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从不是祸水毒瘤,正确利用可事半功倍

文 / 锦虹网
2017-09-19 14:30

1.

当你做一件你不想做的事——比如学习时,大脑中和痛苦相关的区域就会被激活(insular cortex),大脑就趋向于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不那么痛苦的事情上。 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一坐到书桌前,就感觉有点渴,有点饿,喝完水补充完能量之后,你又有了尿意。上完厕所回来,有人在微信上找你,回了微信,发现朋友圈有两条更新……——你的拖延症就是这么来的。

拖延症从不是祸水毒瘤,正确利用可事半功倍

从大脑的生理反应来看,拖延症的本质,其实是大脑觉得做这件事太痛苦了,然后把注意力转向了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上来。这符合生物趋利避害的本能,但人终究是要超越自己动物本能的,有什么方法能解决拖延症呢?

2.

斯坦福大学教授、美国哲学家佩里曾提出过一种奇特的应对拖延的方法「结构化拖延法」,利用拖延来应对拖延。对于他来说,拖延,其实是一件好事儿。

每位拖延人士,都会把必须要做的事情往后拖。结构化拖延法则正是一门关于如何利用这一消极特征、让它为你服务的艺术。在这个概念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

拖延不等于两手一摊,什么都不做。

拖延症从不是祸水毒瘤,正确利用可事半功倍

爱拖延的家伙们极少什么都不做,他们的确会做些略微有用的事,比如做做园艺啦,削削铅笔啦,画个重新整理文档的简图以便自己有空时去收拾啦什么的。为何拖延者们愿意做这些呢?

因为做了这些,就可以不去做那些更重要的事。而如果他们的待办事项里只剩了「削铅笔」这一件,那么天底下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促使他们拿起削笔刀了。

结构化拖延法正是利用了拖延者的这种心态,为某人必须完成的那些任务梳理出一个结构来。你把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按重要性列个清单,在脑子里想想也行,或者专门写下来也可以。

你甚至可以称之为自己的「优先级清单」,把看起来最紧急、最重要的事排在最前头,但也要有些其他值得一做的事位列其后。

于是,完成后边这些任务,就变成避免去做清单最上方的任务的一种手段。借助于这种排列得当的任务结构,拖延人士就变成了有用的人!而且做这些任务时,由于总感觉有清单上方的一个任务催着,因此工作效率极高,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最前面那些自己列下的“重要的任务”,该怎么办呢?

其实很简单,当自己脑海中列出清单时,故意把实际上并不重要、也并不紧急、做不做都无所谓的事情,排在清单最上方即可。然后“暗示(欺骗)”自己:这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于是,由于你的拖延症,你便可以把清单上的其他事情全部完成了。

拖延症从不是祸水毒瘤,正确利用可事半功倍

巧用拖延症,可以保护你的心理健康。

拖延症并不完全有害无益。2007年,在一项针对67名自认拖延的大学生进行的调查研究中,美国内华达大学拉斯韦加斯分校的心理学家格雷戈里·施劳(Gregory Schraw)和他的同事发现,这些学生巧妙运用了创造性的方法,使他们办事拖拉的“坏习惯”为自己服务。例如,许多学生只选修提供详细课程计划的科目,而不选那些只给出课业大纲的课程。这种选择使学生能够有“计划性”地拖延:他们可以根据课程计划来“安排”如何拖拉作业,从而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

这样,学生们为了应对自己的焦虑,往往会提前找好参考书,而这些参考书,给了他们“安全感”——什么都不怕,什么都准备好了。等到了考察的前两天,再赶紧临阵突击一下,便可以顺利完成论文或者考试。同时他们经历的心里痛苦又最少。

拖延症从不是祸水毒瘤,正确利用可事半功倍

3.

人们之所以产生拖延的不良习性,是因为他们害怕。他们害怕如果他们行动了,他们的行为会让他们陷入麻烦。他们担心如果展示了自己真实的一面,会有危险的结果等着他们。

在所有无序和拖拉的背后,他们其实在害怕他们不被接受,以至于他们不仅躲开这个世界,甚至还躲开他们自己。……比起去看清真实的自我所带来的脆弱和无地自容,这样的感受或许更能够被承受得起,拖延是保护他们的盾牌。

拖延可以保护你自己的真正的自我不暴露在别人面前。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从某种意义,拖延把你服侍得很好。它保护你,不让你意识到自己不那么令人愉快的一面,还帮你躲避内心的烦恼和恐惧。在你不想采取会让自己内心不安的行动的时候,它给了你一个方便的理由让你心安理得。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太过担心自己的拖延症,视它如祸水毒瘤。如果没有拖延症,说不定你会陷入焦虑中不可自拔,说不定心理状态会很糟糕。

正确认识拖延症,正确利用拖延症,你的压力可以缓解不少,同时也能保证心理的健康,工作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