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伤害你的人,如何回击最有效?心理学家教你一个“脱身策略”
文丨李松蔚
世界上有很多悲剧,是因为他人的恶意。
人活一世,难免会遇到几个别有用心的人。有时候,我们自己过得好好的,并没有做错什么事,也会被这些人找上门来。而且,轻易甩不脱。
Wephone的开发者苏享茂,就是这种悲剧的牺牲品。
一周前,他因为跟前妻的纠纷,从家中一跃而下。
唯有一死,才能摆脱对方的纠缠。他的手机里,保存着和前妻翟欣欣最后的对话。对方以他开发的产品涉及非法经营「灰色地带」,和偷税漏税两个把柄,逼迫苏享茂尽快付清离婚协议上1000万精神损失费和一栋房产。
在他贴出来的对话记录中,他一再求饶,哀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试图找到协商解决的空间。但对方丝毫不为所动,一直步步紧逼。
从遇见这个人开始,半年时间,就落得人财两空,从天堂直坠地狱。
这些天,因为宋喆被刑拘,网友们重新翻出王宝强家的旧事。两相对比,不由得感叹傻根不傻。两个人都娶了「毒妻」,都遭遇了背叛,都选择离婚,也都面临家财不保,但一个先发制人,占尽上风,一段关系切分得干净利落;另一个拖泥带水,受制于人,在泥沼中越陷越深,枉自在身后让人扼腕。
两个人的差别究竟在哪里呢?
只是因为苏享茂被拿住了某种「把柄」么?
还是他在遗书中的自我检讨,「太懦弱」?
或是像很多网友评论的,「程序员就是情商低」?
指责受害者的评论,说起来总是很轻松。
说他糊涂,说他缺乏法律常识,说他为什么不报警,说他大不了鱼死网破,跟前妻一拼到底……这些说法都有些道理,但是,当事人也不可能真的想不到。想到而不去做,是因为没有人能保证,这么做一定能解决问题。
还记得上学的时候吗?班上总有一些捣蛋鬼,给人起恶意的绰号,喊得别人心烦意乱,还经常搞一些捉弄人的恶作剧。都觉得很讨厌,但就是没办法。明确抗议也好,针锋相对也好,给老师打小报告也好,甚至采取武力解决……强硬的手段是有不少,但除非我们真的实力胜出对方,否则并没有用。
不但没用,有时甚至有反效果。就像告诉老师,老师又能怎样?训他一顿,对方当时认怂了,回头变本加厉,在你身上找补回来。你信不信?
不信的,最后会很惨;信的,最后也会很惨。
我身边有两个人,童年时都有被霸凌的经历。她们共同的描述是:「像是被卷入了一个无法脱身的漩涡」。不是她们不反抗,她们也是想尽了办法,但是越反抗,别人越是从这种行为中获得了乐趣。这是一个怪圈:你忍也忍不了,不忍又更糟糕。最终像被绳子缠住一样动弹不得,越动,就缠得越紧。
苏先生的纵身一跃,也许就是为了挣脱那根绳索。
所以,要怎么样才能停止这些纠缠?
这是一个凶险的问题。看了这么多案例,我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本身,就已经错了。它的凶险之处在于,错得太隐蔽,又太让人习以为常。
它错在哪里?错在不知不觉偏离了航向。它把焦点放在了:「对方要怎么样才肯停手?」而这个问题原本就不在「我」的控制范围之内。「我」能控制的,是我自己的人生。但从问出这个问题的那一刻起,我最大的关注,就变成「对方」的行为。我等于是在承认:我过得好不好,得看对方愿不愿意停。
一旦这么想,就给予了对方极大的权力。
想一想班上那个总是叫你绰号的浑蛋吧。看一看他的鼻子下面,是他的嘴。他有足够的能力动用那两片嘴唇,发出各种各样的音节。而你刚刚在心里翻过的那个问题,从本质上,是在为其中的某些音节组合赋予一种意义:
「你再不停下来,我就会很受伤。」
停不停,掌握在他的手里。他会停下来吗?
「我可以停下来,但你要这么做。」
这是对方常常使出的杀手锏:「你只要给我这个,我保证不再来烦你。」
「我保证不再来烦你」这句话,是一个很大的诱惑。目标仿佛近在咫尺了。他们要的,你不是给不起。就算给不起,你咬咬牙先答应下来也没问题。但这样一来,就陷入了勒索与被勒索的模式。也许对方言而有信,真的不来烦你了。但他发现你会吃这一招,那么下一次呢?当他还想要什么的时候?
问题的根源就在,你太想让「他」停下来了。
我们说了,是否停止这些行为,掌握在他的手里。对他来说,满足你的愿望很容易。而你愿意为此支付的成本又很高。这是一种在权力上极不对等的关系。在这个关系里,他获得的好处太大了。你想,他怎么会轻易放手?
所以你越妥协,他的恶意反而会越强。
如果你换一个问法,就会有不同的态度:
「要怎么样,才能不理会这些纠缠?」
注意这句话,它和「要怎么样才能停止纠缠」很像,只是在用词上有微妙的不同。以至于我们常常把这种态度,跟前面混为一谈。但是这两种问法具有本质的差别。你可能已经看出来了:「不理会这些纠缠」,主动权在我。
沿着这个方向,很容易就会有一些新的思路:
第一,有一些事,本来就可以不用理会。
第二,有一些结果不一定发生,等到发生之后,我再想办法也不迟。
第三,有一些保护措施,我可以提前准备好。
我们还可以把它变得更具体一些:
假如对方就是铁了心要跟我作对,Ta能做出的最具有伤害性的事是什么?我可以做哪些准备,去应对Ta带来的这些伤害?我怎么样去接受最坏的结果?——从而让Ta的行为对我来说,停不停下来,都没那么重要。
停不停,是他的事;在不在意,却掌握在我手里。
如果达到了这个效果:Ta停不停止纠缠,对我不再重要。无形之间,我们就完成了一次胜负的逆转。我收回了自我的控制权。这样一来,Ta或许也觉得纠缠下去索然无味,于是放手。——但这已经不是我关心的了。
这种思考的焦点,在于「我」自己。所以必须明确,在整个过程中,「我」的目标是什么?我的目标不是去制止对方,也不是报复,更不是为了自证清白,让别人看到我是受害者,我多么可怜……那些想法,都还在盯着「别人」不放。我有自己前进的方向,不会因为某个人的骚扰,就改换了初衷。
那么我要考虑的,就是如何绕过他们,继续走。
有时候,这种策略很容易就有结果。
你被别人一直叫绰号,你有一天想通了,叫就叫啊。反正我要做的事情是学习,就当旁边有个噪音源好了。他从早到晚在旁边叫破喉咙,我该做的功课还得做。你想通了,沉浸到自己的世界里。不知不觉,他也就停下来了。
但也有的时候,这种策略并不容易。就像苏享茂的例子,自己毕竟是被对方拿着把柄,对方的确可以兑现她的威胁,给自己造成财务和法律上的双重损失。这是巨大的后果,如何才能「不理会」这样的后果呢?去自首吗?
我不知道。这种问题当然不存在简单的解决方法。也许「自首」,真的算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匿名戒酒会的12步法则里,就有类似建议。对犯过的错误逐一弥补,向自己伤害过的人逐一道歉,求取谅解。这样可以让心里不再有亏欠,不会再受制于人,也就可以更坦然无畏地过自己的人生。
或许还有别的方法吧?虽然不容易,但总是一个思考的方向:「假设她已经做了,我要怎么样减轻伤害?」往这个方向想,总能想到什么的。
我曾经说过,几年前我在网上跟人争吵,被对方私下造谣,说我是阴谋家。当时也让我极其愤怒。如果我的思路是:「怎么才能让他停止造谣?」恐怕会陷入无止境的泥潭。但我当时是这么想的:「人家在私信里怎么说,是人家的权力。我能做些什么,就可以不用理会他了?」
我于是在专栏上发了一篇文章,把那些私信箱中的罪名大白天下,又用夸张十倍的方法,承认自己比他说的更加不堪。——只要你愿意相信。
我还贴了公众号的二维码,结果涨了一万多粉丝。
这种思考方式,叫做「脱身策略」。
就像我们担心天会下雨,就带上一把雨伞,便可以心无挂碍地出门。而不必左思右想:天到底会不会下雨?我怎么样才可以让它不下雨?
脱身,其实是一种不精确的描述。更理想的情况是,从一开始就没有上钩。它的前提是你充分认识到,你拥有自主的权利,这个世界上虽然有很多不怀好意的人,也难免会有斗争和冲突,但你有全部的自由成为你自己。
不管别人怎么做,你最重要的事始终是做自己。
如果有人挡在我们面前,我们礼貌地请他让开。但重点不是为了请他让开,而是为了继续向前走。所以,假如他偏不让路,我们绕开就是。而不必低声下气地恳求,或是暴跳如雷,或是就此僵持:「你不让,我就不走!」
——他对我们没有那么重要。
这是一种需要培养的思维习惯。因为我们更本能的反应,是选择僵持,也叫「针锋相对策略」。有时候甚至不是选择,只是无意识的一个闪念,就想当然地认为「必须让Ta停手」,把目标锁定在对方身上。开始绞尽脑汁地思考,怎样可以让对方知难而退?虽然大多数时候,这种策略也会奏效,想出来的解决方案,跟「脱身策略」或者没有差别。但毕竟会遇到少部分的情况,对方屡教不改,我们就陷入了相互纠缠。因为「让Ta停手」,变成了这时的主要目标。
那就是我们上钩的一瞬间。
世界上有很多悲剧,是因为他人的恶意。有时候甚至都算不上是恶意,只是以恶作剧或是玩笑开场。但不要让错误的开头,导致悲剧的收尾。
一个值得培养的思维习惯是:你不能让他人停止恶意,只能争取让自己不受他人影响。我们毕生的主题,就是在世界找到一个这样的位置,属于自己,感到安全,无惧于他人这样做或是那样做。但有时要找到这样的位置,真的很困难。我们会侥幸地想,不如想想办法,让Ta对我好一点,不就好了吗?——有可能就在这么一念之间,你亮出了你的底牌,你就被卷入了无尽的漩涡里。
你有过被卷入「旋涡」的经历吗?
可以来留言区和我们聊聊~
更多交流
加大表姐微信:dabiaojie06
加入李松蔚老师「宇宙后援会」
加大表哥微信:dabiaog2333
和崔璀掌门一起 Change Your Life
喜欢我们的,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ID:momself)
这是国内第一个关注妈妈自我成长的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