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 | 邹国锦:执着守护生命的底线
提示:
常州市儿童医院邹国锦作为“十大医德标兵”代表,在庆祝首个“中国医师节”会议上做了宣讲,一起来来听听他的故事——
“
我叫邹国锦,来自江苏省常州市儿童医院。我的工作点位是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这两个科室收治的病人有个共性,那就是“急、难、险、重”。可以说,在我34年的临床一线工作中,几乎是每天都伴随着生与死的考验,每天都在人间悲喜剧的大幕中穿梭。对于一名医生来说,这样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和工作节奏,是磨砺,是积淀,更是充满了挑战。
作为医生,我们用行动兑现的不仅是职业的承诺,更是对患者生命的守候和家庭幸福的承诺
十年前的5月28日,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我们收治了一名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经省市两级手足口病防治专家组会诊,确定该患儿为当时我省最严重的一例手足口病病人,病死率极高。患儿已经并发严重的脑水肿、脑疝、神经元性肺水肿、肺出血、休克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生命危在旦夕。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做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我连续十天奋战在病房,观察每一个症状体征的变化,分析每一份辅助检查结果,思考每一次治疗药物的调整。累了,我就搬把椅子在病床边坐一会儿,一杯接着一杯的浓茶;困了,趴在孩子病床边打个盹儿,然后继续调节呼吸机,观察用药反应,指导治疗护理……科里的同事多次劝我回去休息,说他们会看着,有事再叫我。说实话,当时也想歇会儿、喘口气,可这个孩子病情太重了,随时都会有变化,万一心跳停了,我就是飞过来也来不及了。于是,我还是坚持待在病房里,只有这样离孩子近些,我才觉得安心,一旦有些什么征兆,我也能及时发现及时应对。
经过我和同事艰苦的努力,帮助孩子闯过了一道道关卡,一次又一次地把孩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一天、两天、三天……,我们共同度过了艰难的十天,孩子波动的生命体征终于平稳了下来,终于脱离了危险!
孩子就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面对清醒过来的孩子,一旁的家长喜极而泣、不知所措,什么话也说不出,只是用颤抖的双手紧紧地攥着我们。我和同事们也非常激动,紧绷着的神经也顿时松弛了下来,小生命得救了,这个家庭的希望又重生了,我们也用行动兑现了省委省政府“江苏手足口病零死亡”的承诺。
作为临床一线的医生,全力救助全心投入是我们的基本素养,但许多病患带给我们的却是一生的感动
对于我们从事急诊和重症抢救的医务人员来说,高风险的抢救、连续超负荷的加班和体力透支,比家常便饭更显得平常。有时候,我们不是被自己感动,而是被患儿或者家长感动。
我们儿童医院的急诊科是常州市120儿童急救转运分站,承担了全市5岁以下儿童的急救转运任务,经常受邀到各个医院进行儿科危急重症的会诊及抢救指导。全科上下时刻处于备战状态,任何时候,只要一个电话,救护车及专业的医生、护士就带上呼吸机等急救设备即刻出发,将抢救的第一战线前移到患儿身边,实现现场抢救、转运途中抢救和院内抢救三位一体的模式,最大限度保障孩子的生命安全。现在,我们每年要转运近700人次,为危重症儿童的院前急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我曾经救治过的一个小女孩,名叫琪琪。由于家长缺乏育儿知识,母亲在生下孩子后只是纯母乳喂养,未及时补充维生素K1,直到有一天发现琪琪双眼凝视、口吐白沫、四肢抽动,才慌慌张张送医求治。
当时已是隆冬季节,我接到外院的紧急会诊电话也已到了深夜,二话没说,边穿衣服边跑出了门外,骑上自行车,顶着寒风直奔会诊医院。当我赶到的时候,孩子由于凝血因子缺乏,颅内出血严重,已经昏迷,前囟隆起,四肢抽搐。抢救是分秒必争的,我联系救护车连夜将孩子转运到我院,一路绿色通道直接进入重症监护病房,给孩子补充凝血因子、脱水降颅压、心电有创血压监测、呼吸支持、营养支持,我很快下达了一道道医嘱。由于出血量大,脑占位严重,琪琪不时抽搐,连空气都弥漫着紧张的味道。抢救的时候紧张而忙碌,谁也没有在意窗外已经又是黑夜白天轮番交替。
慢慢的,抽搐停止了、淤血消退了、神智转清了,琪琪终于睁开眼睛,发出了清脆的哭声……
出院后,有一次琪琪爷爷带她来复诊,我才知道,家长给孩子的名字中增加了一个“锦”字!爷爷说,因为我是孩子的救命恩人,我的名字里有个“锦”字,所以他们要用救命恩人的“锦”字为名,让孩子永远记住我们这些给了她第二次生命的人!
那天正好是我的专家门诊,孩子爷爷文化水平不高,感谢的话却说了一大串,诊室门口有许多家长在看着、听着。说实话,我当时很感动,也有点难为情,我们不过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却让病人感念至此,付出的时候我们只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救治,根本没有想着要回报,但病人带给我们的却又是那么的朴实和温暖,让我们收获的是一生的感动。
作为科室带头人,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团队力量是我们扛起生命重托的永恒支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一名医生来说,最厉害的武器就是自己的医疗技术,而对于一名科室管理者来说,最强大的武器并不是科主任个人,而是整个团队。
业内很多专家都是我的偶像,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们交流的时候常常说,急诊科是救治危急重症患者的第一道防线,而重症医学科则要为全院的重症患者守住生命的底线。对我们常州市儿童医院来说,这便意味着要为整个常州市的儿科危急重症托底!在这两道防线之间游走,无异于刀尖上跳舞。这些年,我和我的团队竭尽全力的付出,使得心跳呼吸骤停、重症肺炎呼吸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心源性休克、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重症脑炎、癫痫持续状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车祸或高空坠落严重多发伤等急、危重症患儿的抢救成功率达到95%以上,在常州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就连周边地区的一些患者也慕名赶来求诊,有些孩子家长还是我们的同行。
前些日子,我们收到了一面饱含感谢之情的锦旗,上面写“邹似神医胜华佗,倪剑一挥斩病魔”,这其中的“邹”是指的我,“倪”则是指患儿的床位医生倪永成。
来赠送锦旗的年轻父亲非常激动,反复对我们整个医护团队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他的儿子佩佩,才一个多月大,因为突然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发热、口吐白沫、呻吟、呼吸困难、全身青紫,送到我们急诊科抢救。血气分析结果显示孩子重度缺氧。急诊医生当机立断进行床边气管插管,紧急送入重症医学科监护病房。我紧急申请多学科会诊检查,佩佩被诊断为“重症肺炎、肺出血、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脓毒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孩子年龄小、病情重,还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情之危重、紧急可想而知!
接下来半个多月的时间,可以说是一波三折、惊心动魄,我带领着医护人员全力以赴,组织专家讨论会诊,24小时严密观察,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丝毫不敢松懈,用爱心与专业扛起生命的重托。那阵子,护士长说我白头发又增多了,眉心眼角的皱纹也加深了。可是,每天,我们都能看到孩子的进步,病房里可以听到医生护士惊喜的声音:佩佩休克改善了,佩佩可以鼻饲喂奶了,佩佩水肿明显好转了,佩佩撤离呼吸机了,佩佩不再依赖氧气了……与这些相比,我的这些白头发和皱纹又算得了什么呢?床位医生小倪是个大块头,为人踏实勤奋,因为一门心思看着佩佩,自己不能好好吃饭和睡觉,说是一闭上眼睛就是化验报告和心电图,半个月瘦了五六斤。
历经整整半个多月的精心救治,佩佩的病情终于逐渐稳定。佩佩爸爸后来在我们医院微信平台留言说:“孩子送到医院当天的检查结果,我内心几乎是崩溃的,绝望的,看不到光明。但是你们慢慢给了我希望,我想向全体医护人员表达感谢。希望我家佩佩能健康成长,长大后,能亲自给各位医生护士送去他自己的感谢!我也会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像各位一样帮助别人!”
在这个孩子的救治过程中,我们科里的医生护士奉献了医者无私的爱,孩子的父母则给予我们全部的信任与理解,我们共同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这些年,上级部门给我们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的发展投入很大的关注,重症医学科被评为江苏省“巾帼文明岗”、常州市“工人先锋号”,急诊科成为常州市“青年文明号”。组织上也授予我个人许多荣誉,例如: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第三届江苏省百名医德之星,以及常州市劳动模范、首届“常州好人”、首届“医德之星”、第二届“医德标兵”等。但在我看来,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医生,治病救人乃职责所在,让生病的孩子早日康复、让健康的孩子减少意外的发生,这是我心之所向。
我相信,很多医生和我一样,“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铮铮誓言早已根植于心,不觉苦累,因为,有能力承担重任也是一种幸福!
”
演讲者:常州市儿童医院急诊科、重症医学科主任 邹国锦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