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方法并不适合你
早睡早起198天
时间管理第80篇文章
1
今天《奇特的一生》读完 了,花了五天的时间,每天两个小时的阅读量,系统的把这本书看完了。
德漠克利特有句话“决定人的精神品质的,不是他的行为本身,而是内在驱动力。”坚定长远目标,并且持之以恒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不断深耕是成功的必要前提。
2
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方法备受大家推崇,他的自律和严谨无可厚非,具备一切足以获得盛誉的条件超凡意志力、想象力、记忆力、禀赋以及其它品质。
最开始看前几章的时候被他的严以律己所折服。
全书看完我并没有觉得他“奇特的一生”有多么值得借鉴和学习,一生中很多专业领域的研究都是不了了之。
从一九二五年起,他就千方百计压缩自己对昆虫的研究。他舍弃了象虫类,只留下了地蚤。但就是地蚤,他也不得不缩减种类。
到了一九七0年,在可靠地鉴别性别方面,他总共才完成了六个小类的任务。设想得那样多,而完成得却那样少!
四十五年从事跳甲属的研究工作,成果却是如此微不足道。
3
他喜欢文学,喜欢音乐,花大量时间回复很多读者的来信,儿子在战场牺牲了,依然能机械重复毫无情感记录自己每天的时间花费.
一个人连正常的感情都没有了,亲情淡漠到如此地步,时间被管理的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
他孤傲,不合群,总是反驳别人的观点,坚持自我,年轻的时候物质条件非常的优越,年老的时候却只能依靠政府的养老金勉强度日。
因为孤僻桀骜屡次和上级领导发生冲突,工作环境也多次变化。
4
很多人觉得他不为物质所动,追求纯粹的精神世界,但是不能给家人优质而舒适的生活,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是一个成年人应该有的责任和担当吗?
《奇特的一生》被很多时间管理的践行者和专家集体推荐,看完了后我在思考柳比歇夫56年如一日坚持记录自己时间的根源是什么?
他的方法能否适用于我们?
5
时间管理的本质是对自我的一种管理,自我管理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
让家人和自己过上优质的生活,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都得到满足,一个严以律己的人如果忽略了陪伴家人的时间,其实是得不偿失。
柳比歇夫坚持记录时间,文中所说是源于自己的涉及面太广,精力管理和时间不够用。
才开始记录自己的时间花费,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他在现实的工作中郁郁不得志,又遭到同事和领导的排挤,久而久之和他人的交流越发变得困难。
6
只有通过不停的工作,不断的重复纪录,来填补内心的寂寞。
这是人的本性,受到伤害以后,总是想找“精神依托”的地方,他的儿子死后,简单在日记本上纪录了死亡时间和日期,毫无任何情感而言。
他不敢停止自己的记录,停止后“心理秩序”会被打乱,会感到惶恐找不到“安全感”。
他也一度短暂沉迷于再次婚后的生活,在工作和研究中有所懈怠,家庭的温暖让他感受到了另外的一种幸福和快乐。
7
但是没过多久,他和老婆之间因为经济问题出现了矛盾和争吵,又不得不将大量的精力花在了研究上,再一次重复纪录自己的时间。
不难看出柳比歇夫的“情商”不是很高,“心理年龄”也偏低。
他总是试图用自己的行为和思考方式去要求别人,以自我为中心。一个聪明和才华横溢的人能审时度势,结合环境,人脉,资源适当的妥协和改变。
邓公“三起三落”没有大智慧和超强的心理素质是很难做到的。
8
昨天被丹丹邀请去听一堂金融课,主讲老师全程脱稿在演讲,最开始他的专业素养让我啧啧称赞。
从宏观经济,到个人资产配置都分析的很好。可后来我发现好多观点是我在很多财经新闻中看到过的,他讲的宏观经济也和我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信息泛滥的时代,“信息过滤”和“信息筛选”的能力特别重要,柳比歇夫56年如一日的坚持固然值得称颂,但是并不适合于每个人。
并不能因为大家都推崇而趋之若鹜的去学习和模仿,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
9
时间管理这个概念最好都不要有,当务之急就是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老生常谈还是需要多看书,当你的认知和知识储备达到了一定境界以后,根本不需要时间管理的技巧和方法。
自律改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