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了你是不是还用数羊的招数?心理学家这样建议
——胡宪章/文
上次我们谈到失眠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也与许多因素有关。比如,1、总体而言,人的每天睡眠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婴儿每天至少要睡16小时,有的青少年每天可连续睡眠10小时,老年人的连续睡眠时间约4-6小时。2、在同一年龄段内,睡眠的需求又有个体间的差异。3、现代的生活方式对我们的睡眠节律有影响。如夜间照明使现代人上床睡觉的时间推后。除此之外,身体健康状况和精神健康状况也对睡眠有影响(下图)。
需要注意的是,当一个人刻意要求自己“今晚必须睡个好觉”的时候,也是他可能难以入眠的时候。因此,有失眠的人,首先要到医院排除一下躯体疾病,其次检查一下自己是否对睡眠有过分的关注(包括是否存在焦虑情绪)。
针对对睡眠过分关注的人来说,有必要改变一下对睡眠的态度。第一、睡眠是大脑的一种状态,当大脑工作(兴奋)到一定状态(程度)的时候,大脑自然会进入休息(抑制)状态,睡眠是这种状态之一。第二、过分关注睡眠本身就是让大脑进入工作状态,从而阻止大脑进入休息状态。第三、放弃对睡眠的偏见,如“一直在做梦”(、“没有睡够8个小时”等等。其实“一直在做梦”(做梦说明睡着了);只要醒后头脑清醒,足够了,表明睡眠的质量高、需求少。
其它需要注意的是睡眠环境和作息习惯:
1、改变睡眠环境:
* 卧室不要太亮;
* 卧室温度适当低一些;
* 降低噪音且要舒适;
* 卧室不要放电视机;
* 有人打鼾或你有不安腿当属躯体问题。
2、改变作息习惯:
* 睡前放松(阅读、轻音乐、瑜伽等);
* 白天适当锻炼;
* 避免带有兴奋性的饮品,如茶、咖啡,可饮用豆浆、牛奶;
* 不要用过量的酒精助眠;
* 睡前避免进食,晚餐可提前;
* 睡前冷水浴或凉毛巾擦浴利于入眠(提高褪黑素水平);
* 睡前把要做还没做的事情写到纸上,不必留在脑中里;
* 不要总是看表(会加重焦虑);
* 想象一幅日出的静止画面;
* 保持呼吸均匀;
当上述方法无效时,建议去看医生。
(胡宪章,医学博士,1984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北京大学医学博士,一直致力于精神心理疾病的研究。现为旅美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