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离我们那么近,你了解多少?
“我突然感到沮丧、孤独、浑身无力,对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兴趣。我感觉自己身体里的力气正在被掏空,我躺在床上,一夜一夜的失眠。身体的疼痛加剧,我开始焦虑,生活像陷入了无底洞,我感觉自己能做的事越来越少,思考的也越来越迟钝,最后只有一个声音在不断的说,我是一个无用的人,没有人会喜欢我。对我来说活着就像煎熬,只想解脱。”
这是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自白。近年来,”抑郁症”这三个字一次又一次的走进公众的视野,大多数人对抑郁症的了解还来源于每日头条新闻的自杀事件中。截至2016年,我国抑郁症患者高达9000万,其中有15%的人会最终自杀身亡。但仅有4%的抑郁症患者接受正规治疗。有人把抑郁症形容为精神上的”感冒”,每个人都有可能患上抑郁症。那么抑郁症到底是什么,怎么识别抑郁症,为什么抑郁症会与自杀如影随形,这些应成为每个人需要了解的知识。
抑郁症≠抑郁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这时有人会说:“我抑郁了”’。其实,抑郁并不等于抑郁症,抑郁是人在遭受压力挫折等的时候产生的一种正常的情绪。抑郁症则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心境障碍,并伴有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以及躯体症状等表现的精神疾病。
抑郁情绪与抑郁症的区别在于:
(1)正常的抑郁情绪是基于一定的客观事物,事出有因。而抑郁症则是病理性情绪抑郁,缺乏客观精神应激的条件,或者虽有不良因素,但是“小题大做”,不足以真正解释病理性抑郁。
(2)抑郁情绪有一定的时限性,通过心理调适短期内可以恢复正常,而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常持续存在,不经治疗难以缓解。精神医学规定抑郁情绪不间断发作两周以上,间断发作一个月以上可以考虑抑郁症的可能。
(3)正常的抑郁情绪一般不会影响正常的社会功能,而抑郁症根据病情轻重不同会导致一定的社会功能的丧失,影响患者日常的工作、生活、人际交往等。
正确认知抑郁症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一般人对抑郁症的理解常仅仅停留在心情抑郁的表面意思上。事实上,抑郁症还伴有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以及躯体不适症状。思维迟缓会让抑郁症患者感觉自己脑子变慢了、变空了,很多事情都无法正常思考。意志活动的减退会让抑郁症患者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对所有的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认知功能的损害更是让抑郁症患者思维变得狭隘,爱钻牛角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还处处连累别人。像文章开头中抑郁症患者的描述里的那样,抑郁症患者通常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无用的人,没有人会喜欢我。抑郁症的可怕之处就在于抑郁症患者通常没有能力区分这些不好的感受和想法,都是抑郁症的症状而不是客观事实。就像感冒会让人流鼻涕、咳嗽、发热、浑身无力一样,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减退、自我评价过低、思考能力下降、睡眠障碍等也是抑郁症的症状。抑郁症患者通常会把在这些症状中产生的消极想法坚信为事实,从而产生想要“解脱”的想法。
抑郁症患者需要大家共同关注抑郁症一旦确诊,就需要进行规范化治疗,这就需要医生、家属和社会的共同配合,还要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防复发。“共享健康资源,共建和谐家庭”, 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抑郁症,关爱抑郁症患者及家人,抑郁症的相关知识的普及,如果像大众了解感冒一样深入人心,那么抑郁症的就诊率就会大大提高。更可以降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挽救更多家庭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