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师应掌握的课程设计的11条心理学原理
一、没有两个员工是一样的
1.没有两个员工的人生经验会完全一样,所以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会是一样。
2.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能够绝对一致。
3.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反应会是一样。
4.因此没有两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会完全一样。
5.因此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不能假定发生在另一个人身上也会有一样的结果。
6.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别人才会尊重自己独特的地方。
7.每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都是在不断演变中,所以没有一个人在两分钟是一样的。
8.两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不一样,不一定会使两个人不能沟通或者不能发展出良好关系。
9.给别人空间也就是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才能有良好的沟通和关系。
10.同样地,自己与别人的看法不同,也是正常的事。
11.当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的同时,我们也有权利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二、一个员工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
1.一个员工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只能影响另外一个人,而只能改变自己。
2.改变自己,别人才会有可能改变。
3.找出对方的价值观,创造、增大或转移对方在乎的价值,对方便会产生推动自己的行为。
4.一个员工能引导另外一个人去学习。
5.因此一个人不能希望另外一人放弃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而去接受另外的一套。
6.好的动机只给一个员工去做某一件事的原因,但是不能给他控制别人,或使事情恰如他所愿发生的权利。
7.不强迫别人跟随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别人便不会抗拒。
8.同样地,我们只能自己推动自己,鼓励他人推动自己。
三、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1.光说做法有道理或者正确而不顾是否效果,是在自欺欺人。
2.说道理往往是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情上;注重效果则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未来。
3.效果是原定计划的意义基础,亦是所有行动的指标。
4.坚持道理,只不过是坚持一套不能放在另一个人身上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5.真正推动一个人的力量是在感性的一边,要有效果就要加上理性方面的认同。故此,有效果需要一个人的理性和感性上的共鸣。
6.没有效果的道理,是背弃了信念和价值的规条,应该加以检讨。
7.有效和有道理往往可以并存,但必先由相信有这个可能的信念始。
8.只追求有道理但无效果的人生,难以有成功和快乐的体验。
四、只有由感官经验塑造出来的行为
1. 要了解员工的行为惯性,先要了解这个人的世界认知。
2.每个人的世界是在他的脑里。我们是凭脑里对世界的认知去处理每一件事。
3.因此,改变一个员工脑里的世界,这个人对世界中事物的态度便会改变。
4.改变主观经验在脑里的结构模式,事情对我们的影响便会改变,我们对事情的感受亦会改变。因此,我们无须改变外面的世界(我们无法知道它是怎样变的)。改变我们自己(脑里的世界),我们的人生便会有所改变。
5.事情从来都不会给我们压力,压力是来自我们对事情的反应。
6.情绪也从来不是来自某人的言行,或环境里出现的转变,而是来自我们对这些的态度,亦即是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
五、沟通的意义在于对方的回应
1.沟通没有对与错,只有“有效果”或者“没有效果”之分。
2.自己说得多“对”没有意义,员工收到你想表达的讯息才是沟通意义。
3.因此自己说什么不重要,对方听到什么才重要。
4.话有很多方法说出来,使听者完全收到讲者意图传达的讯息,便是正确的方法。
5.沟通的效果,来自声调和身体语言的比文字更大。
6.沟通讯息的送出与接受在潜意识层面的比意识层面的大得多。
7.没有两个人对同样的讯息有完全同样的反应。
8.说话的效果由说话者控制,但由听者决定。
9.改变说的方法,才有机会改变听的效果。
10.沟通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和谐气氛。
11.抗拒是对讲者不够灵活的说明。
六、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1.做法有不同,结果才会有不同。
2.如果员工的事没有结果,改变你的做法。任何新的做法,都比旧的多一分成功机会。
3.想明天比昨天更好,必须用与昨天不同的做法。
4.世界上本来便是每样事物都在不停地改变中,不肯改变的便面临淘汰或失败的威胁。
5.因此只有不断的改变管理方法,才能保持与其他事物关系有理想状态。
6.“做法”是规条,目的是取得价值,实现信念。维持最有效果的规条,就是灵活地不断修正做法,才能保证取得价值,实现信念。
7.改变是所有进步的起点。
七、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1.对事情只有一个方法的人,必陷入困境,因为别无选择。
2.对事情有两个方法的人也陷困境,因为他制造了左右两难、进退维谷的局面给自己。
3.有第三个方法的人,通常会找到第四、五个方法,甚至更多的方法。
4.有选择就是有能力。所以,有选择总比没有选择好。
5.没有办法,只是说已知的办法都行不通。
6.只有相信尚有未知的有效方法,才会有机会找到它和使事情改变。
7.不论什么事情,我们总有选择的权利,而且不只是一个。
8.“没有办法”使事情划上句号,“总有办法”使事情有突破的可能。
9.为何不使自己成为第一个找出办法的人?
八、每一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
1.每一个员工做任何事都是为满足自己的一些深层需要。
2.每一个人的行为,对他的潜意识来说,都是当时环境里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
3.因此,每个行为的背后,都必定有正面的动机。
4.了解和接受其正面动机,才容易引导一个人改变他的行为。
5.动机不会错,只是行为不能达到效果。(满足背后正面动机的效果)
6.接受一个人的动机,他便会觉得我们接受他这个人。
7.找出行为背后的动机,最易的方法是问企图经由该行为得到的价值是什么。
8.因此,没有不对的行为,只有在当时环境中没有效果的行为。
九、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
1.每一个人都有过成功快乐的经验,也即是说有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能力。
2.每一个人都可以凭改变思想去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进而改变自己的人生。
3.每天里遇到的事情,都有能给我们成功快乐的因素,取舍全由个人决定。
4.所有事情或经验里面,正面和负面的意义同时存在,把事情或经验转为绊脚石抑或踏脚石,由自己决定。
5.成功快乐的人所拥有的思想和行为能力,都是经过一个过程而培养出来的。在开始的时候,他们与其他人所具备的条件一样。
6.有能力替自己制造出困扰的人,也有能力替自己消除困扰。
7.情绪、压力、困扰都不是源自外界的人事物,而是由自己内里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产生出来的。
8.自己不信有能力或有可能,是使自己得不到渴求的成功快乐的最有效的保证。
十、 在任何一个企业里最灵活的部分便是最能影响大局的部分
1.灵活便是有一个以上的选择;选择便是能力。因此最灵活的人便是最有能力的人。
2、灵活来自减少行使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而多凭观察而运用环境所提供的其他条件。
3.灵活是使事情更快有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亦是人生成功快乐的重要因素。
4.灵活亦是自信的表现。自信越不足,坚持某个模式的态度会越强硬。
5.容许不同的意见和可能性,便是灵活。
6.灵活不代表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是容许找出双赢的可能性(更进一步而三赢)。
7.在沟通中,明白不代表接受;接受不代表投降(放弃立场)。
8.灵活是用自己的步伐去作出转变;而固执则是在被迫的情况下作出转变。
十一、没有挫败,只有回应讯息
1.“挫败”只是指出过去的做法得不到期望的效果,是给我们需要改变的信号。
2.“挫败”只是在事情划上句号时才能用上,欲想事情解决,即让事情仍会继续下去,这二字便不适用。
3.“挫败”是指过去的事;“怎样改变做法”是指向未来。
4.挫败是过去的经验;而经验是让我们提升自我的踏脚石,因为经验是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自信的基础。
5.人生里所有的学习,都是经由不断地修正而达致完善。
6.把每次的“挫败”带来的教训掌握了,每次便都变成了学习。
7.自信不足的人,潜意识总是在找“不用干下去”的籍口,“挫败”二字便很容易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