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的六种距离
人与人之间存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可以挂在嘴边记在心里的东西,那就是交情。交情的深浅就是双方交往的尺度,就是彼此之间距离。
这个距离分为抽象距离与实际距离。
抽象距离就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远近疏密。费心思的交往,是周旋。耍心机的交往,是算计。不用心的交往,不会有朋友。抽象的距离因人而异,只能自我把握。
实际距离是可以量化的,礼笺心理学家简单给大家阐述一下。
1.公众距离
公众距离是产生空间势力圈意识的最大距离,360-750厘米。作报告或讲课时演说者与听众之间的标准距离,演员的表演或明星与粉丝的互动等都属于此。这种距离能够让仰慕者更加喜欢偶像,既不会遥不可即,又能够保持神秘感。
2.社交距离
社交距离是一种社交性或礼节上的人际距离,120-360厘米,它应用于处理非个人事物的场合中,如进行一般社交活动,或在办公,办理事情时。这种距离给人一种安全感,处在这种距离中的两人,既不会怕受到伤害,也不会觉得太生疏,可以友好交谈。
3.私人距离
个人距离是双方保持着手能互相接触的距离,以完成握手、传递物品或挑衅等动作,45-120厘米。这是人际间稍有分寸感的距离,较少直接的身体接触,但能够友好交谈,让彼此感到亲密的气息。一般说来只有熟人和朋友才能进入这个距离。人际交往中,个人距离通常是在非正式社交情境中使用,在正式社交场合则使用社交距离。
4.亲密距离
这是人际间最亲密的距离,只能存在于最亲密的人之间,0-45厘米。细分的话,0-15厘米以内,是最亲密区间,彼此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息。15厘米~45厘米之间,身体上的接触可能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就交往情境而言,亲密距离属于私下情境,即使是关系亲密的人,也很少在大庭广众之下保持如此近的距离,否则会让人不舒服。
5.私密距离
这是很多人追求的终极距离,绝大部分发生在异性之间,一般为负数。不可描述!
6.网络距离
这是一个互联网兴起以后的新型概念。网络距离介于抽象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量化起来比较复杂,也无法用传统的人类学方法研究。认识人之间现实中距离很近,可能网络距离很远,或者现实距离很远,网络距离很近。而陌生人网络距离产生以后在现实中可以直接达到私密距离。
当然,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这依赖于具体情境、交谈双方的关系、社会地位、文化背景、性格特征、心境等。
《礼笺文化》
品有故事的酒,
读有态度的书。
传有温度的情,
送有内涵的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