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人一定要无时无刻都在努力上进么?
在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方面你追求上进,工作之余还要去参加各种培训班。但另一方面你其实真的很累,很想过得舒服一些,对自己放松一些。你也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人们都说要爱自己,要对自己好,可是到底哪种才是真正的幸福?
可能有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疑问。对于苦苦挣扎的都市青年来说,幸福是个难以把握的概念。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件事。
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著名心理学家Daniel Kahneman在他多年对幸福的研究中表示,幸福其实是一个远比我们想象中复杂的概念。Kahneman提出,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分别是体验自我(experiencing self)和记忆自我(remembering self),而正是这两个自我决定了我们如何衡量自己的幸福感。
体验自我
指的是那个亲身经历着我们人生的自己,是每时每刻的直接体验。对于体验自我而言,幸福就是每一个当下的感官体验的满足。
记忆自我
记忆自我扮演的则是一个负责在事后整合我们的过去的旁观者角色,它是那个思考着我们人生的自己。记忆自我记录生活,挑选片段撰写成故事。价值与意义感对记忆自我来说格外重要。它的幸福源自于回首过去时,发现曾经的经历是有意义的。
这两种自我如何衡量幸福感?体验自我和记忆自我往往是冲突的,因为两种自我衡量幸福的方式是不同的。
Kahneman指出,记忆自我在对一段经历作出评价时主要参考的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而中间部分则往往被忽略,
举个简单例子:与朋友开心地畅聊一小时和开心地畅聊一天,在事后回忆起来时是没有差别的,记忆的幸福程度不受时长的影响(所以莫怕缘分短,只管去享受)
与记忆自我相反,时长(duration)对体验自我的计算来说格外重要。体验自我的幸福感的增加或减少,都随着时间累积变化——十分钟的享受大于五分钟的享受,十分钟的煎熬也苦过五分钟的煎熬。这是由于,体验自我的感受是实时的、真切的,每一刻的快乐或痛楚都无法回避。因此,体验自我对幸福的计算更像是做加减法。
两种自我对人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我们同时拥有着体验和记忆的自我,是因为它们都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
记忆自我的功能:
替我们作出人生的决策
我们在做决定时通常会以自己的经历为参考,记忆自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将过去编成故事并保存起来,服务未来做决定时的自己。
在回顾一生时,是人们评判自己是否幸福的依据
在我们回顾人生,问自己这一生是否幸福时,评判的依据通常是那些我们回想起的重大事件,是那些事件的“峰值”和“结局”,而不是经历时的感受,更不是平淡日常中的体验。
能够作为自我价值感认知的来源
大多数人认同的都是自己的“记忆自我”,我们口中的“我”,讲的是我们脑中的故事——我们爱过的人,走过的路,追逐过的梦想以及获得过的成就,而不是身体持续感觉到的当下体验。
体验自我的功能:
教我们活在当下
体验自我存在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帮我们活在当下,获得最直接、及时的满足。它既不沉溺过去,也不忧虑未来,它只属于现在。体验自我有能力享受当下的小幸福,这种幸福或许转瞬即逝,但却直接而真实。
两个自我各司其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它们也都有各自的弊端。也就是说,如果你过于听从某一种自我,是会给自己造成一些问题的。
比如过于强势的记忆自我会使我们忽略过程的价值、被所谓的意义和价值所绑架从而“永远活在未来”、看不见自己拥有的幸福等。
而如果被体验自我主导的话 ,我们互失去目标,永远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而且无意义的享乐会让我们的身体更差等等。
那么,该如何平衡两种自我?上面说到,两种自我都有各自的作用,没有孰优孰劣,过于听从某一种也会带来不同的问题。因此,为自己争取幸福的正确方式既不是一味地追求意义,也不是完全只顾享乐,而是在两个自我间找到一个好的平衡。
如果你觉得自己太过注重及时的享乐,你可以多给自己一些长期的目标,并试着量化你的幸福感。比如,你可以试着想象,吃蛋糕和瘦下来,哪一项会让你更加幸福,哪一项能给你带来更多、更长久的益处。
如果你觉得自己过度追求所谓的意义,让自己大多数时间的体验都是痛苦煎熬,或是无法尽心地享受当下之乐,那么你可以试着有意识、有计划地给自己一些纯粹的体验时段。首先,你可以列举一些会让你直接感受到快乐的事,它们很有可能是在你看来毫无意义的:瘫倒在床,玩手机,吃甜食,看肥皂剧,和朋友八卦……接着,你可以定期给自己一些时间,来做这些能获得即刻满足,却似乎没什么“意义”的事情。
你更看重那个自我呢?你觉得你的两个自我平衡的好么?在评论区留言给我们吧
收藏文章?不如顺便关注我们——头条号Knowyourself,最犀利的人性与心理分析,人际交往与恋爱技巧,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