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心理学:同样的经历下,你是怎样和别人拉开差距的?

文 / 心理学了个啥
2017-10-10 20:19

无论是自我淘汰还是社会淘汰,在这种社会机制下一尘不变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原地踏步就意味着脱节与撕裂,就像是时间一般,无论我们动与不动,它都是在进行的。我们每天都在经历不同的事件,他人也一样,但是随着时间改变,我们却发现和他人的差距却是越来越远了,你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吗?

今天的学点心理学,我们就来讨论下为什么同样的经历下,我们却和他人拉开了差距。

学点心理学:同样的经历下,你是怎样和别人拉开差距的?

细心观察之后便会发现,成熟稳健的思考以及处事能力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外界的变化是不可控的,能控制的只有我们自己。在你的身边,是否有那种和你年龄差不多大却在心理成熟度和思考方式上比你更加进步的人呢?包括我本人,谁也不能否认这种差距。思考总结之后,我们便会发现一个很重要的心理过程,那便是思考总结的能力,在同样的经历下,谁思考总结的能力更强,谁就能从中获取到更多的感悟和经验。

心理学家认为,当你打通潜意识中对于事物的思考总结能力时,思维通道便会清晰明了;我想这就像中国古代时所说的打通任督二脉一样的吧。其实心理成长的过程就像是燕子建巢,是一种从经历中萃取经验再进入糅合的一个过程,同时,一个经历之下我们有着这样的心理过程:

我们按照A—B—C这个过程来看,A代表所发生事件,B代表事件结果,C代表事件后的总结,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经历了AB之后却扭曲了对C的理解,那就是将事件结果总结为外界干扰下的一种偶然遭遇。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事件结果是好的,那么,这就是我努力的结果,而如果不好,则就是外界因素导致的,却没有想办法去总结自我行为对于事件的控制能力。

学点心理学:同样的经历下,你是怎样和别人拉开差距的?

我们在从不同的心理过程来看三种不同的结果:

最差:事件发生后,很难感受到任何关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例如:因为一份报告错别字太多被批评后,无法意识到这件事情对工作的影响),需要由他人进行评价,所以这种心理感受性的来源是外界。

一般:事件发生后,能够感受到一部分的原因,也能够总结本次事件失败的直接原因(例如:因为一份报告错别字太多而受到了批评,所以,我失败的原因是太粗心),我能够感受到挫败感和羞耻感。

最优:事件发生后,能够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原因并且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总结(例如:这次因为错别字太多而受到了批评,粗心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专注于处理一件事情而导致的精力分散,这件事情让感受到了挫败感并且,我意识到在情绪受损的情况下我还需要负担两倍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同一件工作,所以,我需要给自己制定一个工作计划,让这些变得开始井井有条),然后开始执行。

学点心理学:同样的经历下,你是怎样和别人拉开差距的?

看完这些对比,你清楚差距在哪里了吗?其实,心理学并非是看透人心而生的科学,它从一个角度说明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在生活、工作、情感以及其他生活事件中打破枷锁的能力,否则,这就会是一个无限循环的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