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推荐】烟不能解决情绪问题,它会让你更难过

文 / 健康报
2018-06-03 15:03

来源:健康报微信传播矩阵-文化与健康(jkb_whyjk)

关注我们

我们听到过很多“吸烟伤身”的劝告,却似乎少有人意识到吸烟与心理健康的联系。比如很少有人会告诉你:“烟不能解决情绪问题,它会让你更难过。”世界无烟日到来之际,我们邀请心理专家为您详细解析吸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希望对您戒断烟瘾有所助益。——编者

CFP供图

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吸烟除了影响躯体健康外,还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

“怎么会?!不是说,饭后一支烟,快活似神仙么?”我常听到这样的反驳,吸烟能让人放轻松,缓解焦虑,还能帮助集中注意力,吸烟的时候工作效率最高……“你看人家鲁迅先生,那么好的文章都是吸烟的时候写出来的!”

如果你这样想,请先放下手中的烟,我们来摆事实,讲道理。

吸烟会让你不开心

焦虑、急躁、怒火满腹的时候,很多人想去点一根烟来帮助自己,借以平复情绪、放松心情。吸烟的确可以带来当下的镇定和放松。这是因为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尼古丁可以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尼古丁受体发生作用而改变多种神经递质的传递,在这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两者结合后激活中脑多巴胺系统腹侧被盖区的多巴胺神经元,促使伏隔核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这是一种能让我们感觉快乐的物质,吸烟者因此感受到令人愉悦的快感与放松感。

但是这种放松是非常短暂的,不仅治标不治本,还会抑制人自身的情感体验。打个比方说,原本遇到紧急情况,适当的焦虑体验可以促进思维的活跃,能够更加清晰地与他人沟通表达想法。但大量的烟草则会阻断这部分的情感体验,虽然会让你感觉到片刻的平静,却降低了大脑觉醒水平。当身体已经适应了尼古丁的作用时,一旦尼古丁撤掉,被“镇压”的不良情绪也会随之升起。

吸烟之于不良情绪,既是因亦是果。人们往往因为问题产生不良情绪,然后试图用吸烟来“解决”,结果却是吸烟本身带来的危害成为新的问题。吸烟不仅会给身体带来一系列的生理危害,研究显示:吸烟人群的各项心理健康指标比较不吸烟人群要差,包括敌对倾向、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等。烟草依赖与精神分裂症、焦虑、抑郁的共病率也较高。

吸烟会让你越来越傻

很多人会说,吸烟是为了提高注意力,是想要更好地工作。研究证实,尼古丁在短时间内可以提高注意力,但是长时间暴露于尼古丁的环境对大脑有损害作用,尤其是对掌管着注意力和冲动控制的前额叶皮层的损害更严重。一项荷兰双生子研究提示,长期暴露于烟草环境下的青少年注意力大大受损,并且影响终身。另外还有研究发现,早年开始吸烟者,在晚年的记忆力和认知能力会明显下降。如果同时还有酗酒的习惯,认知能力的下降速度则会更快。

吸烟让你更“孤独”

如果你没有考虑过吸烟给自己心理健康带来的伤害,往往更不会意识到吸烟还与自己的社会支持状况有关。有人在汶川地震后调查居民发现,同样是地震幸存者,有打麻将习惯的居民要比有吸烟或者喝酒习惯的居民心理状况好。因为打麻将需要与他人互动交流,因此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而吸烟却是一个人借助尼古丁的短暂的“自我欺骗”。试图用吸烟来寻求安慰,只会让你更加孤独。类似的结果同样适用于家庭。研究发现,不良的家庭关系是中学生吸烟的危险因素,而亲密、融洽的家庭环境则可能会减少中学生吸烟。因此,下次觉得自己需要一根烟时,不妨想一想是否更需要找人来聊一聊。

吸烟引发烟草依赖

烟草依赖其实是对其中的尼古丁产生依赖,表现为:

1.耐受性增加:多数吸烟者在首次吸烟时不能适应烟草的味道,因此在开始吸烟的一段时间内,烟量并不大。但随着烟龄的增加,烟量也会逐渐增多,甚至超过每日60支,这对于一个非吸烟者来说是完全不能耐受的。

2.戒断症状:停用烟草后,体内的尼古丁水平会迅速下降。通常在停用后的一天内开始出现戒断症状,包括渴求、焦虑、抑郁、不安、头痛、唾液腺分泌增加、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体重增加。戒断症状在停用烟草后的前14天内最为强烈,大约1个月后开始减弱,但一些患者在特定环境下对烟草的渴求会持续1年以上。

3.失去控制:多数烟草依赖患者知道吸烟的危害,并有意愿戒烟或控制烟量,但经多次尝试后往往以失败告终,部分吸烟者甚至在罹患吸烟相关疾病后仍不能控制自己,无法做到彻底戒烟。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高复发性疾病,多数吸烟者在戒烟后会有复吸的经历,这是一种常见现象。在仅凭毅力戒烟的吸烟者中,只有不到3%的吸烟者能在戒烟后维持1年不吸烟。国外研究发现,吸烟者在戒烟成功之前,平均会尝试6次~9次戒烟。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ICD-10诊断标准,确诊烟草依赖综合征通常需要在过去一年内体验过或表现出下列6条中的至少3条:

1.对吸烟的强烈渴望或冲动感;

2.对吸烟行为的开始、结束及剂量难以控制;

3.当吸烟被终止或减少时出现生理戒断状态;

4.耐受的依据,例如必须使用较高剂量的烟草才能获得过去较低剂量的效应;

5.因吸烟逐渐忽视其他的快乐或兴趣,在获取、使用烟草或从其作用中恢复过来所花费的时间逐渐增加;

6.固执地吸烟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如过度吸烟引起相关疾病后仍然继续吸烟。

依赖程度可根据吸烟量、戒断症状严重程度、临床评定量表得分判定。

吸烟成瘾不是一种行为习惯而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进行反复干预及多次戒烟尝试。目前已有能够明显提高长期戒烟率的有效治疗方法,包括戒烟的简短建议、药物治疗、戒烟咨询及戒烟热线。如果您在“自己戒”的过程中感觉困难,可求助正规医院的戒烟门诊。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提供药物治疗、替代治疗和心理治疗等综合方法帮助你。

大量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吸烟者戒烟后,患各种疾病的危险性都在下降。戒烟任何时候都不算晚!

(作者单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编辑:张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