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本质是读心

文 / 天天心理学
2018-06-01 14:49
心理学的本质是读心

心理学不仅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还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并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人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行为体现出来,那对行为进行观察、测量,是不是就可以确定人的心理活动呢?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人每次见到他的妈妈,都愁眉苦脸的,一离开他的妈妈,他就高兴。经过反复的多次观察,再用一个问卷进行测量,问他相关的问题,如“当你跟自己的妈妈不在一起的时候,你觉得心里舒服吗?”、“你和妈妈不在一起时,你心里舒服吗?”每一个问题下面,给他提供四个选项“很舒服、有些舒服、有些不舒服、很不舒服”。经过多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就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得出他在内心里对母亲的认知。

心理学是不是读心术?心理学里面真的有读心术吗?这原本就是一个伪命题,心理学本来就是用来读心的。我们通过外部的行为、心理现象而去读你的心。

现在我们不光用观察法、测量法、实验法、个案法,我们还采用仪器来测量心理,如生物反馈仪、事件相关电位、核磁共振、镜红外等等。下面我们来一一列举相关的方法经典研究。

观察法: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个体或团体的行为活动,从而分析、判断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的方法。观察法有自然观察和控制观察两种。

(1)自然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即在自然情景下进行的观察。如我们到一些幼儿园去实习、观察,看到一些小孩日常的活动,依次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和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

(2)控制观察法

控制观察法即控制好一些变量,将个体放入实验室中进行观察。如近年来心理学中较多的运用单向玻璃观察室来进行观察。在某一个观察实验中,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大的实验室,这个实验室中设置了很多的玩具,然后将儿童带入实验室中。实验室中的窗户安装了单向玻璃,实验室外的人可以清楚的观看到实验室里儿童的活动情况,但是实验室里的儿童并不能看到实验室外的情景,他们并没有发觉有人在观察他们,因而他们的行为举止等活动是非常自然的。实验的主持者告诉儿童们:这里面的玩具可以看但是不可以去碰触。然后离开实验室,在实验室窗外观察这些儿童们的行为,主要是观察这些孩子是否能克制住自己的欲望不要去碰触那些玩具,由此观察他们抵制外界诱惑的心理能力。这就是一种控制观察。

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如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进行了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研究。

格赛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心理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于表现的。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上的成熟。为此他采用观察法进行了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研究。格赛尔对一对双生子A和B进行了行为基线的观察,确认他们的发展水平相关。在双生子出生第48周时,对A进行爬楼梯、搭积木、肌肉协调和运用词汇等训练,对B则不作训练。持续6周后,A比B 更早地显示出某些技能。到第53周时当B达到爬楼梯的成熟水平时,对他开始进行集中训练,发现只要少量训练,B就赶上了A的熟练水平。进一步的观察发现,55周时A和B的能力没有差异。所以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上的成熟。

测量法: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智力、性格、态度、兴趣以及其它个性特征的方法。如《艾森克人格问卷》、《比奈-西蒙智力测量量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小学生学习态度问卷》等等。

核磁共振技术(fMRI):可以提供脑结构的静态影像。核磁共振技术是将身体置于非常强大的电磁场中,磁场使水中氢原子的原子核进行重新排列。通过测量,就能够推断氢原子密度以及它们和周围组织的相互作用的变化。由于氢反映了含水量,因此可以将核磁共振用于诊断和研究之目的。当然这个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生成影响所需的时间较长,而对于快速反应的认知任务,它的作用是很弱的。在核磁共振技术中,通过监测被试者脑部活跃区血流量的增加,就可以展示被试者进行实验任务过程中的脑部激活区,从而为大脑认知提供结构性和功能性的证据。

浙师大的青年教授董光恒老师就主要从事网游成瘾的fMRI研究,从中揭示了网游对认知神经的激活状况。

事件相关电位(ERP):是一种特殊的脑诱发电位,通过有意地赋予刺激仪特殊的心理意义,利用多个或多样的刺激所引起的脑的电位。它反映了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神经点生理的变化,也被称为认知电位,也就是指当人们对某任务进行认知加工时,从头颅表面记录到的脑点位。经典的ERP主要成分包括P1、N1、P2、N2、P3,其中前三种称为外源性成分,而后两种称为内源性成分。这几种成分的主要特点是:首先不仅仅是大脑单纯生理活动的体现,而且反映了心理活动的某些方面;其次,它们的引出必须要有特殊的刺激安排,而且是两个以上的刺激或者是刺激的变化。其中P3是ERP中最受关注和研究的一种内源性成分,也是用于测谎的最主要指标。因此,在某种程度上,P3就成了ERP的代名词。

例如国内比较有名的北师大心理学教授罗跃嘉以ERP与fMRI相结合的最新技术方法,以大脑整合观点研究人脑对视觉和听觉信息的认知加工过程,揭示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情绪等高级脑功能机制。

综上所述,心理学不光是读心,而且在读心上面已经走到了很高的高度。

心理学的本质是读心

心理学可以揭露因果,心理学中的一些理论颠覆了我们的传统认知。

例如著名的情绪外周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W.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C.G.朗格于19世纪80年代先后提出的。这种理论认为,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机体的生理变化在情绪经验中是第一位的,个体的情绪是直接由生理变化引起的。根据这一理论,情绪的产生必须先有引起知觉的刺激,这种刺激引起个体内脏的活动和骨骼肌的反应,这些生理反应反馈到脑而产生情绪体验。詹姆斯明确地说过:“知觉之后,情绪之前,必须先有身体上的表现发生,所以更合理的说法是,因为我们哭,所以愁;因为动手打,所以生气;因为发抖,所以怕。并不是我们愁了才哭,生气了才打,怕了才发抖……。”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我们恐惧了才会发抖,伤心了才会哭泣,但现在具身认知的研究发现,你只要做出发抖的动作,你就会产生恐惧感。

心理学家Stepper和Strack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被试是大学的本科生,实验中,被试被告知是一个工效学的实验,研究各种身体姿态对完成某种任务的影响。每次实验有6个被试参加,实验情境分为两种:在一种情境下,被试被要求采纳一种所谓的"工效学姿势",低头、耸肩、弯腰,给人一种垂头丧气的样子;在另一种情境下,被试采纳的姿态是腰背笔直、昂头挺胸,给人一种趾高气昂的印象。为了防止被试间情绪的相互影响,被试被隔离起来,彼此之间是看不到的。接下来,被试根据实验者的要求完成一项复杂的任务。任务完成之后,被试被告知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可以获得实验者的酬劳。在实验的最后阶段,被试要完成一个问卷,询问他们此时此刻的心境,是否为他们出色完成任务感到骄傲等等。结果发现,在前一种情境下,被试为他们自己取得的成绩,体验到骄傲情感的被试的平均数是3.25,而后一种情境下,体验到骄傲的被试的平均数是5.58。

实验结果说明情绪是具身的,认知并不是情绪形成的唯一因素,身体及其活动方式对情绪与情感的形成有著重要作用。 这一实验也多少佐证了詹姆斯对情绪的解释,支持了情绪是对身体经验的感受这一假设。

所以心理学的读心,它的功能不光是揭露一些现象,而且它还为我们的生活指引方向。例如刚才阐述的读心的研究,它可以给我们一个指引,在教育方面进行应用,如果我们的行为积极,我们内心的情绪、态度也会积极起来。

在礼节方面,我们会让所有的小孩在行为举止方面多做一些积极的行为, 他们的情绪则更倾向于积极,同时我们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研究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礼”。比如说我们传统文化的礼仪,见到长者要鞠躬;当对别人做出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感觉惭愧的时候要去道歉;如果你要给别人告别的时候,要慢慢的向后退,不要立即转身。这些礼是不是积极的行为呢?

所以我们把一些伦理学家仅仅当做是道德先生,是不是太可惜了呢?有了这些读心术,有了这些科学的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重新去解读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一些理所当然的但却不明觉厉的行为。

心理学不光是是读一个人的心,还读集体的、规律的心,还读过去文化的心。心理学读一个人的心叫个体心理学,读一群人的心叫做群体心理学,读文化的心叫做文化心理学。所以心理学在不同的方面,读不同的人群,读不同的心,就形成了心理学一个一个的学科。

我和我的同事们,我们正在通过读文化的心、读古人的心,让今天的人可以借鉴到更多的追求幸福的方法。比如说我们读唐诗宋词中的人情,读作者背后的心理,通过对当时的人情和现在的人情进行对比,从而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人情不远,为今天的人心和人情指明方向。

我们去读成语中的心,因为成语是有无数颗心理活动不断加工形成的。比如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表面的意思是说,这块冰有三尺这么厚,但是它一定不是一天就冻好了,它一定是冻了很多天,它有持续性。这是它表面的意思,它还有一个隐含的意思是什么?事物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总是慢慢形成的,这个可以迁移到各种事情上面。

比如说一个妈妈,她说我的孩子有了心理问题,我怎么办呢?我们就给她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她就知道了,这是我们的家庭教育不良的结果;如果有一个人过的不幸福,挣不到钱,你跟他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就会意识到,我确实已经颓废了好多年,懒惰了好多年,所以才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如果你和你爱人吵架,我们过不下去了,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所以,一个成语就包含了所有的事物的规律,它有统一性和共同性。我们在读成语的心,其实是在读过往的人的积极的心。我们既可以读曾经的人的心理,又可以读群体的人的心理,所以读成语就是读曾经的一群人的心理。

心理学是一个高大上的读心术,它可以用肉眼观察,可以用案例分析,可以在实验室进行实证研究,也可以用仪器测量。正是因为心理学有科学性,所以它的读心才可以很准。

这就是我针对“心理学里真的有读心术吗”这个问题的回答,同时借着这个平台,给大家普及一下心理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