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解读:童年没有自己的房间,如何影响孩子的一生?
赵小明 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关注我,好文章不错过!
有个学员和小明说,记得刚刚搬进小区的时候,小区里有一个男孩,大概上初中的样子,但是还和妈妈一起睡,每次爸爸都一个人睡客房。据说夫妻关系越来越冷淡,最重要的是对孩子影响特别大,男孩的行为举止都越来越女性化,很多同龄孩子都叫他娘娘腔。刚开始的时候,我以为男孩有天生的缺陷,后来观察了很久,发现男孩很健全,身体和心理上都没有什么问题,就是妈妈太宠爱孩子了,舍不得让孩子一个人睡。
关于要不要早点分床睡,给孩子独立的空间?小明是赞同孩子在适当的年龄就要和爸爸妈妈分床睡的,很多人也觉得孩子要有个独立的空间,但又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今天就来谈谈孩子和房子。(关注“三体的秘密”)
首先,我们从人类为什么需要空间来谈。从进化心理学角度看,空间给人一种安全感。在动物的世界里,许多动物都会通过气味,比如撒尿的方式来划定边界,而原始人居住的洞穴则满足了原始人对生存的最低要求。
中国人更有用风水来隐喻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心理映射关系。《黄帝宅经》将人的身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描述得直接而透彻“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
从心理学角度,人的心理和居住空间存在着一种映射关系。人的心理环境会映射到居住空间中,而居住空间又会映射到心理环境里,它们之间互相影响。更重要的是物理空间有助于我们形成,关于“我是谁”的自我意识和概念。
小明接下来解密,孩子与他的房子在心灵的发展上将经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婴儿最初的居住空间就是妈妈的子宫。精神分析里比昂流派认为,在婴儿出生一个月内,妈妈需为婴儿提供24小时的模拟子宫环境。这个过程,会使婴儿从真实的子宫环境过渡到虚拟子宫提供的心灵环境。母亲给孩子提供安全温暖舒适的居住环境,会构成孩子最初的心灵环境。(关注“三体的秘密”)
第二阶段,小床和童车是婴儿获得的第二个居住环境。从育儿的角度讲,非常有必要在小床和童车上布置很多能够吸引婴儿注意力的东西,这些好玩有趣物件既能给婴儿带来安全感,又能满足婴儿探索世界的需要,甚至可以完成一些早教的工作。
第三阶段,有条件的家庭会给孩子一个独立的小房间。这个过程是形成健康自恋的关键时期,当孩子拥有自己的小空间之后,孩子往往会去装饰自己的空间,强调空间的自主权。父母可以帮助孩子自主的选择喜欢的颜色、桌椅的形状、小绿植的种类等等,教会他如何布置自己的小空间。
空间本质上不是小床,小桌子,或是小房间,更主要是孩子自己心灵环境的映射。借助孩子与自己空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维护自己的空间秩序,可以培育孩子的心灵的秩序性。
自我的空间其实是人本体感的延伸部分,中国古人说的天人合一,就是老祖宗对本体感的描述。哲学上也把它叫做本体论,孩子拥有独立的空间有助于帮助父母与孩子心理上的分离,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继而就能更好地发展出各种维度的责任感。不仅如此,孩子拥有自我空间的决定权、守护意识,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形成对心灵和身体的自我保护意识。
因此父母们特别要注意,满足孩子对独立空间的选择权和决定权的要求。在儿童教育工作中经常提到的一些关于人格塑造和心灵培育的词,比如自律性、自控性、责任心、自我保护意识等等。似乎培养起来很不容易,但是恰好可以借助孩子与自己空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爱整洁卫生和会自我管理等等,这些会对孩子产生持久作用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三体的秘密”)
这就是所谓借助外在塑造内在的道理。
央视心理专家赵小明老师
建立了一个最靠谱的心理科学发射站!
每天发射最科学、最有趣、最实用、最生活的心理学知识!
想知道心理学最神秘的技术?
请点击“了解更多”,查看心理学基地的秘密
想要了解更多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心理变化,可以查阅《互联网心理学》,作者赵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