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教育的十二大误区,家长应重视!
家庭教育十二大误区
一、过度教育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某种意义上讲,过度教育无异于干扰孩子的成长。很多家长都受到一种蛊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事实上这种观点分明是社会竞争压力造成的,甚至是部分人谋取经济利益的蓄意炒作。瓜熟自然蒂落,过度人为的“科学方法”都不属真正的科学,“科学”不能太过专制。水果蔬菜被提前催熟端上餐桌,当初可能是“科学”的功劳,现在其实是利益的绑架。过早过度地干预学生的成长,不但会在过程中戕害学生,而且会在效果上令我们失望。
二、以分数论“英雄”—重考试分数轻学习能力许多家教最明显误区之一,是把分数当成智力发展水平的唯一尺度,也当成孩子学习能力强弱的尺度。分数与智力水平不是一回事,分数只反映智力水平一部分。分数与学习能力也不是一回事! “高分低能”就是只抓分数不发展能力所致。 许多家长只要求孩子从小拿高分,却忽视思维能力培养,犹如舍本逐末,致使学习没有后劲。许多孩子小学成绩优秀,越到高年级,成绩越差,就是学习能力缺乏培养的结果。
三、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自学能力现在有一些有知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辅导过于包办,当孩子学习稍微遇到一些困难就帮助解决,无形中让孩子在学习上依赖父母,往往不利于培养孩子学习能力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指导孩子的学习目的是为了最终放开手,不是为了背着孩子一辈子。孩子对家长辅导越依赖,学习到高阶段就越吃力。家长应促使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孩子自学能力与独立钻研的精神。
四、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现在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不重视,对孩子身体健康却关注过度,家长对心里知识一无所知,无法了解孩子心理需要,对孩子的心理隐患也不知如何预防、消除。而许多科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大中小学生患心理健康问题占一定比例。孩子的心理发展关键时期一是儿童时期,二是青春期。在儿童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如何,对孩子的心理早期培养有重要意义。如果是在青春期中,父母不能帮孩子处理好一系列冲突,最容易使孩子发生各种心理障碍,这些应引起父母高度重视。
五、无视孩子的快乐权生命不只在春天美丽生命不只在春天美丽,生命应美丽在春、夏、秋、冬的每一个季节。如果一个孩子在他的花季没有充分享受到生命的美丽,那么他的一生已经是不完美的了!这一缺憾,无法补救!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快乐产生的机理就会发现,孩子是最容易寻找并享受快乐的,可以说快乐是孩子的天赋权利,而我们的社会和我们这些掌握着“绝对权威”的家长,却从来没有在思想上赋予孩子“人”权,孩子作为弱势群体,在权利上远远没有和大人平等。在教育不断提前化的今天,孩子的快乐权被活生生地剥夺了——而我们还一厢情愿地认为现在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玩具多,无家务,所以生活得快乐而且幸福——我们忘了当年我们光屁股玩泥巴的快乐了?
六、父母对孩子过度期望并付出极大代价“望子成龙”是中国父母的普遍心态,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进好学校,上名牌大学,考研,读博出国深造等等。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父母为此投入巨大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前者请家教、学特长等,孩子的学习状况、考试前途是夫妻关系、家庭氛围的晴雨表。许多夫妻间争执来源于对孩子教育方式的不同观点和看法。由于家长对孩子过度投入,因此也抱有极高回报期望,一旦孩子表现不尽如人意,父母心理难以随和,导致心理落差、情绪失衡,心理造成不利影响。
七、不对孩子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一条古老的教育原则,也是一种教育方法,应根据孩子的具体特点给予他们适当的教育。孩子的发展有各自独特之处,存在个体间差异:有发展速度的差异,思维类型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有的家长不研究自己孩子的特点与长处,盲目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用孩子的弱点比别的孩子的优点,越比越乱,甚至用贬低去刺激孩子的自尊心,总是认为别的孩子强,盲目比较造成父母对孩子的优势视而不见,使孩子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八、违背孩子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孩子发展有自身规律。身体、心理发展如此,智力、心理发展也是如此,因此,许多家长因为缺乏家庭教育基本理论,不了解孩子成长规律,往往采用“拔苗助长”方法,达不到家长所希望的预期效果。违背孩子发展表现为儿童教育成人化,或是青少年教育儿童化,使孩子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不同步。导致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困惑,家长也往往付出大量时间与心力,事与愿违,误了孩子。
九、家长不重视自我学习家长承担了教育子女的职责,但许多家长不注意学习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家庭教育完全依赖家长随心所欲,高兴就对孩子好,不高兴就对孩子发泄情绪。孩子的许多品质与素质,在家长随意影响下形成。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仅凭良好的愿望和强烈的动机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家长必须努力提高自身学习的意识,以提高自我教育素质,成为合格的父母。
十、家教中存在惩罚多于表扬,滥用惩罚,损害孩子身心健康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只懂惩罚:语言的讽刺、挖苦和体罚,认为这样才能使孩子不再犯错误。家长往往认为“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会少”,对孩子优点往往轻描淡写,甚至视而不见,对孩子缺点却纠住不放,这看见孩子缺点多于优点,导致惩罚多于表扬。其实惩罚时既不利于孩子自我成长的,是一种极为消极的方法。孩子因学习问题多次遭到惩罚,就会厌恶学习回避学习。孩子犯错误是应该原谅的,关键是父母师长的正确引导,应多从强化方法,去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并给于更多的帮助、鼓励,而不是用惩罚来代替教育。
十一、忽视孩子意志品质的磨练现在独生子女教育有一个严重不足,就是对孩子没有任何意志品质方面的要求,也很少磨练孩子的意志。凡是宠着护着,唯恐孩子不顺心。独生子女中较多地存在着脆弱、依赖、任性等不良的意志品质,而家长似乎视而不见。家长往往无休止的满足孩子的欲望,不给机会或没有意识到让孩子锻炼克制自己的欲望,使孩子的意志品质无形中弱化。孩子意志品质的磨练是家长、老师和其他人无法代替的,只能让孩子在一次又一次实践中发展,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条件。
十二、忽视孩子体育锻炼许多家长简单认为体育锻炼是应该让孩子玩,或对有体育天赋的孩子认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孩子的发展首先是身体的发展,只有营养,没有运动,身体健康无法实现。家长重视疾病卫生大超过重视体育锻炼,这多少有点舍本逐末,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是防治疾病的最根本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孩子良好意志品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