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亲人离世并不总是意味着“死别”
面对亲人或者所爱之人的离去,我们总是下意识选择逃避,死亡这个词语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是遥远而让人恐惧的。然而,你知道么,死亡结束的是一个人的生命,而不是两个人的关系。
今天的文章,我们用温暖的眼光去审视死亡,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感受,死亡并不一定总是意味着哀伤和放手,它也可以是一种温暖和持续。
什么是“持续的纽带(continuing bond)”?我们常说睹物思人,心理学上把这个“物”视作一种与已逝者之间持续下去的联系,叫作“持续的纽带”。
“持续的纽带”指的就是一个人与逝去的家人或朋友保持一种持续的情感联结(Klass, Silverman, & Nickman, 1996)。这种情感联结可以通过无形(如思念)或有形(如纪念文字)的方式表达;它也可以承载悲伤或快乐的情绪。
这种“持续的纽带”使得人们与已逝者之间仍然保持着某种“联结”。这是人们选择面对丧失与哀恸的一种常见的方式,在亲人或朋友离世的时候,“持续的纽带”可以帮助人们感觉到彼此的关系仍然可以得到持续,不需要勉强自己学会放手。
“持续的纽带”可以是已逝者生前所用的物品、他亲手栽下的花或是喜爱的一处风景。这些事物的存在,让人们的思念有了实体的寄托,是可以调和死亡带给我们的痛苦和恐惧的,甚至可以带来希望和喜悦。
这些纽带使得人们与已逝者之间的情感联结没有随着后者的离世而中断,而是持续了下去。人们没有强迫自己遗忘与他们的点滴回忆,也没有强迫自己不去怀念,这种对待死亡的方式,反而使人们能够更平静地面对死亡带来的哀伤。
人们为什么需要与失去的亲人保持这种“持续的纽带”?越来越多的经验让人们发现,与逝者持续的情感联结能够帮助人们面对哀伤,减轻对死亡的恐惧。
早期的心理咨询认为,人在面对丧失与哀恸(loss and grief)时,应当把自己从与逝去亲人的这段约束性的关系中解放出来,逐渐适应一个没有对方的新的生活,并最终学会在生活中和其他人建立新的关系(Freud, 1957)。
时至今日,大多数人也仍然这么认为,并会这样劝慰丧亲的人,“不要再去想,忘了Ta,你就不会那么痛苦了”。 然而,事实并不像我们想象得这样绝对,人们也无法完全从过去的关系中脱离。
而“持续的纽带”则帮助我们与逝者保持了一种持续的情感联结——我们不需要可以地切断彼此间情感的联结,不需要删除属于彼此的快乐回忆,不需要强迫自己放下对Ta的想念。Ta仍然可以作为一个情感对象而存在,我们也仍然可以爱Ta。
同时,我们也愿意相信,将来有一天,即使自己离开了人世,我们身边的人也不会忘记我们,仍然可以和自己保持这种持续的情感联结。
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死亡并不总是意味着丧失与分离,我们彼此的情感可以不用被割裂或遗弃,也不是只有悲伤和恐怖的场景,还有我们对Ta的爱与思念。这种对死亡认知的改变和对丧失与分离感的弱化,有助于帮助减轻人们对死亡的恐惧。
如何找到健康的“持续的纽带”?值得指出的是,“持续的纽带”也并不总是具有积极的意义。不健康的(maladaptive)持续纽带,也有可能会让人困在丧失的痛苦中。
一般说来,仪式(ritual)与纪念是两种健康的持续纽带。
1. 仪式(Ritual) 告别式/葬礼,与婚礼、毕业典礼类似,都是帮助人们表达情感、寻找意义(findingmeaning)的仪式。这些仪式,都像是在我们漫长的人生叙述中划下的重点,让一些记忆变得更隽永深刻。不过,告别式不一定是沉重、悲切的,也未必是声势浩大的。
2. 纪念 人们还可以通过文字(传记、信件、日记等)、音乐、影像等方式,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自己感受到与对方的感情是可以一直持续的。
就像开篇所说的,死亡带不走的是我们之间感情上的联系,这种“持续的纽带”是感情的延续,用正确的心态看待死亡,怀着对已逝者的爱,我们更能看到温暖和希望。
你和你爱的已逝去的人之间的“持续的纽带”是什么?在评论区留言给我们吧
收藏文章?不如顺便关注我们——头条号Knowyourself,最犀利的人性与心理分析,人际交往与恋爱技巧,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