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声说话听不到,大声讲话又觉得太吵,小心是听力受损!
文/羊城派记者 张华 通讯员 胡琼珍
马上就是重阳节了,“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很多朋友可能还在为节日里给老人送什么礼物发愁,其实对于老人而言,最重要的莫过健康。
对于年纪越大的老年人,尤其要关爱其听力健康,因为听力损伤对身体和心理会造成双重打击。
内耳毛细胞及听神经退化,老年听力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听觉系统会发生缓慢的变化,听觉系统包括外耳、中耳、内耳以及大脑皮层相连的听觉神经。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耳鼻喉科中心主任医师张宏征说,外耳负责收集声音,经中耳的鼓膜和听小骨传导至内耳,内耳的毛细胞负责感受声音并区分不同的音调,毛细胞再将声音信号通过听觉神经传入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从而能够告知声音并正确区别。
可以看出,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造成听力障碍。
不过,从临床看,老年人听力障碍绝大多数都与内耳毛细胞及听神经的生理退化有关。内耳毛细胞部分缺失变形,听神经纤维数量减少并退化,使老年人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
这种改变不可逆,药物或手术治疗基本无效果。
另外,像噪声、耳毒性药物、精神压力、代谢性疾病等,也都会对听力产生影响。
听力损失等级
26-40dB 轻度
听悄悄话存在困难,安静环境中对话不存在问题
41-60dB 中度
听正常说话存在困难,尤其在噪声环境下,看电视或听收音机需要提高音量
61-80dB 重度
需要大声说话才能听到,言语分辨乐力下降,多人交谈存在很大困难。
超过81dB 极重度
听大生说话存在困难,甚至放大声音后也听不清楚。
小声听不到,大声又太吵
有时我们跟老年人讲话,他们会摇摇头表示,“你在说什么啊?能大声点吗?”这一现象在嘈杂环境中尤为明显。
张宏征说,典型的老年性听力障碍类型为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主要表现为:言语分辨率明显下降,即能听到声音但分辨不清楚。
多数有听觉重振现象,即“小声说话,听不到,但是大声讲话又觉得太吵。”还有60%的老年听障者还伴有高音调耳鸣,就是耳朵里突然出现很高音的耳鸣声。
老年听力下降,问题比想象要严重
有人说,人年纪大了,需要安静,听不到反而两耳不闻,自得其乐。实际上,并非如此。
张宏征说,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听力能区分出几十万种声音音位差别。一旦听力出现了障碍,问题比想象的要严重。听不见汽车鸣笛易出交通事故;听不见敲门声不知道有客人来访;听不见电话铃声无法与亲朋好友交流信息;看电视听不清对话就不知其所云等等。
而且听力下降后,与人交流变得困难。
张宏征说,由于长时间“鸡同鸭讲”,沟通障碍,老年听力障碍者会逐渐被隔离于社会之外,就象被罩在玻璃瓶子里,能够看到外面的世界却无法与外界交流。
听力障碍老人与他们的配偶及子女交流的数量和质量每况愈下,家人经常要大声嚷嚷并不断重复话语才能让老人听见,电视声也往往大得不能忍受,打电话更是说不清楚弄不明白。
久而久之,再亲密的老伴儿也会情绪低落,再孝顺的儿女也不愿和老人交流,老人也觉得受了冷落。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判断老年人心理健康提出了八项指标,即安全感、稳定感、适应感、自主感、幸福感、认同感、信任感、舒适感,一个真正健康的老年人应该“八感”俱全。
然而,听力障碍会使老年人的“八感”受到强烈的冲击。
由于听力、交流存在困难,使老年人不愿意与外界交流,久而久之形成了内向、孤独、不合群、缺乏自信、焦虑、失眠、沮丧、自责、有压迫感、易疲劳、愤怒、逃避现实、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
许多老年人听力下降后没有得到有效的干预,日积月累会出现反应迟钝,甚至患脑退化症(老年痴呆症),而自己却浑然不知。脑退化症的发病无社会经济分界,唯有通过勤学习、勤用脑才能有效预防。
从老年人自身来说,多关心时事,多与他人交往,多参加各类社会活动都能带来收益。
所以,子女应该留意家里老人的听力健康,专家表示,如果老人出现了“小声说话听不到,大声讲话又觉得太吵”的现象,应该及时到医院耳鼻喉科治疗。
经过系统的听力学检查,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可通过选择配戴带助听器或者人工耳蜗,这样也许还才能帮助老人家获得一个清晰良好的听力。(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羊城派
责编|陈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