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为您释疑):别把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
别把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
当孩子进入小学前的这段过渡期,不少家长都开始“手忙脚乱”起来,忙着做什么?自然是替孩子安排上小学的事情。
孩子要报名、缴费、办理入学手续和处理幼儿园毕业事宜,于是家长们频频在幼儿园、学校两头跑;孩子开学要准备文具,于是文具售卖区全是家长的身影;担心孩子不适应学校环境,于是家长先去考察一下;害怕老师不喜欢孩子,家长们先来套近乎……
可是,到底是孩子在上学,还是家长在上学?一些家长常常说“孩子上个学,我们比他们还累”,但是这真的是学校的本意吗?
其实,很多活动完全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或者由孩子自行进行,但是家长们非要插手并且给孩子办妥,这种过分的“热情”就容易给自己带来负担。其实,没有人给家长这些负担,都是大家自己揽到身上的。
甚至,我还见过家长替孩子跟老师交际、给孩子要“官”做的情况。不久前就听一位老师说,最近班上有个孩子的妈妈特别积极,总是没事就来套近乎,说的话三句不离孩子将来的“发展之路”。看得出来,她对孩子是有很高期望的,希望孩子从进入学校开始就是优秀的,要比别的孩子强,但是这种想法却没寄托在孩子身上,而是寄希望于老师的照顾。她希望老师能让孩子第一批入少先队、希望老师能多关照一下孩子,要是能让孩子当班干部就好了。对此,这位老师实在是哭笑不得。
其实,这些不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吗?他能不能当班干部、想不想当班干部,不应该是自己的选择吗?家长们如果考虑太多、挂念太多,不能撒开手让孩子自己走,孩子就没有机会表现自己的真实实力,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真正想法和选择,这从长远看才是扼杀他们的成长。
这种一路包办上来的教育方式,只能让孩子养成过于依赖父母的坏习惯。现在我们能带着他们一起走,将来孩子的人生难道也要父母操控?所以,从孩子准备上小学这个阶段开始,父母就得学会放手。
对此,我们需要注意以下这三个方面:
1.不要把孩子过分地保护在羽翼之下。
你的孩子已经快要成为小学生了,不再是那个蹒跚走进幼儿园的小孩子,他们可以自己跑跳、自己穿衣、自己背书包,甚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理,我们要做的就不是保护,而是信任。信任孩子的能力,比过分地保护、帮助他们做一切更能令他们快乐成长。
如果你的孩子自己不想成长、想躲在家长的怀里,就得学会“狠心”将他们推出去,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是“准小学生”了,将来要学会做自己能做的事。
2.不要对孩子太过宠爱乃至溺爱。
大多数孩子都是家里的独苗苗,家长对他们真心宠爱,就算道理是明白的,但架不住孩子一哭一闹,家长就只能妥协了。但是,这种妥协和宠爱不能是无止境的,对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不合理的行为,都应该坚持你们的态度,不要随便跟孩子妥协,这样对孩子并没有好处。进入学校之后,孩子必然承受到一定压力,并且被规则所束缚,如果孩子之前被宠得不懂遵守规则,就会遇到巨大落差,反而更难适应。
3.别对孩子有太高的期望。
自己的孩子当然是最好的,但是这种“最好”不等于一定是第一名、不等于事事优秀。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表现得好,但是期望值太高会给孩子传达太重的压力,尤其是对还没完全转变心态的学前儿童来说,被家长的期望逼迫是非常痛苦的,会让他们对即将到来的学校生活产生一定的恐慌和抗拒。
其实,孩子马上开始正式上学,就是在一步步走出家长的“温室”,去迎接外界的风雨。所以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受到一些挫折、锤炼是必须的,我们不能永远保护他们,就要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
(图片源自网络,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