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你成功的人想的和你有什么不一样?
听书《成功者的大脑》
这本书如果命名为成功者思维,可能更合适一点,毕竟它并不是一本正真论述成功人大脑结构和差异的科技文,而是由三个心理学家,对成功者的心理过程和行为逻辑的观察,得到的一些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一些结论——只是结论,并非过程。
1动机
一般来说,我们做事情的动机其实有一个隐形的过程,比如行为的初衷、方向、强度和持续性。
有人很快能够培养一个习惯,比如《四点钟起床》的作者——一位日本的作家,他如何做到四点钟起床在这本书中多有论述,比如关注影响和促进早起的一切要素,比如归纳总结早起的一切好处,但这些并不是关键,关键是,他开始产生这个念头的起心动念是什么,这个念头有多么强烈,他愿意为此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这件事能够给他带来多大的收益?这些才是动机。
在战隼的“100天行动“里,也不止一次提到,动机对于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也告诉了我们为什么有时候习惯始终不能养成的两种原因,一是动机不够强烈,也许你并没有真心想要固化某一种习惯;二是动机在过程中减弱,当我们坚持习惯的过程中,小有成就,已经超出了当时引发培养习惯的诱因对象的期待,动机随之减弱。
如何保持强烈的动机呢?
人的大脑和行为是互相影响的,当我们通过各种方式,一遍一遍对自己重复动机、得到反馈,并扩大动机达成的美好感觉的时候,一个念头,就不会不断的在大脑中牢固,甚至成为执念,成为大脑中的优先项目。
人群中较为成功的这一部分人群,无非是让动机来得更加猛烈,让自己时刻不忘目标和梦想,在强度和持续性上,优于他人
2复原力
每个人都会在行动中面临各种挫折和困难,有人复原力强,很快能够激励自己继续下去,有人复原力差,很快放弃自己的初衷和坚持。
而这种复原力的差别,也是成功者与其他的差异之一。
这种能力,让人能够很快从失败和挫折中调整过来,继续探索前行,不大目的决不罢休,这种坚持,是很多成功这的标签之一。
3情绪平衡
对情绪拥有更强的管控能力,也是成功者拥有的标签之一。
这种情绪的管控力,不光是与人相处的情绪管理,而是一种对与自己相处和谐的情绪管理能力。在100天行动中,反复提到,习惯培养过程,一两次短暂的中断,其实并没有很大的影响,危害更大的是自己在这种中断中产生的沮丧、失败、责备自己的负面情绪,这种自我打击和损耗,会直接让自己自暴自弃,放弃了习惯的培养。
在《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同样提到了与自己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每个人心中,都会很多想法彼此矛盾、斗争,最后胜利的那个,成为行为和思维的主导,而在这个过程,自己与自己沟通,自己治愈自己,只要有正确认知和导引,也是可以完成的。
书是一本很俗套的书,但道理还是有成立的前提的。如果我们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不妨好好研究一下如何与自己相处。
与大家共勉,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