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差别叫瞎忙与高效

文 / Cissy育儿思考
2017-12-07 07:02

看了不少时间管理的书,不能说一点用也没有,但真的就只有一点用,即让我对时间更珍惜。直到我看到李笑来的《时间的朋友》里的一些概念时,有种找到共鸣的感觉,就像他说的那样“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问问自己:

昨天都做了什么?

上周都做了什么?

上个月都做了什么?

当你的回答都不能使你满意时,你觉得要做时间管理了。但是我们无法管理时间,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是我们自己。

有一种差别叫瞎忙与高效

只有接受这个简单的事实,才有解决问题的希望。时间不能管理,尽管听上去很简单,但是理解它,进而接受它,可不见得那么容易。因为,你未必能认同。

而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与时间、管理或时间管理都没有多大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只有一个-一切都靠积累。深信积累的力量,时间就是你的朋友,否则,它就是陌生人。

1、现实:有些阶段就是无法跨越,有些现状就是无法马上摆脱。

现实好像总是提醒我们有些人过得比我们好多了。我们一方面自己的欲望无限,一方面要完成的事情太多,一方面自我满意度的不断下降,所以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期望速成。

李笑来说出路肯定有的,但这出路只有一个起点——接受现实。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

积累多的人之所以稳健,是因为对他来说,“我要”的欲望可以用“我有”的东西来满足。即便“我有”的暂时不够,他也能借助已经拥有的足够的努力和勤奋,只需假以时日,定能如愿以偿。一旦得偿所愿,不仅“我有”的更多,“我要”的也更容易获得,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所以在想到“我要什么”的时候,马上提醒自己,接下来要花一些时间去思考“我有什么”后者会瞬间让你脚踏实地。

2、管理:做任何事情,学会思考方式最为重要。

要学着像一个项目管理者那样思考——他们更注重“方法”,他们会花费比别人多(多出许多倍)的时间去落实每一个步骤,在确认无误之后,他们才会有效地分配任务,团队才能够切实可靠地完成任务。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阅读项目管理方面的经典书籍。虽然大多数人并没有“项目经理”之类的头衔,但是,实际上,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的项目经理——自主、独立,是心智成熟的人必有的素质。

比如你希望从阅读中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思辨能力。那你需要思考选什么样适合孩子年龄的书?用什么方式?怎么和孩子互动?互动频率是多少?这些思考清楚后,任务就比较具体了。

我们可以计划每周针对孩子喜欢的书设计一张思维导图,然后指导孩子来填写,先通过这种方式逐步引导孩子掌握8种思维导图,然后再慢慢过渡到与孩子共同设计制作,直至他能够独立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通过关注“方法”去反复拆分任务,最终确认每个子任务都是可完成的,这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功课。这样的习惯,会使一个人变得现实、踏实。这既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后天习得的技能。

这种技能无比重要,却常常被忽视,因为掌握这种技能的人总是默默地应用它,而忽视这种技能的人从未看到过它的具体实践过程和巨大好处。

3、学习:在知道知识的那一瞬间,它就已经改变了一切,生活因它而变,却无法还原。

有一种差别叫瞎忙与高效

知道后我们再也不可能对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置之不理,它瞬间就能根深蒂固,成为你的潜意识,默默的影响你。

我看到过一句令人非常震撼的话:很多人正是因为没有目标才不停地学习。我们都曾慨叹工作后才知道什么真正有用,可书到用时方恨少。可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之后,真正的学习才算开始。在学习中,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最终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

例如,学英语;很多人天天在学却从来不用;背单词坚决不造句,却去练习什么词根词缀记忆法或联想记忆法;背了那么多单词,却从不读英文文章,从不写英文文章。

其实,掌握2000个基础词汇、了解基本语法规则之后,就应该去“用”英语了。举个例子,看专业的英文原版资料就是很好的使用英语的机会。世界上优秀的资源使用的语言往往是荧英语,你又顺带练习了英文阅读理解能力,长此以往,你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举两得。

4、思考:拒绝独立思考、把思考的工作交给别人,会浪费你一生的时间。

思考离不开对因果关系的分析。可问题在于,因果关系分析往往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分析任何因果关系,例如“因为A,所以B”基本上只需要从3个层面去审视:

1)A不一定是B的理由。

2)A不一定是B唯一的理由。

3)A不一定是B最重要的理由。

比如过年胖三斤,我们以此类推下:

1)过年不一定是胖的理由。

2)过年不一定是胖唯一的理由。

3)过年不一定是胖最重要的理由。

可能过年你胖了是因为你不自律造成的,从这个角度分析,这句话逻辑上是有问题的。

分析因果关系是我们在决定是否接受某个观点之前必的功课。所谓的思维缜密,其实并非常人想象得那么高不可攀,事实上可能恰恰相反——做到并不难。很多人做不到的原因无非两个一,习惯性拒绝思考;二,不懂得应该如何思考。

而前者往往是由后者长期作用造成的。想做到“思维缜密”其实很容易:从现在开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如6个月),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或者自己被灌输的每一个念头,甄别其中的因果关系,逐一应用以上提到的3种原则,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甄别能力突飞猛进。李笑来说实践这个方法的人会有重生的感觉。

5、交流:倾听能力的强弱,几乎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有一种差别叫瞎忙与高效

因为绝大部分时间里,任何人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听某些人的话,或者,反过来,依赖某些人听他的话。

人们总以为倾听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并且自然而然认为阅读能力比倾听能力更难养成。

但你可以思考一下,我们讲话的速度往往远低于思考的速度,所以我们倾听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走神的现象。可能走神的持续时间不会太久,也可能会出现一次又一次的走神。

真正做到有效倾听,最需要克制的就是“过早质疑”。尽管我们都知道不应该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对方所说的一切,但是,在倾听的过程中不善于控制自己、随性发出质疑,是最妨碍有效倾听的行为和心理。

对方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必要信息讲完,尤其是在对方说复杂的事情,打断讲述,提出自己的质疑,不仅提高了对方有效表达的难度,更增加了自己获得对方讲述全貌的难度。

不成熟的人、思维简单的人更倾向于频繁地插话,并且他们总是认为“我已经了解你要说什么了”。没有人从一开始就成熟、强大,但只要有一两次能够真正忍住自己发出质疑欲望的经历,就可以得到足够的教训,并进一步养成耐心等待到最后再发出疑问的习惯。就算需要质疑,也一定要等到对方把话说完。

那么,应该做的是什么呢?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余的脑力处理两个方向的信息:回顾与预期。回顾对方都说了什么,预期对方下一步可能会讲什么。因为既然听对方说话,“听而不闻”就是浪费自己的时间。

在我们觉得"没时间了”、“时间不够用”时,明显有另外一些人,他们尽管数量上并不占优,在用另外一种状态生活。他们从容,他们优雅,他们善于化解各种压力,安静地去做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并总能有所成就。他们基至可以达到常人无法想象的境界一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想成为哪种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