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是不是真爱?难题终于被心理学家弗洛姆解释清楚了
“什么是爱?”、“如何爱?”弗洛姆用一生上下求索,留给世人一本薄薄的书。而后,这本书自己有了生命,和探求相同答案的生命相遇,擦出火光。笔者尝试根据原著并结合不同的译本,重新翻译和整理,试图还原大师的洞见,分享书中的核心内容,分享一点微末的火光。
《爱的艺术》(Art of Loving) 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专著最著名的作品,是卓越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 (Eric Fromm) 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32种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
1、爱是一门艺术爱是一门艺术,一门需要知识和努力的艺术呢? 还是一种快感,一种偶然间幸运地体验并陶醉的快感呢?
“
大多数人以为爱就是被爱。而非爱人,而非爱的能力。
“
大多数人以为爱就是找到一个合适的对象,和爱的能力无关。
“
绝大多数人混淆了“坠入情网”和“持久的爱”的区别。
几乎没有一场冒险想爱那样,以满心的希望和期盼开始,却常常遭遇惨败。我们无法放弃爱,而只有通过探讨失败的原因,探究爱的意义来克服失败。因此,第一步要做的是意识到
“
爱是一门艺术。人们要学会爱,就的像学其他的艺术——如音乐、绘画、木工、医疗一样,掌握理论并亲身践行。
2、爱的理论“
爱,是人类生存问题的答案
人的存在的根本在于人离开了动物王国,超越了本能(虽不可能完全超越),脱离了自然(虽然不可能完全脱离)。他还是自然的一部分,但又同自然分离,永远不可能再同自然混沌合一。他被驱逐去乐园——即同自然就融为一体的原始状态,佩戴火剑的天神阻挡了人的归路。他只能继续前进,不断发展人的理智,用一种新的充满人性的和谐去取代永不复返的混沌状态的和谐。
人被赋予理性,他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他意识到自己,意识到他人,意识到过去,也意识到未来的可能性。他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于世。意识到他的一生何其短暂,意识到生不由己,死的必然。他意识到他会死在爱人之前,又或许所爱之人先于他奔赴黄泉。他意识到他的孤独与分离。他意识到在自然和社会之力面前,他何其脆弱无助。所有这一切使得他孤独分离的存在成为一座难以忍受的监牢。他只有逃脱,重新与他人和世界结合,他才能免于癫狂。
“
意识到人的孤独,而又不通过爱重新融合——是羞耻感的根源,也是焦虑和罪恶感的根源。
爱不是什么?爱不是纵欲有的人拼命地想借助纵欲是自己克服由孤独而起的恐惧感,但结果却是越来越孤独。
“
没有爱情的性交只能在一刹那添补两个人之间的鸿沟,而之后是无尽空虚。
爱不是盲从从众是一种消除孤独所引发的焦虑感的办法之一,除此之外,工作的惯常性和娱乐惯常性也起到了同样的作用。朝九晚五中人作为劳动力和管理阶层只是一个代号。他们的娱乐方式也大同小异。从生到死,从周一到周日,从早到晚——所有一切都是千篇一律和按照预定方式进行着。
爱不是共生共生结合的生物学模式是怀孕的母亲和胎儿之间的关系。我们既是两体,又是一体。共生的被动形式是服从,临床术语是受虐狂。共生的主动形式是控制,临床术语是是施虐狂。
“
成熟的爱是一种融合,是保持自己的完整和独立之上的融合。
爱是一种主动的力量,这股力量打破分离的藩篱,使人重新结合。爱使人克服孤独和隔绝,而又允许人成为自己。爱的悖论是两个生命合为一体,却可以保持独立。
“
爱是一种行动,而非被动的情绪。它是一种持续的坚守,而非狂热的沉迷。爱是给予,不是索取。
给予是能力的最高表达。在给予中,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富有、强大。这让我满心欢喜。
爱是关心、是责任、是尊重、是了解爱是我们对所爱之人生命和成长的关心。哪里缺乏主动的关心,哪里就没有爱。
“
爱的本质是耕耘和培养,爱和劳动是不可分割的。
人们爱他付出心血的事物,为他爱的事物付出心血。
爱是责任。责任不是外部施加的义务,是一种愿意回应的主动意愿。
“
爱是尊敬。尊敬是全然的看见一个人,去意识到他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让他按照天性自由成长。
如果我爱他,我应该感到和他一致,接受他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为我希望的样子,以便使我能指使他。尊敬只有在自由的基础上才存在,正如一首古老的法兰西歌谣:“爱是自由之子,不是支配之子”。
爱是了解。尊敬不可能绕过了解而实现。没有关心的了解是空洞的,了解有很多层次,爱的了解是不停留在表面,而深入本质。
“
这只有在我全然超越了对自己的关注,而试图通过他的眼睛看他看到的世界时才有可能实现。
“
在爱的行动力,在爱的给予中,在爱的穿透中,我找到了自己,我发现了自己,我找到了我们,我发现了人类。
3、不同的爱博爱一切爱的形式,都已博爱为基础。这里博爱是指对他人的责任感,关心,尊重和了解,希望丰富他人的生活。这就是《圣经》中提到的一种爱:像爱你自己一样爱你的邻居。博爱指向所有人,他的特点是没有排他性。
“
对无助的人、对穷人、对陌生人的爱,是博爱的开端。
母爱孩子必须长大,必须脱离母亲的子宫,脱离母亲的乳房,他必须成长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母爱的关键是关心孩子的成长,这意味着孩子与自身最终的分离。这里母爱和爱情有着重大的区别。
“
在爱情中,两个独立的个体结合成为一体;在母爱中,过去是一体的两个人慢慢分离。
作为母亲,她不仅要忍受,还有祝福和促成孩子与自身的分离。在这个阶段,母爱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无私,它需要奉献所有,而除了孩子的幸福之外别无所图。
爱情“
爱情渴求完全的融合,它有天然的排他性。
阴性和阳性的结合是每种创造性劳动的基础。阴阳两级的原则在自然界不仅存在于动植物之中,也存在于两个基本作用的对立之中,即接受和穿透的作用。是大地和雨,河流和海,黑夜与白昼,黑暗和光明,物质和精神。
如果生理上的结合不是以爱情为基础,如果性爱不具有博爱的成为,那么只会造成一种纯生理的暂时的结合。这虽然在一刹那间会造成两者结合的幻觉,但如果没有爱情,结合之后只有陌生的感觉,他们之间的鸿沟没有缩小。他们不是觉得羞愧,就是互相憎恨,因为他们比之前更强烈地体会到幻觉湮灭后的疏离。
爱情的独占性常常被误读为一种互相占有。人们经常看到两个爱的死去活来的人之爱彼此,而根本不爱其他人,这实际上只是一种共同的自私,通过把一个人掰成两个来克服孤独。
“
真正的爱情具有独占性,但爱情通过爱一个人,进而爱所有人,爱一切生灵。爱情的排他只体现在我只愿意同一个人完全地、即在灵魂和肉体上融合。
“
爱情,如果能称之为爱情,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我从我存在的本质去爱、去感受另一个人存在的本质。
爱情,不仅仅是一种强烈的感觉,它是一项决定、一种判断、一个诺言。如果爱情仅仅是一种感情,那相爱永远的诺言就没有基础。
自爱埃克哈特的话最精辟地总结了关于自爱的思想:你若自爱,就会像爱自己一样爱每一个人。如果你爱一个人少于爱自己,那你就不能真正的爱自己。如果你爱所有人,包括你自己,你就会把他们视作一个人来爱。这样的人是伟大之人,他平等地爱着爱自己和世人。
神爱神的爱不能脱离对父母的爱。如果一个人不能摆脱对母亲、部落、民族的非道德、非文明的依恋,如果他还是孩子般地依赖一个施与奖惩的父亲或是任何其他权威,那么,他就不能发展一种更成熟的对神的爱。
4、爱的践行爱只能通过个人亲身实践。
讨论爱的践行,其目的就是要讨论爱的艺术的前提,可以说,是讨论掌握这门艺术的方法以及对这些前提和方法的实践。
爱的践行,需要自律没有自律,将一事无成。如果只凭一时兴起去行事,这也许会成为愉悦的消遣,但永远成为不了大师。
“
如何训练自律? 祖辈早已告诉了我们答案:早起、不沉溺于奢华的生活、努力工作。自律,不是外在的束缚,是个人意志的表达。
爱的践行,需要专注而今天专注比纪律更罕见,我们的文化已经导致一种漫不经心的生活方式。人们往往同时干几件事:看书、听歌、聊天、抽烟、吃饭和喝酒。缺少专注集中表现在难以独处。安静的坐着,不聊天、不抽烟、不阅读、不喝酒,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能的。
如何训练专注?
学会独处,独处的时候不阅读、不听音乐、不抽烟和不喝酒。做所有事的时候都全神贯注。竟可能避免心不在焉的闲聊。
“
如果我因为不能独立,无法独处,而要依附于另一个人,他或许是我生命的拯救者,但这段感情就不能称之为爱。
爱的践行,需要耐心如果一个人想要速成,他很难掌握一门艺术。
爱的践行,需要关心如果学徒认为这门艺术不重要,那他永远也学不会。
通过对于爱的本质的表达,我们知道,
“
成就爱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克服自恋。
自恋是这样一种倾向:只把存在于自身的视为真实。他只从对自己有益或有害的观点去体验外在,外在现象本身对他而言没有真实性。自恋的对立面是客观性,是如实地看见一个人能力,不用自己的欲望和恐惧去扭曲这份客观的能力。
我们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病,都多多少少昏沉,每个人都会不如实地看这个世界,带着我们自己的自恋倾向。有多少父母对待孩子是去看孩子是否听话,是否让他们高兴,是否让他们骄傲,而不是孩子本身的感受? 有多少丈夫因为他们自己对母亲的依恋,而让他们把所有的妻子的要求都视为一种束缚?有多少妻子觉得自己的丈夫无能愚钝,是因为她们活在白马王子的少女幻想里?
爱的能力取决于摆脱自恋的程度,取决于摆脱对父母和种族非理性依恋的程度;它也取决于我们成长的能力,取决于我们对世界、对自己的关系中所发展的创造力。它需要发展谦逊、客观和理智的能力,用一生去追求。
这种新生和觉醒的过程需要信念
什么是信念呢? 难道信念一定相信上帝或宗教吗?难道信念一定就要与理性思考向违背吗? 理性的信念根植于才智和情感上的洞见,它是过去大量的学习、深思、观察的结果。而非理性的信念只是盲从大众或者是屈服权威。哥白尼、开普雷、伽利略、牛顿,他们都有对于理性坚不可摧的信念。为了理性的信念,布鲁诺被处以火刑,斯宾莎诺被开除教籍。
在人的相处中,信念是爱情和友谊不可缺少的品质。对一个人怀有信念就是确信他身有值得信赖的、持久的态度、人格和爱。我们同样要对自己怀有信念。我们要意识到我们自身的存在和基本人格是坚实的,它不会随着世事的变迁,随着观念和感受的改变而动摇。这是“我”这个词背后的核心。是自我认同感的基础。
“
除非我们对自己存有信念,不然我们的自我认同感会随时遭到威胁,我们需要依附于别人,通过他人的肯定而认同自己。
“
信念的另一层涵义是相信他人的潜能。
这种信念最原始的形式是母亲对新生儿的信念:相信孩子会慢慢成长、会走路、会说话。如果为孩子的潜能发展提供条件,潜能就会显现成为事实。如果没有,它们就会枯萎。
“
信念的最高形式是对人类怀有信念。
爱与被爱,都需要勇气怀有信念需要勇气,承受风险的能力,接受痛苦和失望的准备。那些安札在安全里,将保险作为生存基本条件的人,不可能获得信念。那些把自己锁在防御里,将距离和占有视为安全的人,他们只是在画地为牢。
“
那些觉得自己害怕不被爱的人,在潜意识里真正害怕的是去爱别人。去爱,意味着在不知道能否获得回应前,拥有用爱唤起爱的信念,全然献出自己。
爱是一门艺术,需要一生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