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拖延症,你是对自己不够狠
■ 文|史玉磊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当理工男开始思索感情,当刚强与温存相伴,
世界真实的画卷将在你眼前展开。”
- 1 -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哀伤了一下。于是我拖延了三个小时后,才回来继续回答「拖延」的问题。
其实产生拖延问题和战胜拖延症,在潜意识里都是哀伤的过程,我们之所以总也不能战胜拖延症,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或者不能接受这哀伤。我将尝试用文字带你解读这潜意识的运算过程。
拖延症,其实是我们喜欢拖延的人们对它无奈的戏称了,这并不是真正的精神类疾病。拖延症大概表现为做点事情就想放松,最好到了不得不做的地步才开始行动。首先在任务摆在面前时大致评估一下任务难度,这种评估用时常常还不到一秒钟。然后就主动被自己也许并不怎么感兴趣的事物岔开了话题,等任务完成的可能性到达濒死的警戒线时,自己主动警醒。暴发洪荒之力,完成任务。
当然有时会自责任务完成的质量差,但有时也会为自己的洪荒之力自豪呢,心理幻想着自己有如此武功,那下次任务早点儿出手,一定是挡者披靡。于是下一次自动进入另一个拖延的循环。
- 2 -
如果你正在为拖延症而纠结,那你的特质里肯定会有好的一面和一个不那么好另一面。
先说不那么好的另一面,是你基本从未在下一次里实现对自己的提前管理,只能不断的在任务到达破产的警戒线时暴发战斗力。你的一切关于自己是有战斗力的认识,只要努力,只要跨过这简单的自我管理,自己就会无敌的幻想,一直都是自我安慰。
但你还有好的一面,你肯定是个对自己负责,对任务负责的人。你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踏入死地,看着任务破产而被别人指责。那些总会任凭自己被任务击穿而扶不起的阿斗们,基本上也不会强烈纠结于自己的拖延。
拖延症的致命处在于,不论你之前怎么准备,比如减少任务难度,细分任务过程等等,面对开始执行那一哆嗦就是总过不去,最终形成拖延,那这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请你想像下面的情景,如果你已经为人父母,你将更容易理解一些。
- 3 -
我们为人父母者,在孩子年龄的不同阶段是抱有不同心境的。孩子刚出生时,我们是欣喜的,面对如白纸的小家伙,我们会对Ta的未来充满无限遐想也会对Ta倾注无限关爱。这种美好的时间段内,我们即使疲惫也总会乐在其中。
可是这心境不会一直维持下去,估计大概孩子三岁后,我们对孩子的爱必将会有一个转变。这转变也来自对孩子深深的爱,因为孩子必需学会独立,以后Ta必需要独立的在社会生存。此时我们也许会有意识的教孩子自己洗手,洗脸,穿衣等任务,要Ta开始学习自立。
而此时孩子的感受其实是莫名其妙的,虽然此时孩子的四肢已经发展到强健了,大脑也足以应对这些简单任务。但以前可都是妈妈帮着做的,妈妈做还是比自己做省事舒服不少,如果能让妈妈做为什么要自己做呢?哭闹之类的事情当然在所难免了,但孩子很快就发现妈妈此时很坚决的让自己独立,并且对妈妈是否还会像从前那么爱我这件事情产生怀疑。
这是每一个孩子都必须经历的分离期,分离期里的孩子们,明明已经能自己胜任各种简单任务,而且好多都已经胜任了任务一段时间了,却要反过来依赖妈妈。其实孩子是想确认是不是自己独立了,妈妈就不爱自己了甚至离开自己。
其实好多妈妈们都经历过这样一段,明明孩子学洗脸穿衣学得挺好,但突然就不自己干了,非要妈妈帮,好容易培养的独立,眼看就要付之东流。怎么办?
于是,狠下以来,把孩子从自己的身边打走,非要Ta坚持自立,这是为了Ta好。所以孩子很快就发现,只有自己做好了,妈妈才笑,如果自己依赖,妈妈不会笑。
其实此时的孩子,目的还是要再次回到妈妈的怀抱里最后依赖一下,再分开呢。无奈,妈妈不给机会。但是,如果孩子自己事情做得好时,妈妈似乎总会给些破例敞开怀抱的机会,于是,孩子接受了独立,并用独立来交换妈妈的怀抱。而此时,妈妈不会有任何觉察。孩子独立了,而妈妈的怀抱因为孩子的独立而欣喜所以自然会敞开。
以后,随着孩子继续的长大,Ta继续的独立,妈妈也因此更加欣慰。
我们拖延症的朋友们其实就是这个孩子,用不断的努力内心想交换的其实是如妈妈怀抱般温柔的净土。这净土里没有纷争,没有疲惫,只有安逸。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们所处的是竞争的社会,谁的脚步也不容易停下,时间长了,我们都对努力能挽回安逸的事情绝望了。
久而久之,面对回到妈妈怀抱的愿望,每一次努力,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伤害,所以我们必须逃避这种伤害。
所以,每一次要让自己开始于任务状态时,我们其实在伤害自己。我们选择分神,放松,其实是对自己的保护。这种保护几乎是必然发生的,并不会简单的因为我们下一次的决心而改观。而当我们来到了任务破产的警戒线时,生存压力将战胜这种自我保护,更大的危机击穿了我们的感受,让我们被迫选择一种更强大的防御方式来应对。这也解释了我们为什么先拖延后暴发的行为了。
- 4 -
那怎么来战胜拖延呢?
有聪明的童鞋已经有答案了,经常让自己处于任务破产的警戒线,在工作中勇敢承担艰巨重担,借压力之手逼迫自己,让自己可以利用这拖延的被动因素成长,一定是个好办法。
我觉得,这是一个办法,如果你敢对自己够狠的话。
大部分拖延症的童鞋其实不能承受这炼狱之痛呢。我对平和的告别拖延症有两个小建议。
第一个建议,如我上面的解释,告别拖延症其实是一个伤害自己的过程。我们要接受这是一个哀伤的过程。
认可这种哀伤,并暂时放下自己的感受,让哀伤击穿自己,有助于我们的每一次开始。毕竟哀伤过后的奖励是丰厚的,你懂的哈。
第二个建议,找些一起想告别拖延症的伙伴结伴而行,一起努力,互相督促。这因为陪伴本身更加近似于安逸的净土,妈妈的怀抱。
有陪伴时,伤害和哀伤都会少一些。同时互相督促有助于温和的实现警戒线的功能,你毕竟也得对伙伴有个交代吗。
希望帮助到你。
PS:很多人都有拖延症,严重级别各不相同,治疗还需对症下药,那么了解自己的拖延症吗?关注微信公众号柏燕谊,回复关键词“拖延”,测测你的拖延症是什么类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