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奖励的艺术
现实生活中,为数不少的家长都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之类的道理,但是许多家长在表扬、鼓励孩子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好听的”也不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什么时候说就什么时候说,表扬不当,可能会适得其反。日本著名教育家铃木镇一也曾说过:“对孩子的赞美和赏识不是无原则的,而应该是运用科学的、适当的方法,使孩子切实感受到深入人心的鼓舞。”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一些孩子解答一些妙趣横生的智力难题。开始他对所有的孩子都不奖励,而后,他把孩子分成两组,一组每解答一道难题就奖励一美元,另一组则没有任何奖励。在安排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里,他发现,尽管有奖励那一组的孩子在有奖励解答的时候,解题十分努力,但是在自由活动的时间里,却很少有人在自学解题;而没有奖励的那一组却有很多孩子在继续认真地解答尚未解答的难题。从总体上说,有奖励组的孩子对解答难题的兴趣减少了,而无奖励组的孩子反而兴趣更浓厚。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它说明了用金钱奖励在短时间内可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不一定能起到长久的积极作用,它还说明了奖励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奖励要讲究方法和技巧。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部分家长也在实行奖励制度,有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相当一部分家长不管奖励多少,孩子仍然老样子,效果不理想,有的甚至越奖越差,起了反作用。原因何在呢?就在于奖励不得法。
1
家长该怎样奖励孩子呢?
要避免奖励过于频繁。奖励应该是点缀式的,偶尔来一次,不能把凡事都实行奖励当作是自己的目标。凡是孩子应该做到的,比如完成作业、简单的家务等都不应该奖励,需要奖励的应该是那些一般难以做到的、表现突出、进步明显的行为。
奖励要多样化。不要都简单地用金钱来奖励,在形式上要力求丰富多彩。比如奖励一本孩子非常喜欢的课外书、奖励孩子去看一场电影、奖励孩子在节假日去旅游,或者奖励孩子由他自己选择一样礼物等。总之,应该让奖励有意义,让奖励留在孩子的记忆深处,这样才能产生久远的作用。动不动用金钱奖励,容易使孩子过分看重金钱,以致形成金钱至上、钱能通神的庸俗价值观。
要奖在不经意处。不经意处,就是自己也没注意或没想到的地方。有时,可以对孩子渐渐形成的、自己也没有注意到的优点或偶尔的一次良好表现。比如孩子平时骑车后从来不擦车,这次不知道什么原因,自己很自觉地在擦,而且还擦得很干净,那么,不妨给予一定的奖励,给他一个惊喜。又比如,孩子班里的一个同学出了车祸,住在医院里,孩子自作主张,用自己的零用钱买了点礼品去看望同学,家长得知后,也不妨奖励,表示对他的这种行为进行充分的肯定。
抓住要点,“投其所好”。比如:“今天确实不错,我一直看着表,你今天学习了两个半小时。”这样的话,孩子听了会从心底里感到高兴和激动,他们会觉得爸爸妈妈真是无微不至,连这些方面都注意到了。父母的关注会使他在明天学习更自觉、刻苦。
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评价,使孩子真正悦纳自己。我们说,表扬可以使孩子更加自信,但是这仅仅是孩子自信的客观条件,要使孩子真正拥有自信,最关键还是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能够悦纳自己。失去了这样的心理基础,再多的表扬在孩子听来也不过是对他的压力和讽刺。
2
孩子“得寸进尺”怎么办?
如果孩子“没有奖励就不努力”或者“得到表扬就提要求”,作为家长,该怎么办呢?
改变认知。在孩子得到表扬的时候,家长应该告诉孩子荣誉是对一个人的能力、人格等各方面的认可,是任何物质的东西都不可替代的,从而使孩子能够理解和感受到精神表扬带来的愉悦感,树立起正确的荣誉观。
耐心说服,决不迁就。当孩子以得到奖励为条件去做本该做的事情,或者在得到表扬后提出物质要求时,家长不仅要拒绝,更要耐心做好说服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孩子明白为什么家长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如果经过你的耐心教育,孩子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家长也不要满足孩子的要求,否则,就会让孩子觉得奖励是可以讨价还价的事情,只要自己坚持,就可以达到目的。
适当抚慰,循序渐进。如果孩子已经习惯于家长的物质奖励,一旦父母没有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会有一种不服气的感觉,甚至会用放弃努力来进行对抗。家长应该在孩子平静以后,再耐心地和孩子谈一谈,使孩子从心理上真正认同家长的做法。当然,在此后的生活中,家长要细心地发现孩子的优点,让孩子感受到精神鼓励的愉悦,长此以往,孩子也就会改掉“没有奖励就不努力”的毛病了。
3
分享一位家长的鼓励原则:
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他本该做的,是他的责任,不属于奖励的范围。比如,认真做作业,遵守纪律、上课不迟到早退等。一般的考试,即使考得不错,也不予奖励。这不仅是为了杜绝因奖励泛滥而失去奖励作用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让孩子明白奖励的意义。胜者,戒骄戒躁;败者,努力拼搏。有时孩子学习考试成绩不理想,甚至较差,我给孩子发奖——玩具或者食品。他的伙伴很惊奇,那么差的成绩还奖励?孩子对同学说:“那是我父亲发的鼓励奖”。
奖励生活的细微处。比如孩子有一次受到老师的表扬,被表扬的孩子的名单贴在学校大门旁的墙上,由于下雨,那张纸快掉下去了。孩子把它粘好,而且写了篇日记。他希望奖励表扬就想阳光一样永在,希望那张纸永远贴在墙上。美好的愿望,是促进孩子上进的动力,应该奖励。我后来把那张纸上的内容抄了下来,写在我的日记里作为奖品,奖励给孩子。
奖罚分明,而且必须和批评分开,奖是奖,不带罚,不带“希望”。家长的毛病是奖励和批评往往掺和在一起,奖的时候,总是千方百计、拐弯抹角要提到孩子的不足,让孩子得了奖心里也别扭,这样会减弱奖励的作用。
声明:本文选自《牵手两代——亲子课程》 作者:孔屏 金琰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