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菡莜称“我不配做人”|抑郁正在吞噬更多的美少女

文 / 吕小清
2018-03-27 19:25

清言清语

很年轻所以不会抑郁,就像说小孩子都不会生病一样可笑。

理解和关注是一剂良药。


我不配做人


国民美少女蒸饺(张菡莜)3月22日发了条微博:

定时发了这条微博,

大概你们看到这条的时候

我已经我不在这个世界上了。

我彻底解脱了。

想想我能留下的也只有这首答应你们写好的歌了。

不好听,

我一直觉得没人会喜欢我的任何东西,

我打心里不相信,

这些糟糕东西没人听才对。

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录完了,

用着陪我8年的麦心情却和当时如此不同。

很对不起,

我不是你们看到的样子,

你们眼里的样子。

我已经犹如行尸走肉一般。

每天都很辛苦很煎熬,

以前我还能装成快乐的样子,

现在的我已经无法再和别人沟通、交流。

我只会伤害别人,伤害自己。

于是我把自己关起来,

再也无法去工作、学习。

我丢掉了我的一切,

我的自信,我曾经喜欢表达的东西。

我忘了我以前是个怎样的人,

现在的我根本不是人。

此刻在写什么我也是一片混乱,

我存下了我自己每次去开的药片,

就想全部吞下吧,

吞下我就解脱了。

那日子也不好熬,

不吞药我已经无法再入睡了,

每个夜晚一个人躲在被子里掉眼泪,

心好像总是揪在一起的,

翻来覆去,清楚听到心脏的跳动,

这感觉好焦躁,好像连呼吸都困难,

我忘了我把自己关了多久了,

这样的我没办法再去赚钱,

无法再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我还欠着解约金,

我无法再做以前正常做着的事,

我还不能透露我的情绪,

因为谁会喜欢这样真实的我呢?

不都只是会喜欢美好的一面呢,

哪怕是假象。

我身上的重担把我压得喘不过气。

我也曾向人们求救,向亲人,向朋友。

最后换来的就只剩孤独。

我也想试试去做一件会期待的新鲜事情吧,

是不是就可以觉得快乐了,

也都没有办法,我都试过了,

为什么我越来越糟糕呢。

所有人都说我没有病,

‘你看你不是笑了吗?’

‘你看起来很好啊’

活着的时间越(长)就越痛苦,

我越来越不像一个人,

从从前偶尔一次,

到每晚失眠,

再到现在每小时每分每秒我没有一刻不想结束这一切,

我真的累了,

脑海里保存记忆是件痛苦的事情,

都是我的错。

我的存在没有任何价值。

我不配做人。

一个外表光鲜,才貌双全的小公举,

是公认的天之骄子,时之宠儿。

天下少女们艳羡的对象。

难怪她会说,没有人相信她会痛苦,

‘你看起来很好啊’

她也试着向朋友和家人求助,

可是,谁会理解她呢,

甚至有人会以为她是“作”,

是无病呻吟。

这样一个年轻貌美、有钱有名的女子,

却还在说着不幸和痛苦,

无名而庸碌的人,

不是更没法活了吗?

这个,不是“作”是什么?


结束16年的心理扭曲


这让我想起一年前,

另一位才情与颜值齐飞的美女,

她叫林奕含,一位无论名字还是才华,

皆如琼瑶笔下美丽的女主人公一般,

但,却落下一个悲凉的结局。

去年的4月,

她被发现在自家卧室上吊自杀身亡。

如蒸饺一般,很决绝很勇敢的“解脱了”,

只是蒸饺比她幸运,因为发现及时,

已经抢救过来,好好治疗,

依然可以享受如花的美好岁月。

林奕含却永远走了,时年26岁。

我在《谁害死了林奕含》这篇文章中,

分析了林奕含自杀的真实原因。

除却小时候被性侵之外,

她的父母、家人、朋友在她被性侵后,

才达数年,

不仅不作为,

甚至在言语上对她造成另一种伤害,

使得患有重度抑郁症状的她,

从心底上崩溃,

最终决绝的告别了人世。

看过林奕含死前访谈的人,

会发现林奕含之死并非归结给老师的罪恶之手就可了结。

因为在这个悲剧中,性侵只是不幸的起点。

如果在悲剧发生后有父母介入,

事情并不会是今天的走向。

但遗憾的是,

在林奕含之后的成长过程中,

对于她所受的身心伤害,

父母的反应是忽略甚至回避。

譬如,林奕含曾向母亲求助:

“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

但母亲只是很诧异地回复:

“什么性教育?

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的。”

此后,

林奕含又曾委婉地向家人求助过,

但母亲却说,师生恋是“女生自己发骚”。

中国式教育中确实存在性教育缺失的情况

但当孩子提出问题后依旧无视,

致使孩子选择用“自己爱老师”进行自我麻痹,

这样的家长已经失职。

而林母对“师生恋”的错误表述,

更是将“受害者”林奕含,

说成了过错的“参与者”。

这样的扭曲,对林奕含而言无疑是更深层的伤害。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她患上抑郁症后,

即便定期看精神科医生,

医生对她心理状况的评估,

却一次比一次更严重——

从“你是经历过越战的人”,

到“你是经历过集中营的人”,

以至“你是经历过核爆的人”。

按理说,有专业人员的介入,

她的情况应该向好,

但没有亲人的理解,

没有情感的交流,

加上施暴者逍遥法外,

是非观长期扭曲,

她的痛苦根本不可能消减。

蒸饺与林奕含,

虽然两人自杀的原因皆因抑郁症,

可缘起却十分不同。

一位可能身处娱乐圈,

因为压力和焦虑而致,

另一位则因少时被侵,

长期的心理阴影,

和心态扭曲无法排解所致,

但我们分明都看到,

两人不约而同,

在无助和无奈之时,

向家人和朋友求救。

蒸饺说,

我也曾向人们求救,向亲人,向朋友。

最后换来的就只剩孤独。

林奕含曾委婉地向家人求助过,

但母亲却说,师生恋是“女生自己发骚”。

在最亲近的人这里都得不到排解的力量,

终于在苦苦挣扎,

“生不如死”的逼迫下,

选择了“自杀”这一最不理智最愚蠢的行为。


我的抑郁岁月


青春美少女蒸饺的粉丝,

看了她自杀前发的微博,

心却阵阵绞痛。

我也不认识26岁的林奕含,

直到她自杀去世,

才读到她死前的自传小说,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字里行间,

能感受到她死前不断的挣扎,

与痛苦难忍的状态。

当年,如她们一般年纪的我,

没有她们的出众才貌,

相反是一个丑小鸭,

心理状态却与她们无二,

抑郁、失眠、悲观。。。。

觉得自己了无用处,

整日叹息,

哭泣,生命黑暗之至。

却无处诉说。

虽然最终没有如她们一样“勇敢”,

用最极端的方式告别人世,

但“不想活了,不配做人”

这样的心情,

无时不盘旋于脑海。

那样的时刻,

怎可能有人理解,

亦如何向他人诉说?

最后,

只好孤独的“躲进小屋成一统”,

那种悲观和绝望,

只有经历过才明白。

那个年代,

我甚至不知自己“抑郁”了。

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

人们还刚刚在跑步脱离温饱,

普遍生活在不太富裕的环境中,

人人都在忙活挣钱,

为小康生活而奋斗。

像我这种,

正值青春期的妙龄少女,

年轻,丰华正茂,

成绩好,工作不错,

根本没人相信你还在要死要活,

他们会认为你是“无病呻吟”,

明明一个灰姑娘,

却当自己是林黛玉。

这不是闲的吗?

那时,

还没听说过“抑郁症”这个词儿。

不像现在,

蒸饺的微博一发出,

所有人都紧张了,

她这不抑郁了吗?

为何这年头,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抑郁?

在我另一篇文章,

《这年头,谁没有抑郁过》中写道:

或许真像某些人讲的那样,

这年头,生活都挺不容易,

谁没有过抑郁?

我清楚当患上抑郁症的时候,

内心的软弱与无力是极其强大的。

每一天都在挣扎是要努力活下去;

还是选择吃一把安眠药永远睡过去。

那种痛苦是旁人无法理解的。

自己没有一丝丝活下去的欲望,

世界的精彩与我无关,

却因为各种牵绊和责任不忍告别人世。

种种纠结和矛盾、痛苦混合一起,

可说是生不如死。

某一天,某一瞬间,

当死亡的魔咒倾泄而下,

如洪水猛兽将你吞没,

只那么一刹那,

你可能就选择了与世辞别。

你以为多年纠缠的病痛从此远离,

你以为从此你可以抵达天堂,

你以为你的父母家人会原谅你的不坚持和放弃………

可是,死后的世界或许更加的痛苦,

你又怎知你不会坠入地狱?

你又怎知你可以真的远离苦痛?

因为经历过,

同样痛苦过,挣扎过,绝望过,

所以,才更加为她们感到心痛。

这是病哪,

不是“情绪化”,

也非“无事感性”,

更不是闲出的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这可是真真实实的

“不想活了”“不配做人”

如果你觉得癌症是真实而可怕的绝症,

那抑郁症,

可能更加可怕,

所有的病都怕死,

而这个病,是想死。



抑郁正年轻化


更加可怕的是,抑郁症正在年轻化。

经常会听到周围二十啷当岁的女孩子,

开始分享其掉发、失眠、焦虑等种种状态。

其实,这些可能都是抑郁症的前兆。

去年,仅是留学海外的学子,

因抑郁症自杀的,

从媒体传来的消息就是好多。

还有一些年轻的明星,

如乔任梁、金钟铉因抑郁症,

自杀身亡。。。。。。

抑郁也正在以流行与蔓延的速度,

侵袭着更多的现代人,

越来越多的人饱受抑郁困扰,

人们也开始正视和理解抑郁症患者。

我曾在那篇《越微笑,越抑郁》的文章里,

深度剖析了抑郁的种种症状,

以及如何理解和关心身边的抑郁症患者。

我提到“陪伴是最好的关心”。

1、抑郁症的对面不只是“快乐”那么简单。

抑郁症的对面更多的是“活力”,

是身体被病困住了,

导致人生也如同被困住了,

体内的精力好似被榨干了,

导致人生也如同被抽空了。

所以不要对抑郁症患者说“开心一点”、

“想开一点”这种话,

导致他抑郁的并非心情,

开心一点、想开一点并不会减轻他的病痛,

更何况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已经失去了“开心、想开”的精神调节机制。

2、因为第一条,

所以不要以一个人开心不开心来判断他抑郁不抑郁,

这两者之间无法划上等号。

“你整天那么逗逼,怎么会抑郁呢”,

这样的判断是彻底的误读。

3、抑郁症是一种病,

不是一种悲观失落的心情、不是矫情、不是故作姿态,

是大脑中的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失衡。

所以不要对抑郁症患者说

“你有啥可抑郁的,我还抑郁呢”这种话,

就好象你不会对一个癌症患者说

“你有啥可乏力难过的,我还乏力难过呢”,

抑郁症是一种疾病,而不只是一种心情。

4、抑郁症是一种病,是病可能就得吃药。

(注:视情况而定)

确实有人有轻度抑郁症自己熬着熬着就熬过去了,

但对于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来说,

扛不是一个办法,

这不是一个用意志就可以与之对抗的疾病。

治疗抑郁症的药物,

主要通过影响三种化学性神经传导素来发挥疗效:

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千万不要抗拒治疗和吃药,

是否吃药不是衡量人生是否健康的标准,

健康的人生的应该是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问题,

即便是借助药物的手段。

5、抑郁症的外部表现非常复杂,

悲观低落的心境固然是一种症状,

但更多时候还会通过肢体的症状表现出来,

比如头昏、乏力等。

所以千万不要以没有心理症状而只有生理症状,

来否定一个人抑郁症的可能性。

6、不要问抑郁症患者“你为什么要抑郁?”

很多人的抑郁症是无法找到确切病因的,

就像癌症患者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得癌症一样。

7、抑郁症患者的情绪控制能力会较之常人更差,

除了经常不想说话外,

时常会忍不住情绪失控、脾气暴躁,

希望大家都能理解,

对于这种情绪上的失控抑郁症患者自己也很苦恼。

8、不要对抑郁症患者说

“这又不是什么好事,有什么好到处说的“这种话。

抑郁症就是一种普通的疾病,

11%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

这没什么见不得人,

“诉说”会缓解抑郁症患者的精神压力。

9、对抑郁症患者而言,

轻如鸿毛的精神负担都会带来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

社交活动会有压力,

比如与不熟悉的人的聚会,

他人的过度关注会有压力,

比如家人对婚姻状况的关切,

生活的突然变化会有压力,

比如工作的变动。

这些压力对于寻常人而言不过尔尔,

但抑郁症患者实在没有力气来对抗这些哪怕极度轻微的负面情绪,

从而会把他愈发推向精神困局的最深处。

不要逼他们去做任何事情,

一个安稳的环境对抑郁症患者非常重要。

10、抑郁症患者的孤独与绝望,

经常来自于外界的误解或轻视。

外界不明白你是真的生病了,

而且这种病还很复杂,

从而产生许多的冷嘲热讽,

这会让抑郁症患者本就黑暗的生活雪上加霜。

疗愈抑郁症,

患者需要的不是周围人的大道理,

而是支持与鼓励,

再简单一点,

就是理解与陪伴。



我可以复原,你也可以


因为蒸饺,

再一次触动了我心底深处的隐痛。

他们那么年轻,却抑郁了。

这个人群,可能是八零后,

也可能是九零后,

正是享受青春华光的年龄,

却饱受抑郁的折磨与困扰。

生活不仅了无乐趣,

甚至巴不得“一死了之”。

所以多么想他们能看到我拙笨的文字,

受到哪怕一丁点的启发,

于是对待生活就从容一点,

忍耐一点,

主动一点,

明知很累很勉强,

也都再辛苦一点,

让家人和朋友陪伴一起,

共同对付抑郁这个不期而至的“朋友”。

我也再一次将我的“疗愈心得”分享给大家,

希望那些被抑郁困扰的人,

可以早日解脱出来。

我在哥哥张国荣抑郁之前抑郁了。

那时候天估计比现在还蓝,

毕竟那时的重庆只有雾,没有霾。

可是彼时的我,

眼里从来没有明亮的天空和灿烂的阳光。

只有无尽的望不到边的灰灰的天,

暗沉的压着我喘不过气来。

尽管如此,我深知我的生命不能就此结束。

再痛苦,也只能活下去。

心底的不甘心和心理的“不想活”相互打着架,

吸引来了我的贵人。

教我练瑜伽的老师来了,

之前只是我的好朋友,

只因我需要习练瑜伽,

她成了我的瑜伽老师。

强迫我一起打坐念佛归依佛门的师兄来了。

之前不过是一个有共同语言的网友。

见我挣扎于抑郁的苦海中,

师兄开始陪伴我打坐。

在这些跟家人无二的贵人的帮助下,

我开始了为抵挡抑郁而开始的修行。

几乎没有吃药,靠着习练瑜伽和禅修,

我走出了绝望黑暗的世界。

天空于是逐渐明朗。

生命岂止复苏,是愈加的强大。

是经过抑郁洗礼后的美丽无比的璀璨人生。

具体的方法,

请有兴趣的朋友翻看历史文章进行了解。

总之,逐渐走出抑郁的我,

变得从未有过的自信和阳光满满,

甚至,我时常以为,

度过艰难的“抑郁”的青春岁月,

直逼“中老年”的我,

才真正“年轻起来”,

因为抑郁,

曾经的年少时光,

竟然因痛苦辗转而生涩晦暗,

那时的自己,

从来都“老气横秋”,

从未“年轻过”。

没了抑郁症的日子,

才逐渐明亮而生动起来。

所以,年老与年少,

不过是心态而已!

愿经历死亡劫难后,

重生的蒸饺,

珍惜生命,

在家人的陪伴下,

早日康复。

也请所有人,

对抑郁人群,

多一分关心与支持。

要知道,

对于抑郁者来说,

理解和陪伴才是一剂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