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高级数学教师刘汉斌:优秀孩子具备这4项素质,家长要早培养
名师简介
刘汉斌: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数学学会会员,CCTV中学生频道特聘教师、省优秀教师、省首批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优秀青年教师、市优秀班主任。
从教32年,刘校长阅“生”无数,今天要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两方面说说看优秀孩子是如何炼成的!
01
蓉:在刘校长32年的教学经历中,您观察到的优秀孩子和普通孩子的区别在哪里,优秀孩子具备的素质是如何培养的呢?
刘:我任教的这些年(现任新都一中实验学校校长),几乎一有时间就会和学生们聊天谈心,有成绩优异的孩子,也有成绩不太理想,表现不太好的孩子。我发现优秀的孩子的确是存在共同特质的。
首先是品行良好,尊师重道
有一些孩子自恃头脑聪明,反应快,经常与老师发生不友善的争执。也有一些孩子因为不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导致某一门学科一落千丈,其实也是种自我消耗与损失。
优秀的孩子对老师是敬畏的,将老师视作朋友,甚至是父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老师不会百分百正确,优秀的孩子通常不会与老师顶嘴,但也绝不盲从。他们知道如何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老师的学养中汲取自身所需的营养。
作为家长,应该在家庭教育中传授孩子如何与老师相处,如何应对可能会遇到的批评,如何与同学相处,住校的孩子也应该学会如何与生活老师相处,在公共生活中有规则意识、界限意识。
其次,优秀的孩子通常有理想有抱负,
很早就显露出精英意识。
这部分孩子和我谈论的事物,往往不仅局限在自己的学习成绩,更多愿意探讨学习以外的事情。虽然年纪轻轻,但他们对社会、对国家的关注是很多成人无法达到的。他们关注周遭环境的变化、社会热点与走向,甚至是国家发展,格局和胸怀很大。社会大事件的起因、走向,重大会议的召开与主旨都是他们关心和探讨的话题。优秀的孩子和普通孩子相比,显现出来的层次更高。
积极进取,关注社会都与孩子们的个人理想、抱负有关。他们在思考自我与社会、人类以及整个外部世界的关系,探索个人定位,寻求个人激情与价值。
这些品质都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我了解到,这些孩子中很多父母也是高级知识分子、公务员。父母热爱读书学习,家庭中有积极进取、发问思考的氛围。
如今发达的网络,让学习书本知识成为一件很容易的事,任何培训机构、在线教育都能让孩子们掌握考试所需的知识点,但精英思维本身并不能从这些方面获得。家庭教育在这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
第三是具备高度自律、自制的品性
中学阶段的孩子,自律性最明显地体现在控制自己的情绪、抵制各种诱惑。最大的诱惑其实就是网络游戏。擅长游戏的孩子通常都非常聪明,反应能力、记忆能力都非常强,这部分孩子如果深陷游戏无法自拔,常常让老师家长扼腕叹息。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高二的孩子,在校的时间都很听话,看不出一点叛逆的苗头。但周末回家就打游戏,两天两夜不下线,父母一旦劝阻,孩子就要发脾气。这些青春期的典型特质,让父母一筹莫展,最终来寻求我的帮助。
身为班主任,我没有批评这个孩子,而是请来网络安全的民警为孩子们上了一堂主题班会,讲述各种网瘾少年最后失控走向犯罪的案例。这个孩子在班会后主动找到我,跟我说自己受到了深刻的触动。他说自己想玩游戏,一是因为可以放松娱乐,二是知道可以升级赚钱。
我问他现在的等级能赚多少钱,孩子说还差很远,语气中带着失落。我趁机引导他,如果很热爱网络、游戏产业,以后可以攻读相关专业,但不能在高二高三的关键阶段荒废学业,蹉跎青春,让大好前程毁在自己手中,老师和家长都很看好你,要加油。这位2013级的学生最终在高考中考取了兰州大学理论物理专业,2017年开始在北京大学攻读物理学硕士。
真正优秀的孩子都能有很高度的自制。我曾教授过一个考上北大的孩子,他每周回家也要玩游戏,但是他给自己设定了规矩,每周只玩2小时,2小时一到,无论“战况”有多激烈,自己都会停下来,或是休息,或是学习。
最后是基础知识扎实
孩子要想在学习成绩上取得成功,最根本的还是要踏实地落脚在学校课堂。现在很多孩子学习奥数是为了在小升初中具备优势,但实际上竞赛类知识与学校学习,甚至是升学关系并不大。奥数还是传授应试技巧居多,学校授课更注重思维能力提升。
打牢基础知识要紧抓课堂45分钟时间,提高听课效率,从解题方法到更高层次的数学思维,都可以从课堂知识中获取。无论是从教材的科学性还是合理性而言,学校教学都有绝对优势。这是按照各年龄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设计的。课堂上如果能有充足的精力,全神贯注,一定能够保证基础知识。
其实真正到补习班学习的孩子,都不是优秀的孩子。所谓“优生也要补课”这种说法,只能说明大家看到的是“假优生”。我教过的考上清北的孩子从来没补习过,他们课堂效率极高,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会在课后安排针对自己薄弱环节的习题练习,他们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自己需要什么。
孩子的优秀品质其实都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教师、家长,首先应该教会孩子的是优秀品德,如何做人。其次才是思维方面的,如何去获取知识,如何搭建自己的认知体系与知识架构,就是认知世界的方法。
教育的三位一体,家庭、学校、社会。现在依旧有很多家长会以为孩子进了学校,自己就可以再不操心孩子的教育,这种想法是不对的。社会因素的可控性很小,但是家校一旦配合得很好,孩子是可以非常出色优秀的,至少在学校发展的会非常顺利。
家庭中一定要有良好的氛围,学习的、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氛围。中学阶段的孩子最需要的是陪伴,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希望住校的孩子回到家中,家长能陪伴他们一起运动锻炼、看书学习、打扫卫生、远足旅行。我的理念是,家庭养育出优秀的孩子,孩子也会改善家庭,整个家庭的共同进步。
02
蓉:未来的社会,不仅要求孩子们有优秀的学习能力,还应该有出色的综合素质。如何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养,刘校长有没有什么建议可以给到家长朋友们?
刘: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综合素养,教育的本质最终要落脚在孩子的生活本身。要想孩子发展好,一定要做到吃好、睡好、运动锻炼好、综合素质佳、最后才是学习成绩好。
吃的问题,中学的孩子正在长身体,孩子吃不饱或者吃不好,课堂专注力也会受到影响。现在的孩子都不喜欢到学校食堂进餐,一到饭点就选择校外就餐或者点外卖送餐。校门外的小推车是孩子们经常关顾的午餐点。学校要反思,饭菜为什么不能吸引学生,不能抓住孩子们的胃口。学校和家庭要改进膳食,让孩子回归健康的饮食。
孩子的睡眠一定要保证。学校和家庭都要严格控制孩子的作息时间。尽量保证孩子9个小时的睡眠,包括晚间8小时,午间1小时。孩子尽量要9点50前睡觉,如果初中孩子都要11、12点入睡,那么到了高三岂不是要到凌晨了吗?住校的孩子6点40起床,早晨不出操,一定保证孩子们睡眠休息。
运动锻炼好,学习之余要保持适当运动,我一直主张各年级的孩子每天都应该有一节体育课,让孩子们选修篮球、体操、街舞、形体,选修音乐、美术、手工。运动与艺术最能反映学生的学习与精神状态,这些都是每个人生活的根本诉求。毕业之后,知识会淡忘,思维方式与艺术感知能力却能相伴一生。
关注学习,更多要关注学习之外的东西。孩子学习的很多问题,都不仅仅是学习带来的,生活学习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