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其实是养生的终极秘笈
近年来,人们对明星的头发健康问题,空前关注。
艺人胡杏儿3月17日在社交网络分享了一张生活照,网友们忽然发现她的发际线“过高”,思疑她是否因为产后脱发而导致发际线后移。胡杏儿说,她的发际线一直如此。
秦舒培嫁给陈冠希后,与冠希哥越来越有夫妻相,但她的发际线后移问题备受关注,亮堂堂的大脑门就快赶上陈奕迅了。
秦舒培与陈冠希。
最惨的是1998年出生的童星阿尔法,10年前他还是一个头发浓密、气宇轩昂的少年,如今却出落成中年脱发男子,脑袋比剥了壳的卤蛋还光滑。
原来,岁月不只是杀猪刀,还是一把“剃头细润无声”的剃刀。而90后们如今正活在“剃刀边缘”。
他们不得不面对90后同胞的灵魂拷问:大家都是90后,凭什么你不脱发?
阿尔法的变化令人唏嘘。
只要有男人,就会有脱发
————————
网传世卫组织有一项调查显示,平均6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而30岁前脱发的比例高达84%。
虽然该项数据未能找到原始出处,但来自阿里数据的《拯救脱发趣味白皮书》或许能够证实这个调查并非故作惊人语。该报告发现,购买植发、护发产品的消费者中,90后以36.1%的占比,即将赶超38.5%占比的80后。
这又给人一种错觉,似乎脱发人群的年龄正在下沉,90后成为了脱发主力军。其实,脱发跟年龄关系不大,跟性别才是强相关的。
男人太MAN,很容易会掉头发。
男人有极高概率会脱发。毛发研究权威、耶鲁大学医学院病理学和皮肤病学教授Kurt Stenn 指出:
“也许最普遍的毛发疾病就是男性脱发。这种病通常发生在三四十岁,但在青春期性成熟后也可能发生。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毛发脱落的现象很常见,事实上,在北美洲的男性中,整整有一半的人口在50岁时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秃顶。”
而男人脱发的原因,是在1942年发现的。Kurt Stenn的前辈、耶鲁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授詹姆斯·汉密尔顿(James Hamilton)偶然发现,男性脱发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雄性激素;第二,必须有遗传基础。
伟大的凯撒也是脱发人士。图/Clara Grosch
他的验证方法是找到104位被阉的男性(20世纪早期,阉割是一种医学史认可的治疗精神疾病和犯罪的手段,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汉密尔顿才能找到这些受试者),他们年龄不一,但全部都是头发浓密的男子。当汉密尔顿给他们注射了雄性激素后,其中一些有家族脱发史的人便开始脱发。
如果你认为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一种防止脱发的方法,那又错了,因为汉密尔顿还发现,一旦脱发开始就不可逆,自宫也没有用。
脱发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真正秃顶的人,反而乐观
————————
本着研究的目的,汉密尔顿将男性的脱发模式分成7级12型,有顶部模式、典型模式、前部模式三大类。
没想到,这被中国年轻人拿来调侃各种职业或学历的“秃头率”,逐渐成为了一种亚文化。
汉密尔顿归纳的脱发类型。
他们认为“秃头率”与两大指标有关。
第一个指标是该职业或学历的“用脑程度”,用广东话来说即“食脑一族”,吃着吃着,头发就没了。因此,在秃头指数上,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更高,博士学历比本科学历更高,数理专业比文科专业更高,哲学专业比其他文科专业更高。罗素当年提出“当今法国国王是秃头”的逻辑问题,可让不少人苦思冥想到秃头。
更具体一点的话,据《我在清华掉头发》作者的实地调查,最可能脱发的院系分别是计算机系、建筑学院和数学系,而最不容易掉发的院系为新闻学院、教研院、社科学院。
码农们别哭,你们是聪明绝顶。
第二个指标是该职业或学历的“熬夜指数”,晚上加班时间越多,脱发可能性就越高。清华大学、河海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的校园媒体对大学生做过“脱发指数调查”,他们不约而同地都提到了“熬夜”。
但大学生们可能还不知道,他们最向往的行业——互联网行业,因为加班时间太多,已经当仁不让地成为了“脱发指数”最高的行业,其中新媒体领域(即做公众号的)更涌现了一大批争当“秃头族”的小编。
至此,也许你已经发现,为“脱发”“秃顶”而焦虑的人,其实多数是还没脱发的年轻人。真正秃顶的人,反而乐观。
著名脱发人士,剑桥公爵威廉王子。
贾平凹的脱发属于汉密尔顿所说的“顶部模式”,他曾风趣地描写自己的秃顶情况:“我的秃顶不属于空前,也不属于绝后,是中间秃,秃到如一块溜冰场了,四周的发就发干发皱,像一圈铁丝网。”
莫言几年前来广州领一个文学奖,也公开谈了谈自己的脱发问题:“最近这十几年来,我一直为我头上的疏松的头发而烦恼,一刮风就会滑下来,上台之前一鞠躬也会滑下来。但是我这几天接触到好几个广东的朋友,都剃了光头,我回去考虑一下是不是也该剃个光头?没有烦恼了这样。”
不过,莫言至今没有剃光头,可见还有不少烦恼。
三千烦恼丝,与其留一点,不如都不要了。
秃顶的十大好处
————————
脱发人士的烦恼,大多来自社会评价。因为头发浓密被认为是男性气质的主要特征,脱发则是有损男性气质的。
只有不当秃顶是一回事,甚或是将秃顶视为男性魅力的时代,人们才不会为脱发而烦恼。
那么,什么时代最适合脱发人士生活?
很多人可能会说南朝。
南朝虽然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繁华,但各个朝代都比较短命,社会动荡,没有制度保障,指不定哪天就来了一个反对佛教的统治者。这不,到了晚唐,韩愈给皇上递了个折子叫《谏迎佛骨表》,朝野上下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儒佛斗争运动。
这么美的画面并不长久。图/《妖猫传》
到了清代,脱发人士终于看见了曙光。
清人一入关就说了,所有人都要剃掉大半个脑门的头发,只能留后脑勺一撮,严令执行,“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从此以后三百年,脱发人士彻底告别被嘲笑、被调侃甚至被治罪的时代,直至民国初年,还有很多人喜欢半秃发型。
不过这只是“半秃”的自由,而不是“全秃”的自由。“半秃”的清朝人,最多只能享受光头一半的好处,依然要拖着一根脏兮兮的辫子,清亡以后更与共和格格不入。
脱发多从头顶开始,清代中国人无此忧虑。
贾平凹曾总结出秃顶的十大好处,分别是:
一、省却洗理费。
二、没小辫可抓。
三、能知冷知晒。
四、有虱子可以一眼看到。
五、随时准备上战场。
六、像佛陀一样慈悲为怀。
七、不被“削发为民”。
八、怒而不发冲冠。
九、长寿如龟。
十、不被误为发霉变坏。
如果这些好处都能够成为社会共识,脱发人士的好时代也就到了。
有人说,光头才是检验美貌的标准。
其中第九条“长寿如龟”并非民间传说,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脱发的确有可能帮我们实现几千年来孜孜以求的梦想——长命百岁。
近日有媒体报道,荷兰大学的最新研究发现,脱发给人类带来了三大好处:其一,不易患心血管疾病;其二,更聪明;其三,更长命,因为脱发者毛囊相关的一个基因能有效抗衰老。
如此说来,欲要养生,必先脱发。
欢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本文作者 | 渣渣明 排版 | 周作歌
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