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家庭教育新观点(太多家长忽略的问题)
第一、言传身教胜过千言万语
以身做则意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榜样。对于父母与孩子来说,当然应该是父母做到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榜样。许多父母总是要求孩子做到这样做到那样,而往往忽略自己的言行,使孩子不知所措。做父母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胜过千言万语和棍棒教育。 父母也不是完人,也可能有做错事的时候。如果孩子知道父母做错了,有责任给父母适时提出来。孩子不能以父母都做过同样的错事而去犯同样的错误。就象父母吃不饱穿不暖,为什么孩子总说:未必你们还要我们也去过那种日子?相信你们不愿意,父母更不愿意。
父母就算曾经错过,他们对孩子的错责备我认为也是没有错的,也有理由要求孩子别去犯同样的错误。但要注意方法。 有多少父母天天陪读、伴读,他们熬白了头发,熬弯了腰,但做子女的并不领情。我的父母从没有对我陪读、伴读过,甚至没有花多少时间来管我,也没有对我做过什么功课辅导,但是他们却在无形中给了我很好的阅读习惯。这种阅读的习惯和兴趣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就是我父亲的言传身教。一个行动胜过千言万语。有一个说法是“吃什么,成什么”,我觉得应当是“读什么,成什么”。读了什么样的书,就会拥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很多人很难理解我在那样的年纪做出那样的选择,可我自己却觉得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今天,所有的父母都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时间都放在孩子身上。那种让母亲从社会上退出回家做全职母亲的作法是根本不现实也是不科学的。时代需要的是“无为而教”——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兴趣后,每个父母就能花极少的时间,收到最富有成效的结果!
第二、给一个孩子选择的自由的发展空间
每一个孩子都有其自身成长规律,只有尊重这一规律,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才能调动孩子内在的发展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家庭中,只要无碍孩子的健康、安全和他人利益的活动,都可以让孩子尽情探索、自主选择、自由创造。比如,我们规定星期六晚上是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只要孩子不干出格的事情,我们从不干预。我们家的电器设备,除了电源总开关及插座规定不允许孩子动外,其他都鼓励孩子动手操作。这既增加了孩子探索的乐趣,又使孩子学到了必要的生活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自动化的教育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给孩子以自由。着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的一本书名叫做《给所爱的人以自由》。我觉得这个题目非常之好。而天底下的父母易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不能做到“给所爱的人以自由”,如果能够给一个孩子选择的自由、发展的自由,能够使他自主地学习、自动地学习、自觉地学习、自由地学习,那么一定会是很成功的父母。我很感激我的父母,他们给了我自己选择的自由,让我能够幸运地从事着自己感兴趣的事业!
第三、因材立志,因材为学,因材施用
“因材施教”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教育真理。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却有意无意地将它忽略,不能很好地运用这一教育真理。也许,大家都有自己的理由:比如,教学班额太大,无法像孔圣人那样一一地对弟子进行研究、分析;时间太紧,没功夫静下心来思考如何因材施教;业务水平不够,没办法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分类……这些都可以成其为理由。说实在的,在教学中我也知道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可真正在操作中却还做得远远不够。
南怀瑾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在天下父母以及所有老师都在做一件事”——到底做什么事呢?——“都在残害我们的幼苗。”当然这一句话,在一个作老师、作父母的人听起来是不太舒服,也不愉快的。但是很多的老师和父母却是在做着这样的事,做着把天才变成庸才的事。我的书里有一个理念,那就是:每一个人都是天才,每一个人也都是庸才。天才就是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路,庸才则是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路。
尊重孩子的兴趣,并不是说家长不能对孩子提出要求。特别是处于学龄前期的孩子,他们的兴趣往往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受偶然因素影响较大,稳定性较差,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为此,家长在尊重孩子选择的同时,要帮助孩子形成较为稳定的兴趣。另外,由于孩子判断能力差,有时也会产生一些不利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兴趣,这时就需要家长及时提出要求,及时引导。为此,家长应及时发现孩子的消极兴趣,并在说理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的教育,从而使孩子防患于未然,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首要原则,而爱而不娇,严而有格,宽松而不放任,自由而不放纵,则是家教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