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心理医生,我也是普通人
心理医生,是我的职业角色,但是这个角色并不太容易被人理解。
在两个人的咨询室里,我是ta的医生,我会尽可能的保持中立,这就意味着我对这50分钟内我们之间发生每一件事保持敏感和觉察,尽可能的不被我自身经历带来的干扰所影响,我会全身心的关注ta,体验ta,我思考,也感受。我可能想很多,可能发现了什么,ta话题的突然转移,情绪的突然变化。有的时候我能“抓住”,因为ta愿意停在那里,ta准备好了在那个点上跟我一起工作。有的时候会错过,或者因为我还需要再确定一些,或许因为我评估ta并没有做好准备。但我可能会标记那里是以后可以工作做的点,等待什么时候在与ta不期而遇……
每一次见面,我会评估此时此地ta的状态,ta的自我功能。现在ta是需要被支持,还是可以被分析。每一次,ta可能呈现的都是不同的面目。在同一次会面中,ta的面目也可能会变来变去。对于ta的变化我要保持警惕,我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我要很小心,避免犯错误,尽可能地不像ta父母对他做那些糟糕的回应。我还要很小心,避免掉进ta的“圈套”,ta的投射性认同,会把我陷入一个ta想象中设定好的固定角色里。我有时候感受的是ta的感受,有时候感受到的是ta日常生活中带给对方的感受,有时候那个感受可能只是来源于我自己。因此,每一次,我都尝试着一边倾听ta的言语和非言语,一边觉察自己的感受,现在我身体或情绪的感受,是ta的?还是我的?如果是ta带来的,那么是与ta一致性的?还是与ta互补的?
做精神动力取向的长程心理咨询,是一份很累心的工作。用八个字形容:手如握虎,如履薄冰。但是即使这样小心谨慎,我还是难免会犯错误,虽然我在尽我所能的把“不伤害来访者”作为工作的前提。犯了错,有时候我会道歉,除了承认自己的错误外,也因为我了解ta的父母从来不曾因为自己做错而道歉。有时候我可能因为自身焦虑没有控制好,道歉反而让来访者体会到了内疚,又一次让ta体会到了ta的父母曾经带给他不好的感受。有的时候,我被咨询室里的信息淹没了,我头昏脑涨,缺乏有效的应对。可能在咨询结束后的某一个时刻,可能在案例整理中,也可能是案例督导中,或许就是生活的某一个片段给了我灵感,我才有了新的觉察,明白过来之前的那一节都有什么可能性,我被什么影响了,ta是怎么了。
在来访者眼里,我也许是一个情感冷淡、表现沉默的人。我激烈变化的内心世界,ta看不到,除了对ta有用的我都不会告诉ta。我可能为ta难过,心疼,可能为ta身上发生过那些糟糕的经历感到愤怒,替ta委屈。有的时候,ta讲一些惊险的遭遇可能让我也像看恐怖片一样感到恐惧。然而,ta看到的我,可能是有时的微笑,有时皱眉,有时没表情,有时点点头,有时“嗯”一声,有时候抛给ta一句:“能再多说说吗?”还有那句对ta来说最冷冰冰的:“好了,今天时间到了,先谈到这里,下次我们接着谈。”
我算是一个擅长一心多用的人,常常一边倾听,一边感受,一边做笔记,那些记录帮助我更多体会和思考。我也会说话。有时候当ta停在头脑层面,我会询问ta的感受,让ta停留和体会,觉察ta的需要。我会提示ta联想那些熟悉的感受和互动的来源。有时候ta很概括的提到一些经历,我会邀请ta详细讲述,在ta一笔带过的地方提问,让更多细节和感受呈现。我有时会反馈听ta讲述时,我身体和情绪的感受,带给ta一些思考。我有时会提供一个观察者的视角,帮ta看看现实中其他的可能性。我很欢迎ta直接跟我讨论我们的关系,这个时候我会停下笔,跟ta一起探讨,ta的疑惑、顾虑,倾听ta表达对我和咨询的期待和不满。在ta用行动来表达情绪的时候,我会鼓励ta用言语表达。当ta用离开咨询或者破坏咨询设置的方法来表达对我的不满时,我会守住设置。如果是必要的,我会阻止ta在不恰当的时间突然停止咨询,我有时会挽留ta,邀请ta跟我一起讨论,为什么这个时候ta要选择离开。我会关注ta在咨询中是来迟了,还是来早了,有机会跟ta讨论这些迟到和早到有什么情感基调,表达怎么样的情感和需要。我会留心ta在咨询中讲述的每一个咨询室外的事件和ta的梦,我会区分他把这些“故事”讲给我听,有多少是现实的需要,多少是心理层面的需要,有多少是借助其他的故事表达ta此时此刻的心情……
在医院的其他同事看来,我是一个特立独行,难以理解的怪胎。一个有处方权但从不开药,莫名其妙,对赚钱缺乏快感的医生。一个关着门做事,鬼鬼祟祟的女巫。论门诊量,我一天看着少的可怜的“病人”。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论业绩,我的门诊收入不够支付自己每月的奖金。论声誉,因为心理咨询特别的设置和工作的方式,我从来不会收到锦旗和表扬信。我拿着来访者不可能相信的微薄工资,干着在同事看来没有前途的事。也因为每天在咨询中投入大量的情感和精力,咨询之外,我更愿意给自己一点空间,不大愿意与他人进行那些有一搭没一搭的日常交际。我常常独来独往,给他人一种孤僻、高傲、看不起人的错觉。
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有所有普通人有的喜怒哀乐。别人有的“缺点”,我也有。别人没有的缺点,可能我还有。我常常情感丰富、敏感、细腻。我有时候悲观、退缩,有时候又爱臭显摆,求关注。向别人提要求会让我有畏惧,拒绝别人也会让我压力。遇到危险我会害怕,最害怕来访者会对我采取暴力的行动,说什么,怎么说都行,就是别打我。遇到委屈,我会哭,我在自己的个人体验中常常以泪洗面。我也会在遇到紧急突发事件的时候,不自觉的进入情感隔离的状态,用强大的理智应对外界的一切,等这场战争过去,我再停下来舔自己的伤。我有无话不谈、亲密无间的同性和异性伙伴。我会感受到他们的关爱和温暖,也会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展开我的怀抱。但因为治疗设置,我无法跟任何一个我的来访者做朋友,无论我们有多么志同道合。我爱画画,爱看书,爱听音乐,爱养花,爱做饭,爱做小手工,爱写作,爱K歌,爱舞动,爱看烧脑的电影……我很胆小,很善于示弱,博同情;但遇事又很能扛,独当一面。我会跟别人表达不满,如果有人跟我吵架,我也会跟他吵起来,而且常常都不会输。我爱家人,如果为了保护他们,我也可以卷起袖子跟人拼命。我会撒娇,可以很软糯,但我也会有强势,女汉子的一面。我喜欢独处,但也害怕孤独。我喜欢和人亲密,但时时刻刻黏在一起也会觉得烦。我常常觉得很孤独,有时这样我很享受,有时候也因为没人懂我而难过。
我常常在照顾别人,他人的需要,他人的感受。我也希望有一个人能照顾我的需要和感受。幸好有个人体验:一个心理医生找另一个的心理医生同行定期讨论和解决自身的问题。除了个人需要,这本来也是心理咨询成长路上的必要的培训环节。很幸运,我找到一个很懂我、很会照顾我内心体验的心理医生跟我长期、持续的工作。很难过的是,最近我们的咨询因为一些意外突然暂停,我受了很大的影响。之前我考虑如果我突然请假可能给来访者带来什么影响,除了现实的考虑,可能也有作为咨询师的自恋的部分在起作用。不过现在我想照顾好自己才是对来访者最大的负责。所以我也会在不佳的状态中暂时休息一段时间。
我知道,我年纪不大,资历不老,经验不够丰富,还是一个成长中的心理医生。我会对理论和技术学习不自信,因为总有诞生新的理论和技术如雨后春笋,之前的理论我也有很多都没有吃透,甚至一些重要理论我还没来得及学习。但我对自身的经历和体验很自信。我没有完美的童年,那些耳熟能详的早年糟糕经历,我身上几乎发生了个遍,我是靠自己活了下来。所以,我尊重和相信每一个生命的顽强和成长的力量。我知道,我有很多欠缺,因此我也在持续的学习。医院每月的收入中的绝大部分我都投入到案例督导、个人体验和理论培训中,有的时候也会入不敷出。没办法,我真的很喜欢这个职业。说热爱,也不为过。我喜欢跟来访者坐在一起,走近ta,了解ta,试着去理解ta,陪伴ta。
我是一个心理医生,脱下白大褂,我就是一个普通人。 心理咨询室内外是两个世界。出了这扇门,你可以去照顾全世界,而在这间治疗室,让你的心理医生来照顾你。我想不到,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美的关系。作为一个心理医生,不需要你的礼物,你的赞美,你的认可。只需要你愿意给ta跟你一起继续工作的机会。如果你需要,我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