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腻中年男”在自卑些什么?

文 / 小毛同学
2017-11-01 16:45

最近,冯唐一篇《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刷爆朋友圈,且不论冯唐自己是不是这样的油腻中年,但这篇文章确实戳中了很多患有“中年危机”的男人。

“油腻中年男”在自卑些什么?

优越感背后的焦虑

“油腻中年男”,其实对中年危机的另一种解释,也就是人到中年以后,自我膨胀、自我陶醉,却掩盖不了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现实。说实话,中年男子一向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也常常吹嘘自己“男人四十一朵花”,但这次却在网络上被群嘲、讨伐,确实有辱颜面。

还有人吐槽中年男人:他们不是在饭局上讲黄段子,就是自以为是的感觉良好,以为自己事业上有点成就、口袋里有点资本,全世界的姑娘都在往他们身上扑。这何尝不是年岁已有,却还要自诩“宝刀未老”的落寞。

其实,当个体在进入35~50岁后,男性在此阶段感受到了老化的危机感,他们往往内心矛盾重重,容易产生焦虑、紧张、自卑等不安的情绪。所以,那份侃侃而谈的优越感背后,或多或少隐着些许自卑感。那么“油腻中年男”到底是在自卑些什么呢?

前喻文化的溃败

曾几何时“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言论被津津乐道。但如今,一切都变了,长辈们所沉淀的成功准则似乎在一夜间坍塌。那些所谓以过来人的劝告,更是变得不值一提。以至于很多时候,唠叨着过时的话,透露着的是一种不合时宜的固执。

为什么在上个世纪的年轻人会愿意将长辈的话尊为箴言,而现在的年轻人会觉得长辈的经验不过是大段段的无用理论,中年人的成功标准根本无法与90后的生活态度契合。那到底是年轻人目中无人,还是中年人真的“落伍”了?

美国社会学家米德写的《文化与承诺》专门研究了这个问题。书中的主要观点是,农业社会经验重要,所以要向老人学习,老人牛逼,她起了个名字叫前喻文化;到了工业社会,有什么问题要向同龄人学习,叫做并喻文化;再到信息社会,年轻人才能掌握新式武器。

如何按照这个逻辑,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马东会死乞白赖地想要跟年轻人粘在一起,米未成立之初有句很霸气的口头禅:“不理解我们年轻人?没关系反正你们都快要死了。”

互联网时代,年轻人掌握先机

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年轻人明显掌握的要快,作为研发这些工具的互联网公司也很快发现年轻人更能抓住人们的需求,年轻人成了行业的引领者,年轻人的需求被重视、被追捧。期间,还不乏一些鼓吹年轻人牛逼的言论,直逼中年人的社会骨干位置,这搁谁身上,多少都有些内心暗暗不爽的小情绪。

相对比之下,对“油腻中年男”吐槽声便是四面八方劈头盖脸而来。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年人也难免心理没底而产生焦虑感,甚至觉得自己已经跟不上社会的脚步,从而滋生更多的自卑。

当然也有端着架子的,不懂装懂,以过来人的身份优越感,不能克服自身固执。这时冯唐一篇文章过来,一盆冷水迎面浇下,不免有所失落,却不敢轻举妄动。

与其相互嘲笑,不如互不干扰

正如冯唐所说,“不可避免的事儿是,一夜之间,活着活着就老了。”90后、80后总有一天也会老,到那时,社会的目光也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他们,追随更年轻的一代。

对于年轻人而言,快意吐槽中年男,并不能给你带来安全感。那么对于中年男,对年轻人谄媚,也只会不断的增加你自卑。

在年龄的维度里,我们不妨试着给长辈多些尊重,对后辈多些理解,也许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固执的家庭闹剧。在舆论空间里,齐头并进又互不干扰,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