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称父母职业文化越高,子女心理问题越明显 这话从何说来?

文 / 兔加熊
2017-09-28 05:12

研究称父母职业文化越高,子女心理问题越明显 这话从何说来?

心理问题,影响人的一生。

而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成人后想拥有健康的心理与成熟的人格就会非常的困扰。

研究称父母职业文化越高,子女心理问题越明显 这话从何说来?

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中国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但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忽视儿童的游戏与交往;

家长忙于工作,忙于进修,忙于应酬;

很少有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

有的甚至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父母与孩子之间缺少陪伴、缺乏沟通;

亲情都变得有些淡漠了......

要知道一点,家庭,是儿童出生后首先接触的环境,是儿童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乃至心理发展都与家庭的氛围环境密切相关;家庭对儿童影响最早,影响时间最长,影响作用最深。

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结构、 父母职业、 父母文化程度、 父母教养方式及态度、 父母期望、家庭人际关系等众多因素,都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因素。

1

-家庭经济状况-

国外研究认为,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坏会影响儿童的成长,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儿童缺少认知刺激和相关的经历,家庭经济状况和健康状况有关,父母经济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对子女的心理发育产生影响。

经济状况的不同导致人们生活在不同水平的社区中, 家长职业与他们受教育的程度、 经济收入、 居住条件及对儿童的经济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儿童所接触的社会环境,如学校和居住社区的选择,伙伴的的类型和背景,生活认识的事物,可以说这一因素与儿童的心理发展密切相关。

日本学者村山良子通过研究得出父母职业与他们受教育的程度、 经济收入、 居住条件及对儿童的经济投入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和结果。

近年来,我国学者得到一些与其不一致的结论:职业文化程度和职业子女的理想程度与子女学业绩正相关,而父母职业文化含量越高,子女心理的问题越明显。

研究称父母职业文化越高,子女心理问题越明显 这话从何说来?

2

-出生顺序与个性的关系-

国外很多学者调查了出生顺序与个性的关系:

生活在同一家庭的儿童,由于出生顺序不同会造成他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同,因而会形成不同的生活风格。

而我国学者认为出生顺序对子女产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父母对他们不同的教养方式造成的,而不是出生顺序本身。

3

-家庭结构变化-

改革开放近30年来,家庭发生极大的变化,家庭结构呈现为主干家庭的特殊形式—— —隔代家庭,出现大量的儿童留守,单亲家庭,和独生子女等现象。

父母外出后留守儿童会表现出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年龄越小的孩子表现越明显,女生比男生表现得更明显些。 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情绪问题、 交往问题和自卑心理等。由于其他监护人代替不了父母正常情况下应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能,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严重的亲情饥渴。 留守儿童在遇到成功、失败、 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只能自己处理,尤其是在失败孤寂的时候,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而采取写日记或与同龄人交流的方式。 所以,留守儿童的心理性格极易走向极端,要么自卑心理严重,性格孤僻内向,胆小怕事;要么自觉性极差、 任性、倔强,缺乏热情和同情心,道德滑坡现象严重。

当今社会由于离婚率逐年增加,我国单亲家庭的比率也随之增加。家庭缺损势必导致家庭功能的缺损,从而影响其子女的身心发展。

独生子女是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形成的特殊社会现象,由于独生子女物质条件好,家庭教育抓得早,具有与非独生子女显著不同的特点,其中突出的优势是:普遍具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思想开放,主动性、自主性强,社会交往也活跃,喜欢表现自己,入学后能遵守纪律,关心集体,希望得到鼓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任性,依赖性强,坚持性差、 自私、 不合群、 胆小。独生子女家庭典型的教养方式是溺爱和过分保护。问题在孩子身上,原因在家长身上,形成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教养的态度和方式。现今二胎的逐渐开放,也与独生子女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关系。

研究称父母职业文化越高,子女心理问题越明显 这话从何说来?

注意

上面说的种种因素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点——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许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父母教养方式使儿童的社会性、个性发展受到不同的影响, 良好的教养方式使儿童在个性、品德及行为诸方面健康成长, 为他一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幸福和事业成功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而不良的教养方式会阻碍儿童心理发展, 造成儿童性格缺陷、人格障碍等不良心理问题。

帕金森把家庭看成是“制造人格的工厂”,儿童社会化最初场所是家庭, 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将社会知识、 道德观念、 社会行为价值观和社会目标慢慢传递给儿童,儿童在父母的教养下吸收他们的价值取向,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社会价值观, 建构自己的社会认知、 道德规范,表现出相应的社会行为。

加里福尼亚大学的鲍姆林德根据自己的研究,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四种:专制型、 权威型、 纵容放任型和忽视型

专制型教养方式

专断型父母则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希望子女按照他们为其设计的发展蓝图去成长,希望对孩子的所有行为都加以保护监督。这一类也属于高控制型教养方式,但在情感方面与权威型父母有显著的差异。这类父母常以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待儿童,他们很少考虑儿童自身的要求与意愿。对儿童违反规则的行为表示愤怒,甚至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学前期儿童常常表现出焦虑、退缩和不快乐。他们在与同伴交往中遇到挫折时,易产生敌对反应。在青少年时期,在专断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儿童与权威型相比,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性都比较差。但有时他们在校的学习表现比放纵型和忽视型下的学生好,而且在校期间的反社会行为也较少。

权威型教养方式

这是一种理性且民主的教养方式。权威型的父母认为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应该有权威。但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来自他们与孩子的经常交流及对孩子的帮助。父母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儿童,及时热情地对儿童的需要、行为做出反应,尊重并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同时他们对儿童有较高的要求,对儿童不同的行为表现奖惩分明。

这种高控制且在情感上偏于接纳和温暖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许多积极影响。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独立性较强,善于自我控制的解决问题,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喜欢与人交往,对人友好。

放纵型教养方式

这类父母和权威型父母一样对儿童抱以积极肯定的情感,但缺乏控制。父母放任儿童自己做决定,即使他们还不具有这种能力,例如,任由儿童自己安排饮食起居,纵容儿童贪玩、看电视。父母很少向孩子提出要求,如不要求他们做家务事也不要求他们学习良好的行为举止;对儿童违反规则的行为采取忽视或接受的态度,很少发怒或训斥儿童。

这样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大多很不成熟,他们随意发挥自己,往往具有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而且缺乏责任感,合作性差,很少为别人考虑,自信心不足。

忽视型教养方式

这类父母对孩子既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方面的要求和控制,因此亲子间的互动很少。他们对儿童缺乏最基本的关注,对儿童的行为缺乏反馈,且容易流露厌烦、不愿搭理的态度。如果儿童提出诸如物质等方面易于满足的要求,父母可能会对此做出应答;然而对于那些耗费时间和精力的长期目标,如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恰当的社会性行为等,这些父母很少去完成。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与放纵型教养方式下的儿童一样,具有较强攻击性,很少替别人考虑,对人缺乏热情与关心,这类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有可能出现不良行为问题。

在上述四种方式中,其中权威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而专制型、放纵型以及忽视型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那么选择权威型的教养方式,

父母们需要注意的最关键一点:

亲子运动

研究称父母职业文化越高,子女心理问题越明显 这话从何说来?

亲子运动可以:

①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父母在和孩子的运动过程中,有较多的身体接触、视线交流以及无拘无束的笑,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有助于加强亲子间的情感交流,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②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

经常进行亲子运动的小朋友,在适应幼儿园、与人沟通能力、身体健康状态、记忆力、寻找快乐的能力、秩序感、健全性格的养成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③增长孩子的知识和技能;

在亲子运动中,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玩伴,还是孩子的保护者、教育者。在和孩子的游戏中,自觉或不自觉的会“寓教育于游戏之中”,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法去影响孩子,使孩子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技能。

④促进孩子语言表达能力;

在亲子运动过程中,父母和孩子有大塑的言语交流,如交代运动规则,运动的玩法、要求,运动中的对话,运动结束后的评价等'父母的语言成了幼儿模仿的对象,父母列孩子不正确的语言也会及时纠正。因此,亲子运动有助于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⑤帮助孩子养成乐观向上的性格;

在亲子互动中,可以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乐观积极的性格的形成。

⑥亲子运动也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要知道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⑦还能在运动过程中激励孩子不轻易放弃,促进孩子毅力的养成;

⑧亲子运动可以满足孩子对于尊重的需要;

父母与孩子以平等的玩伴关系共同参与运动,共同遵守规则,双方保持一种彼此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同时,父母的言语、表情和行为所表现出的鼓励与支持向孩子传达了父母对他的赞许与认可,表达了父母对他的肯定,这在无形中满足了孩子们自我尊重和尊重别人的需要.......

研究称父母职业文化越高,子女心理问题越明显 这话从何说来?

亲子运动能够给孩子甚至于父母本身带来的益处实在是太多了。

最后,兔熊君想要说的是:做为儿童发展第一影响因素的家庭成员,父母应重视其教养方式的选择,对自己的言行加以约束,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努力向权威型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改进,用爱和温暖来教育孩子,用适当的惩罚使孩子的发展符合社会规则,使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稳定地发展并形成健全的人格。

苹果用户还可以优先下载兔加熊APP,和孩子一起快乐的运动起来,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