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心理医生三次交流的感受

文 / 飞姐的日常分享
2018-05-30 14:43
和心理医生三次交流的感受

近两年,我约过三次心理咨询,相信大部分人没有这个体验,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次:咨询如何帮助朋友解决心理不开心的问题。

专家给到我非常重要的建议包括:一个人感到不开心,会把不开心归结到一些具体的事情和人上,但是非常可能最最内心的诉求不是那些事情本身,而是因为不被认可,不被关注,没有存在感和价值感。所以要解决不开心的问题,可能不是就事论事的探讨对错,或出手帮助去解决,更好的办法可能是帮她一起了解自己的真实诉求,给予她尊重和信任,让她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甚至去提一些小诉求,让她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是不可或缺的。后来我按照这种思路再去了解,发现我得到的信息并不是事情的全貌,也不是朋友的真实诉求,如果提出一些不靠谱的建议可能还会起反作用,所以我没有僭越自己的身份,给她支持和鼓励,很高兴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在不久之后都解决掉了。

第二次:咨询小孩问题在学校里爱动手打人的问题。

专家给到的比较好的建议是:孩子的一些不好的习惯是从大人习得的,对于大人的错误行为,每个孩子会根据自身特点学到不同的东西,这让我反思了孩子身上坏习惯折射出哪些大人做的不好的地方。很打脸,也一下想通了很多。第二个重要的点就是,引导式沟通的重要性。达到同样的教育效果,命令和讲道理式沟通其实非常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他会觉得自己做得不好,被命令和强制完成一些事情。而引导孩子自己说出来,让他觉得是自己的判断和决策,他会更自信,也更容易建立正向循环。后来我根据这些建议调整了教育小孩的方法,感觉收效很大。

以上两次都是咨询别人的问题。大家都能理解,自己心里有想不开的事,绝对不会相信是自己有心理问题,但是对待别人就会更客观一点,做心理咨询也不用鼓起特别大的勇气。所以在我试图帮别人找到问题症结,又害怕因为理解不到位给出误导性判断的时候,我就选择花一些钱来咨询更专业更有经验的人来帮我做判断。总体上我的收获是,这个钱花的非常值,因为专家的客观分析和判断,可能是你花一周也想不出来的,而且做出错误判断的损失更大,所以与时间成本和试错成本相比,简直太划算了。

第三次:咨询如何制定个人规划。

有了以上两次经验,在我自己有些想不通的时候,我就又找心理医生聊:关于长期的个人规划,她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建议。我比较有收获的点是:一个人的规划不能只想自己,因为每个人都有家庭和社会责任,比如陪伴家人的时间,孩子教育的关注,有些错过了是无法弥补的,所以不能以事业或其他理由选择忽视和牺牲。另外我个人的感受是,如果工作很忙,陪伴和关注可以更注重高质量,而不是高耗时。能兼顾二者的恭喜你了。第二个点是想要理性的决策,也可以把关注的点都写出来,根据重要性打分排序。

总结一下,对于一般的心里不开心甚至抑郁,家庭和教育问题,都能给到比较专业的分析和建议。所以有想不通的大小问题,问问心理医生也是不错的选择,完全不用下一个特别大的决心。我约的三次都是通过某宝,专业老师一小时200到300,可以打电话或视频,我约的是同一个老师,能约三次就证明体验很好了。

最后想说的是:压力和困难长期来看并不都是坏事。

想想自己原来在读博士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压力特别大,特别想退学,都快抑郁症了,医生还给开了什么药,看看说明书能治精神病!!现在想想好像也没什么。当然那时候要有觉悟找心理医生聊聊,可能会过渡更顺畅些。

和平平淡淡的日子相比,难过的日子更让人记忆深刻。经历过大风大浪,小风小浪就会镇定自若,也算是人生的一个收获了。每当遇到压力和瓶颈的时候,我都对标一下最困难的时刻,然后得出结论:对于我来说,这根本不是事儿。

凡是不能打倒你的,都会让你变得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