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职场遇见神经质人格(1)

文 / 新快报
2018-03-22 07:08
当职场遇见神经质人格(1)当职场遇见神经质人格(1)当职场遇见神经质人格(1)

■新快报记者 陈斌/文 CFP/图

人格(Personality),心理学术语,指的是人类独有的、由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代表人的灵魂本质及个性特点的性格、气质、品德、品质、信仰以及由此形成的尊严、魅力等,通常来说,人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和功能性四大特质。

神经质人格,也可以称之为神经症人格,可以简单理解为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因先天气质和后天教养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以焦虑、自我抑制(压抑)或自我否定的方式,以主观想象的形式满足人生重要需求的人格类型特征。

神经质人格对个体的事业、爱情、生活、人际关系等都可能或多或少地产生负面影响,严重者更可能导致神经症或其它身心疾病的产生。

那么,我们生活中的神经质人格是什么样子的?如果在职场上遭遇到有的同事恰好属于神经质人格,我们要如何应对?如果是自己带有某些神经质人格的特性,又应该如何调整和改变?

本期,我们就请心理咨询师帮我们梳理一下有关神经质人格的这些艰涩概念,并给出适当建议。

【本期专家】

刘宁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挪精神分析成员,武志红工作室心理咨询师、暨南大学心理中心咨询师,擅长心理咨询领域焦虑、抑郁、强迫、恐惧等情绪问题及人际关系、婚恋、亲子关系等。

A

你“神经质”了吗?

关于神经质人格的概念理论,心理学界也分成不同的流派,不过这几年,学界在人格描述模式上形成了一个相对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了人格的“大五模式”,即有五种特质可以涵盖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也被称为“人格的海洋”。

所谓“大五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外倾性(Extraversion),表现为好(去声)交际对不好(去声)交际,爱娱乐对严肃,感情丰富对含蓄,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点。

二是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表现为烦恼对平静,不安全感对安全感,自怜对自我满意,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通俗点解释的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情绪稳定性弱的,相对比较容易产生烦恼,反之,情绪稳定性较强的,就较易保持平静。

三是开放性(Penness),表现为富于想象对务实,寻求变化对遵守惯例,自主对顺从,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慧等特征。

四是宜人性(Agreeableness),表现为热心对无情,信赖对怀疑,乐于助人,合作,包括信任、利他、直率、谦虚、移情等品质。

五是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表现为有序对无序,谨慎细心对粗心大意,自律对意志薄弱,包括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在心理测评中,“神经质”一词主要指的是情绪的稳定性——类似“你是不是容易兴奋又很容易失落”,这些可以通过专业测试,来检测下你的神经质到底有多高。

这个测试内容可以在网络上搜取获得,由壹心理编译,大致包括一些这样的问题:

是否容易感到心情低落?

是否容易被激怒?

是否对自己不甚满意?

是否极少感到不高兴?

是否常觉得自己像一坨垃圾?

是否觉得自己挺好的?

是否觉得自己不容易被事情干扰?

是否比较容易品尝到痛苦?

是否对自己挺满意?

是否容易被逗乐也容易被惹怒?

这些问题的选项有“非常不同意”、“有些不同意”、“中立”、“有些同意”和“非常同意”几个,请根据你个人的真实情况诚实地回答完问题,便会生成一个分数,以此来测试你的神经质倾向。

记者本人也完成了这个测试,测试结果是“属于较低的神经质倾向”,得分值低于70%,相对而言代表神经质不高、情绪比较稳定。

这个结果说明情绪稳定的人,多半是冷静的、温和的,较少能感到焦虑或紧张的,对压力有一定的天生免疫力,即便是在让人紧张的环境或情境中,也能表现得“泰山崩于前而不动声色”。

按照心理测试的结果分析,这样的人一般不太为小事而动,是比较能hold住状况的人,处事不惊,又往往视角向外,类似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较少出现,同样也不太容易或者说是较少产生自责、嫉妒或愤怒等情绪。

但是情绪稳定性高,并不意味着能体会到更多正面情绪,因为这与个体有多乐观开朗密切相关,只不过如果你的测试结果同样偏情绪稳定性高,那么可以这么说,低神经质的人,确实不是负性情绪的易感人群。

B

你的“母婴关系”出了问题

好了,测试做完了,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继续深入解读和探讨神经质人格或神经症人格的理论和实际。

神经质人格或神经症人格,这其实是比较宽泛的说法,神经质人格不一定有神经症症状,如强迫、焦虑、社交恐惧等,也不一定有抑郁、自恋性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等表征,所以心理咨询师告诉我们,通常在临床上不太会使用神经质人格这种说法,但其中的某些特性确实会在生活中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一定会有神经质人格特质的人存在,比方说容易紧张、焦虑,总担心工作出问题或出错,这种人在我们身边很常见。

还有的人属于人际关系一团糟的,恨不得跟所有同事都搞得很“敌对”,放眼四望,似乎周围的人都不对他的胃口,就像是一枚大“刺头”,稍有不和就跳起来,既不服管,还事事反对,又容易冲动,比较情绪化,要不就一激动就满腔热血拍胸脯,结果激情过后发现其实自己根本做不到、完不成。

再有就是过于敏感的,你跟别人说话他总觉得你俩在说他;受不了批评的,稍微说重一点就沮丧、愤怒、难过、抑郁,跟他说话得小心再小心,生怕他的幼小心灵承受不了,分寸尺度很难拿捏,说轻了没效果,说重了受不了,沟通起来特别吃力。

以上这些,都属于神经质人格的一些特征,神经质人格对消极的事件有体验上的偏好,你也可以理解为这种人格特质的人更容易吸附一些神经过敏的特殊气质,对个体的事业、情感、人际交往以及日常生活,容易产生消极的看法或感觉,容易产生身心方面的问题。而且神经质人格特质越强烈的,表现得就越敏感、越容易往消极方面去的敏感,情绪就越不稳定。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些神经质人格的特质产生呢?这要追溯到“母婴关系”时期,注意,这里的“母婴关系”主体,特指成年个体在婴儿时期与自己妈妈的关系。

通常来说,如果当一个个体在婴儿时期,与母亲的关系是安全的依恋关系,处理得比较好的,那么到后期即长大成人之后他就不太容易产生不安全感、不太容易焦虑。反之,“母婴关系”时期未能获得安全、依赖、可靠的成长环境的,成年后他就较之一般人更容易产生焦虑。

还有另一种焦虑,是属于成长阶段与父亲的关系的,当成长过程中父亲的管教过于严厉时,孩子也容易产生对抗或者是压抑的心理,容易产生愧疚、自责等情绪。

此外“敌对”的这种情绪,也同样追究于“母婴关系”当中,妈妈与孩童之间的不欣赏、不理解、拒绝、指责等,好比当孩子希望获得妈妈的欣赏或表扬时,妈妈却无动于衷或者表现出不耐烦、嫌弃等态度,孩童便会被失望、不满、愤怒所淹没,而长期在这种状态中成长起来的人,就容易对人充满敌意,因为他本能地觉得自己是不被欣赏的。

归根到底,这些偏消极的行为或思维模式,都是与个体成长经历中的“母婴关系”息息相关的,除了前面说的焦虑、敌对、缺乏安全感之外,还有容易冲动、容易情绪化、容易丧失理性、理智,都可以归咎为婴儿期与妈妈的关系出现了偏差。

总结起来,可以大致归纳为不被满足的需要、被限制的情感及受损的管控能力这三点。举例,当婴儿想要某种东西或求抱抱的时候,妈妈不给或无法满足婴儿的需求,婴儿就更加强烈地渴望想要得到这样东西,不顾一切地想要去得到,不满足得太深,就形成了一个“过度不满足”的循环,与此同时,与妈妈的关系之间那些美好的感觉却相对比较容易消失或产生冲突,美好的事物似乎总是可望不可即,失望、冷漠、拒绝、严厉、批评等消极负面的东西却常常会出现,所以在孩童长大成人后,便会更容易去吸附这些消极的物质。

故此,综上所述,神经质人格的根源,是源自于“自恋性创伤”——觉得自己无能,否定自我,感到挫败,而这些,其实都是“母婴关系”中“不安全的依恋”所导致的。

在我们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被肯定”的需要,尤其需要在“母婴关系”时期中的“被肯定”,如果一个人在婴儿时期开始的成长过程中,这种“被肯定”总处于某种缺失的状态,他就无法形成“肯定”的感觉,就会感觉被伤害,就会形成“自恋性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