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柯维夫妇:经营好婚姻必须知道的3件事

文 / 雨天晴
2018-04-30 21:02
心理学家柯维夫妇:经营好婚姻必须知道的3件事

雨天晴心理

坚持斯坦福“务实”理念

让心理学帮到你的生活

心理学家柯维夫妇:经营好婚姻必须知道的3件事

编者按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心理学家约翰·柯维&珍妮·柯维夫妇的专访,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指引。

约翰·柯维&珍妮·柯维(柯维夫妇),家庭和婚姻专家、作家、主题演讲人,著有《积极的家庭指南》,制作了《成功婚姻的7个习惯》CD、《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CD。结婚40多年来,约翰和珍妮就像舞伴一样,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完美地诠释了幸福婚姻的模样。

文/馒头姐 来源:沙发心理(shafaxinli)

婚姻里,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困境:激情退去,加上柴米油盐的琐事,矛盾滋生,爱的感觉越来越少。

有些人选择视而不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些人选择出轨,希望寻求新的刺激;有些人则选择离婚,彻底逃离婚姻的无味。

柯维夫妇说,感情归于平淡是每段婚姻必经的阶段,但绝不是婚姻最终的状态。只因很多人接收了错误的观念,误解了爱和婚姻。

只有破除这些误解,才能找到爱的真谛,学会经营婚姻,让彼此感受到更深层的连接和更大的幸福感。

一、爱不只是感觉,更是行动

———

咨询中,经常会有人问:

“我不爱我妻子(丈夫)了,怎么办?”


“那就去爱啊!”

来访者很困惑,反问道:

“我已经不爱TA了,还怎么去爱?”


“那就去爱啊!”

其实,关于爱,来访者和柯维夫妇说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来访者说“不再爱了”,其实是在说爱的感觉消失了。就像好莱坞大片里演的那样,两个人有感觉才叫爱,没感觉了就得分。如果爱只是感觉的话,人这一生要换多少伴侣才足够呢?毕竟荷尔蒙能给人带来的狂喜感很短暂。

所以,他们建议来访者“去爱”。这里的“爱”不是一个名词,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个动词,是一系列行动。

“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地把爱意、欣赏、付出、感恩放到婚姻的空盒子里,在行动中感受爱。”柯维夫妇说,就像母亲怀胎九月,这9个月对母亲来说是非常痛苦且不舒适的,但她愿意为孩子的出生做出这样的付出,而且不图回报。

当孩子出生时,母亲和孩子之间天然地有一种强烈而紧密的连接感。母亲会非常自然地爱孩子,甚至盲目地以为,TA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孩子。

柯维夫妇指出,怀孕这个行动就是爱。爱通过行动来实现,爱的感觉也由此而生。当爱的行动缺失时,爱的感觉自然也就没有了。

心理学家柯维夫妇:经营好婚姻必须知道的3件事

那么,爱的行动具体有哪些呢?

1.说出你的爱。

柯维夫妇说,他们在中国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很多夫妻喜欢默默付出,从不说爱,甚至以为自己不说,对方就能知道。

然而,不说出口的爱并非最深,而是最伤人。你不说,另一半永远不会知道你的心思,反而会不停地猜疑:“你这么殷勤,是不是做了对不起我的事?”不断地求证:“你到底爱不爱我?”

珍妮说,约翰每天会对她说两次“我爱你”。话音刚落,约翰摇摇头说:“不,不止两次,是很多次。”

因为把爱说了出来,两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彼此的心意。所以,结婚40多年,他们越来越深爱。所以,表达爱意是非常重要的爱的行动。

2.欣赏你的伴侣。

有些人不懂得向伴侣表达爱,而有些人则不懂得欣赏伴侣。关于这一点,柯维夫妇分享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他们发现,很多人在做父母时都很懂得鼓励教育的重要性,可一面对伴侣就变脸了:“你怎么这么笨!”“真没出息!”

结果,越指责就越对伴侣看不顺眼,而被指责的那一方也满是怨气,哪还会有爱的感觉呢?如果用对待孩子的方式对待伴侣,会不会有所不同呢?

约翰以前看到珍妮做得不好的地方总会忍不住大发雷霆。屋子乱了,他会说:“你这一天都干吗了?”菜做咸了,他会说:“这点儿小事都做不好!”类似这样的琐事还有很多。

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其实,珍妮很多地方都做得很棒啊,为什么非要盯着她的不足呢?

于是,他开始夸赞她为孩子们做了别致的小礼物,表扬她为自己买了帅气的领带,看到她很忙时,还不忘热情地询问她:“亲爱的,我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

约翰的欣赏让珍妮感到被认可,而那句“我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则让她感受到了被支持。两个人的关系悄然发生了变化。

可见,欣赏伴侣的行动也会为婚姻注入爱,带来美好的爱的感觉。

3.懂得感恩。

柯维夫妇认为,爱意和欣赏的表达缺失并不是不会,而是觉得没必要。

妻子觉得丈夫赚钱养家、对自己好是应该的,丈夫觉得妻子照顾家、理解自己是应该的。既然你爱我是应该的,你做得好也是应该的,哪还需要爱的表白?哪还需要爱的欣赏?

可是,没有谁对谁好是应该的,每个人的付出都应该被感恩。没有恩,也就没了情。

所以,我们需要对TA说一句“谢谢”,给TA一个拥抱,送TA一个惊喜,为TA做一件TA喜欢的事……

只有我们报之感恩的行动,伴侣才会知道,自己的付出被看见、被珍视,才会以更积极的态度回应,形成爱的良性循环。

在付诸爱的行动时,柯维夫妇建议每对夫妻都要培养主动积极的习惯。

当婚姻出问题时,很多来访者会喋喋不休地哭诉,婚姻不幸都是对方的错,好像自己就是个局外人一样。

如果不改变这种思维,是很难付出爱的行动的。而主动积极就是一种正向思维,教人停止指责,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约翰举例说,丈夫不爱做家务,妻子要做的不是指责他太懒,而是主动展示做家务的乐趣吸引他;当丈夫做得不错时,给予鼓励,让他更有意愿参与。

珍妮继续举例,吵架时妻子从不低头,丈夫不必指责她不讲理,只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当妻子接收到的是丈夫的感受而不是指责时,她会更愿意好好沟通。

柯维夫妇认为,看看自己能为这段婚姻变得更好做些什么,从而改变自己,是最可控也是最行之有效的爱的行动。

柯维夫妇说,把爱当作一个动词,培养主动积极的习惯,改变自己,向伴侣表达爱意、欣赏和感恩,你会发现,越是付诸爱的行动,就越能感受到爱;越有爱的感觉,就越愿意付诸爱的行动,而这就是爱的真谛:越付出越拥有。

心理学家柯维夫妇:经营好婚姻必须知道的3件事

二、婚姻里不只有我,更有我们

———

人们常说,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而柯维夫妇表示,不幸的婚姻其实也有相似之处。

因为工作的原因,柯维夫妇遇见了形形色色的夫妻,尤其是婚姻不幸的夫妻。他们发现,这些夫妻在交流时,最爱用的词汇就是“我”。

关于这一点,有个非常典型的新闻事件。讲的是一对新婚小夫妻去吃夜宵,妻子说:“我要吃麻辣烫!”丈夫说:“我要吃烤串!”争来争去,谁也不肯让步,最后饭没吃成,直接奔民政局离婚去了。

表面上,两个人是在为吃什么而争吵,实际上则是在争“怎么做对我是好的”。一件小事尚且如此,平日相处时类似的争吵可想而知。

柯维夫妇说,这是很多婚姻不幸的通病,婚前说什么做什么想的都是“我”,婚后仍然我行我素,经常把“我”挂在嘴边。

她说:“钱得归我管!”

他说:“这个家得我说了算。”


他说:“我就要买个大房子,住得舒坦。”

她说:“我就要买小的,不用还贷。”

总之就是,“我要赢!”“只能做对我好的!”

柯维夫妇表示,过度地强调“我”,就意味着另一半的需求和感受被忽略、被压抑,时间久了,关系必然会不平衡,要么战争升级,要么干脆离婚。

柯维夫妇认为,这个现象和个人价值被不断重视的大背景有关,人们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另一半无条件地宠爱自己、包容自己,我必须赢,你必须输。然而,没有人愿意输,这是天性使然。所以,如果一方时时占上风,另一方肯定不干。

也有人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希望以外在的强势来弥补内在的匮乏。要求另一半时刻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电话接晚了都会大吵一架;要求另一半把工资都上交给自己,否则就一哭二闹三上吊。他们都忽略了一个事实,安全感不是别人给的,只能通过自我调整来获得。

过度强调“我”的婚姻是不幸的,那什么样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呢?美国一所大学访问了154对中老年夫妻,记录下每对夫妻长达15分钟的对话。随后,研究人员对他们面部表情的变化、语气的升降以及情绪的变化做进一步分析。

结果显示,在交谈中频繁使用“我们”的夫妻,他们的表情和语气更相似,讨论更积极,生活更幸福。而总爱说“我”的夫妻则更容易争吵,且争吵时间更长。答案是不是一目了然了?

柯维夫妇说,婚姻关系是比其他人际关系更亲密的关系,在这个关系里,我对你很重要,你对我也很重要,我和你都不再只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成为了“我们”这样一个共同体。

这就意味着,夫妻在说话做事的时候,要转变思维方式,从只说“我”转变为多说“我们”,从只思考“什么对我是好的”转变为多考量“什么对我们是好的”。

同样是家庭理财,站在“我”的立场就是“归我管”,而站在“我们”的立场则是,谁更擅长谁就来做。

丈夫消息灵通,脑子活络,那就负责开拓投资渠道;而妻子更细心,也更有自制力,那就负责记账和把控风险。“我们”发挥各自的优势,协作完成一件对“我们”都好的事。

同样是买房子,站在“我”的立场就是“我怎么高兴怎么来”,而站在“我们”的立场则是,怎么做才是对我们都好的。

买大房子,妻子觉得压力大;买小房子,丈夫住着不舒服。是否可考虑先租一套大房子作为过渡,住着很舒服,又不用还巨额贷款,实现双赢。等经济条件允许的时候,再做出新的衡量和调整。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是,努力后仍无法全款购买大房子。此时,怎么做才能对“我们都好”呢?

丈夫可能要稍微降低下对房子面积的要求,妻子也要适当放宽对贷款的接受度。是的,为了实现“我们”的双赢,夫妻二人都让渡了一部分“我”的利益,而这也是从“我”过渡到“我们”时经常要面临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为了“我们”,“我”就要低到尘埃里。

妻子完全放下自己的工作,委曲求全地做全职太太;丈夫完全放弃自己的兴趣,没日没夜地工作……

这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个不懂得爱自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而且长期压抑自己,必然对另一半充满怨言,又如何能经营出幸福的婚姻呢?

柯维夫妇说,每个人对“我们”的理解千差万别,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度地放下“我”,有条件地成就“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度的把握,更重要的是转变心态,有意识地看到“我们”的存在,开启幸福的旅程。

心理学家柯维夫妇:经营好婚姻必须知道的3件事

三、最美的情话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

柯维夫妇说,看清了爱是行动的真相,明白了婚姻中“我们”的重要性,接下来就需要两个人在一起,用“行动”成就“我们”的爱,让婚姻永葆生机。

在一起行动前,每对夫妻都有必要先设定好共同的目标。柯维夫妇说,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就像飞机不时地偏离轨道,每个人都会犯错,但只要目标明确,我们就不会迷失,而是可以不停地调整,一直朝着目标前进。

1.明确结婚的目的。

说到这儿,约翰开启了自我检讨。因为工作繁忙,他常常带着情绪回家,对珍妮各种挑刺。

直到看到珍妮脸上的委屈,他才开始思考:“我为什么要去工作?不就是为了让家人更好地生活吗?太太为什么要辛苦持家?不也是为了让家人更幸福吗?”

想到这儿,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自己因为情绪而对太太横加指责的话,实际上是偏离了两个人共同的目标。他决定把自己拽回轨道,向太太道歉。

“每个男人都要学会对妻子说对不起,这很重要。”约翰笑笑说。

对此,珍妮表示:“40多年的婚姻里,我们都犯过很多错,约翰如此,我也如此。这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知道自己做错了,懂得道歉并立刻改正。”

柯维夫妇表示共同的目标有很多,其中最基础的就是结婚的目的,因为这决定了两个人的相处模式。

如果结婚只是为了找个伴儿,两个人就会陷入衣食住行的纠结和无尽的权力斗争中;

如果结婚是为了让彼此变得更好更幸福,两个人则会懂得用爱的行动滋养彼此,一起营造“我们”的幸福。

2.夫妻关系最重要。

制定好目标后,还要学会优先选择。柯维夫妇发现,在这一点上中西方差异很大。西方人会把夫妻关系放在首位,而东方人则更看重亲子关系。

一有孩子,整个家庭都在围着孩子转。结果,夫妻俩因为只关注孩子而冷落了彼此,关系变得不咸不淡。

当孩子长大成人离开原生家庭后,夫妻俩因为失去了共同关注的对象,也没了继续走下去的动力,要么得过且过,要么离婚收场。

因此,柯维夫妇认为,中国夫妻很有必要调整家庭中的优先目标,重视夫妻关系。他们建议这些夫妻可以从小处着手,比如:

承诺每周都有一段不带着孩子的、一对一的时间;


一起运动,既强身健体,又能增加亲密度;


一起读书看电影,既能丰富自我,又能增加精神上的交流;


一起洗衣做饭,享受共同协作的幸福感。

3.一起承担。

“在一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含义就是,夫妻两个人要一起承担责任,一起面对困难。

在这一点上,中国很多家庭做得都不够好,尤其是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很多家庭都是假性单亲家庭,丈夫只管生不管养,只留妻子一人独自承担。柯维夫妇认为,这只是在同一屋檐下生活,根本不是“在一起”。

真正在一起的夫妻是如何养育孩子的呢?

约翰和珍妮有10个孩子,他们从来都是一起为孩子洗衣做饭,一起陪伴孩子读书学习;孩子病了,他们一起寻医问药,一起陪伴照顾;孩子遇到了难题,他们一起寻找解决方案……

“因为在一起,我们共同分担,从不觉得辛苦;因为在一起,我们互相鼓励,从不觉得孤单。”珍妮如是说。约翰点点头,说道:“我们是最好的搭档。”

不仅是养育孩子,当伴侣伤心难过时,婆媳关系、妯娌关系出现问题时,家庭遭遇变故时,都需要夫妻在一起,为彼此分担,给彼此支持,一起度过。

当然,婚姻不只有艰辛,还有快乐,需要夫妻在一起经历、分享;还有成长,需要夫妻在一起交流、学习……

柯维夫妇说:不管发生什么,夫妻两个人都要在一起,一起承担,一起面对,从结婚的第一天到分别的一天都是如此,绝不轻言放弃。唯有此,两个人才能真正获得幸福,才能坚定不移地携手走过这一生。

从采访开始到采访结束,约翰始终牵着珍妮的手,一刻不曾分离。是的,他们始终在一起,一起打造他们的幸福婚姻,一起分享他们的幸福之道,一起把更多幸福的可能性传递给更多的夫妻和家庭。

这大概是对幸福最完美的诠释了吧。

如果你也向往完美的家庭生活,你该怎么办?

今日话题

你觉得幸福婚姻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入雨天晴心理社群,一起来讨论吧

本文作者:馒头姐,爱吃馒头,爱心理学,婚姻与家庭杂志编辑记者,爱码字,爱听故事,欢迎和我做朋友。来源:沙发心理(shafaxinli)

您的分享可能帮助您的朋友解决困扰

也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