用而不治疗,焦虑症有其神经生理基础,是大脑神经递质的兴奋与抑制出现了异常,靠自己是很难改变的,必须借助药物治疗,比起药物所产生的治疗效果,副作用是可以忽略掉的。

与其他精神科药物相比,抗焦虑药物的副作用已经相对较少,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考虑哪种药物更合适,所以这点不需要太过担心。

而且大多数副作用都会在1-2周内消失,如果副作用两周后仍然没有消失,就需要咨询医生进行换药。

记住,千万不要因为出现副作用,就擅自停药,停药后一旦疾病复发,治疗难度会大大增加,原本有效的药物疗效也会大打折扣。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还需患者详细咨询精神专科医生,获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知道你会来,所以我一直在等待。在这里,我想要给所有孤独的人点亮一盏灯火。用我的故事温暖你,也温暖我。可以在我的公众号(抑郁联盟:yiyuzheng8886)找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