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国”韩国也有民族自卑的时候?
文|王子铭(复旦大学)
中国网民喜欢把韩国叫做“宇宙国”:
孔子是我们的思密达;
活字印刷是我们的思密达;
中医其实是韩医思密达……
这些其实源自十多年前媒体误传的一桩公案,2004年韩国要将他们的“江陵端午祭”申请为世界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中国媒体传成,韩国要抢走我们的端午节,各地纷纷扬扬开展“端午节保卫战”,实际上“江陵端午祭”中涵盖着很多萨满教仪式等韩国本土的东西,它与中国的端午节是两回事。
虽然是媒体的一次误传,但中国网民理解的一点却歪打正着——韩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在被日本殖民时期,朝鲜民族就表现出很强的民族主义,通过民族主义来反抗日本的殖民统治。70年代后韩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1988年汉城奥运会成功举办,这些都极大地增强着韩国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与韩国同根同源的朝鲜也不断地展现着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时不时与美国叫板。无论是韩国还是朝鲜,民族主义的强盛与民族自信心都是国家不可忽视的特性。
但是如此自信的民族在历史上一度极其自卑过,不过这种自卑成功转化成自我进步的动力,而它自卑的对象恰恰是“要与他们争夺端午”的中国。
大明朝亡了!
1392年李氏家族取代王氏的高丽王朝,建立了朝鲜王朝。地处东北亚一隅的朝鲜王朝自建立以来就确立了对明朝事大的基本国策,纳入到明朝的朝贡番邦体系中来。同时,朝鲜王朝去除了高丽王朝以佛教为国教的主导思想,确立以儒家立国的方针。在几代帝王的开明统治下,尽管时有内乱,但国家还算稳定。
李氏家族也时时仰仗明朝对付内忧外患,如1592年开始,历时7年的“壬辰倭乱”(丰臣秀吉侵朝),就请万历皇帝派兵援朝。明朝派出名将李如松几经奋战终将丰臣秀吉的军队赶出半岛。因此朝鲜一直将明朝奉为正统与华夏代表,自己尊崇于它。
不过这种情况随着满人入关而改变,中原易主,大明朝亡了!
清朝入关前,朝鲜与满人有两次大规模战争,最终不敌,于崇德二年(1637)年签下城下之盟屈服于清廷。1644年清朝入关后,对朝鲜采取怀柔政策,准许被押为人质的世子回国,同时减免朝鲜的岁币贡物等等。到康熙朝,平三藩、收复台湾、平葛尔丹,大清大一统的局面逐渐形成,对朝鲜也以恩德安抚为主。1698年朝鲜天灾,康熙帝即命吏部侍郎发送110余艘粮船赈灾;1717年,朝鲜国王李渊眼疾,清廷亦派人带中药前往慰问。总体来说,大清对这个小弟还是不错的,最起码不差于大明。
“小中华”朝鲜
不过,朝鲜国当时可不这么想,就如同当时很多反清复明势力一样,对明朝还是相当地怀念。尽管清朝对朝鲜王朝恩德有加,但最初并非以德服人,而是以武力迫使其臣服。
另外,朝鲜以儒学立国,文化上全面学习明朝,推广汉语教学、汉文创作,服明衣冠,遵奉程朱理学,完全是一个小明朝的样子。也难怪今天韩国要与中国争夺文化,儒家传统确实在朝鲜扎下很深的根。因此当时的朝鲜以“小中华”自居,并称“华”在朝鲜。
而清朝为满人建立,在中华看来自是蛮夷,在这个“小中华”眼里,也粗鄙得很,好不到哪去,只是武力强大而已。朝鲜仁祖奉给顺治皇帝的《降书》有云:“小邦以海外弱国,与中土绝远,唯强且大者是臣是服,丽朝之于辽、金、元是也。”可见朝鲜对清朝只是口服心不服,而且认为他们是“蛮夷”女真,文化粗陋。更有甚者提出“北伐论”,要与清朝国内的反清势力联手,实现“反清复明”计划。
“北学”中的民族自卑
不过这种情况在18世纪发生改变,18世纪恰值康乾盛世,大清政治稳定,经济富庶,文化繁荣。每年朝鲜都要向清朝派遣使团,这些使臣通过细致考察,发现清朝与想象中的蛮夷并不一样。清朝继承了大量明代的制度,亦奉儒家为正统。
随着两国之间的不断交往与日益理解,在一个漫长的时间之后朝鲜对清朝的民族偏见渐渐消弭。
1764年,在祭明亡120年仪式后,朝鲜领议政洪凤汉等向英宗国王提议,明亡已百余年,对亡明的悼念和对清朝的嫌恨也应该就此了结了。朝鲜对清朝态度由此转变,但又出现了另一个方向上的极端情况。
朝鲜学者和使臣们目睹康乾盛世后,深感朝鲜的贫穷与落后,于是有人提出“力学中国”的“北学论”。乾隆四十三年(1778)朴齐家出使北京后回国,著有《北学议》,取《孟子·滕文公》中“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由此“北学”产生,朝鲜将因北入清朝而产生的学说称为“北学”。
“北学”最大的特点是对“华夷论”的批判,不再以“小中华”自居鄙视清朝,而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对清朝大加赞誉。朴趾源在《热河日记》中记载,清朝入关后“三代以降圣帝明王、汉唐宋明之良法美制”,诚具有“中华可尊之实”,他强烈批判朝鲜的“攘清夷”论,认为要全面学习清朝。这种思想甚至产生了严重的民族自卑心理。
朴齐家出使后又提到“我国既事事不及中国”,“衣食之丰足,最不可当”,而“凡尽我国之长技,不过为中国之一物”,这些都是“不学中国之过也。”在感到民族自卑后,奋起学习中国,在18世纪后的朝鲜又形成了一种新的风尚。于是朝鲜派遣了大批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技艺,从经史、制度,到科技、文化无不学习。
同时,废除了朝鲜王朝开国以来就有的“不通异国之一船”的闭关锁国政策,开始与清朝进行通商贸易。“北学”的兴起不但让中华文化又一次涌入朝鲜,而且当时清朝与西方世界已有往来,西学也借着这个东风进入朝鲜。这是边隅小国学习先进文化的一个范例。
朝鲜民族有时极为奇怪,民族自信与民族自卑时常交相混杂,甚至愿意走极端。但在其民族自信与民族自卑中都能够找到儒家文化的影子,如果清朝没有贯彻儒家思想,依然在中原大地上“胡服骑射”,那么朝鲜的“北学”也未必能产生。今天很多的儒家的外在礼仪与内在精神在韩国保留得或许比我们更好。
参考文献
刁书仁,从“北伐论”到“北学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12.
杨雨蕾,18世纪朝鲜北学思想探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7.
曾晓慧等,对韩民族主义事件中的文化误读现象思考,当代韩国,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