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得近视?这六点很重要

文 / 北京华德眼科医院
2017-08-08 17:06

2016年的统计表明,在中国7到18岁的人群中近视发病率高达 67.1%。为什么近视这么普遍?哪些因素会影响近视的发展?假性近视到底是不是一种近视?

什么是近视?

眼睛像个照相机,眼睛的整个透明介质包括角膜、晶体、玻璃体加在一起相当于镜头,视网膜相当于底片。光线被眼睛的透明介质汇聚后落在视网膜上我们就看到了清晰的图像。近视的眼睛眼轴过长,导致远处来的光线不能到达视网膜,因此模糊。

矫正近视可以在眼睛前面放个凹透镜,这样使得光线重新聚集在视网膜上。无论是镜框镜片,还是隐形眼镜片,或者之前讲过的激光近视手术,都是用这个原理矫正近视。严格来讲,这些方法只是治疗,但不是治愈近视,因为眼轴的长度并没有变短。

高度近视(大于等于600度近视)的一个后患,就是由于眼轴增长导致视网膜脱离的风险增加。因此做了激光近视手术以后,虽然不戴眼镜看得也很清楚,但是视网膜脱离的风险并没有丝毫减少。

顺便说一下,低度近视指300度以下,中度近视为300到600度之间。低度和中度近视的人视网膜脱离的风险大于正视(既不近视也不远视)的人,但是低于高度近视患者。

假性近视vs真性近视

经常会看到各种文章提到假性近视,还有什么假性近视会发展成真性近视的说法。真性近视当然就是眼轴变长造成的近视。那什么是假性近视?

这种情况是指,眼轴长度正常,但是眼睛汇聚光线的能力过强,因此光线还是聚在视网膜前方。眼睛里面有一块小小的环状肌肉叫做睫状肌,它的功能是调节晶体的曲率。正常人的眼睛看远处时,睫状肌放松,晶体扁平;当看近处的时候,睫状肌收缩,晶体变凸,眼睛汇聚光线的能力变强。这样不论看远还是看近光线都可以汇聚在视网膜上。

看近处时睫状肌收缩导致晶体汇聚力加强这一过程叫做调节。和身体别处的肌肉一样,睫状肌也会疲劳,有时也会痉挛。如果一直处于收缩状态,眼睛的汇聚光线力过大,远处的光线就会聚在视网膜之前,造成和近视一样的看远处模糊。

假性近视,本质上说是眼睛调节能力失调的一种。青少年学习时间长,加上眼睛还处于发育过程,调节能力失调时有发生。因此儿童和年轻人配眼镜,标准的方法是要用散瞳眼药水将睫状肌麻痹,迫使它放松,然后再验光,否则不能准确。

近视有什么危害?

答案1.不能当飞行员?

答案2.找不到男朋友?

抛开玩笑,很多人觉得近视没什么大不了的,无非就是戴眼镜不太方便,况且现在还有各种隐形眼镜和激光手术。

但是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大于600度),由于眼轴的增长,会增加各种眼睛疾病的风险,包括视网膜脱离,巩膜新生血管,白内障,青光眼和黄斑萎缩,这些疾病可以造成永久性失明。

由于近视的发病率非常高,而1/5的近视是高度近视,算下来非常可观的人数有着这些永久失明的风险。而戴眼镜和激光手术并不能降低这些风险,原因是眼轴长度并未得到改变。

哪些因素会影响近视的发展?

近视是由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造成的。近视发展的风险因子包括:

1.家族历史。父母双方都近视,孩子的近视风险是父母双方都不近视的孩子的2倍还多。这个很好理解,基因的作用不容忽视。另外还有一些环境因素,比如近视的父母一般看书时间长,孩子也容易更喜欢看书。

2.近距离用眼的时间。工作性质、教育程度等等,这些不言而喻。

3.6-9岁时的眼睛屈光度。事实是,婴儿刚刚出生时的眼睛平均屈光度为200度远视,注意是远视而不是近视。然后在18个月的时候这种人与人之间巨大的区别就基本消失了,大家都差不多稳定在125度远视,这一过程叫做正视化。正视化是指眼睛生长发育达到正视,眼睛的聚光能力和眼轴的长度吻合的状态。

统计发现,6岁时候的眼睛屈光度如果是75度远视,那么将来近视的风险大为降低;相反,如果低于75度远视的话,则近视风险升高。

4.种族。近视青睐系数亚裔大于白人大于黑人。具体和基因还是文化、环境的差异有关,不得而知,可能都有关系。

5.户外活动时间。最新的研究表明,户外活动,不管是运动还是静坐,不管是远眺还是读书,都会减少近视发展的几率和程度。具体的机制是什么?加强了昼夜节律?更多的眺望了远处,在户外阳光下通过小瞳孔视力更加清晰?紫外线的照射?还是由于维生素D的合成?现在还不清楚,也许是多种原因吧。

6.昼夜节律。规律的昼夜节律对眼睛的正常发育和正视化是非常必要的。婴儿期和儿童期晚上睡觉开夜灯会增大日后近视的风险。研究表明两岁前在黑暗中睡觉的婴儿后来只有10%的近视;那些开着夜灯睡觉的孩子后来有34%的近视;而那些开着正常灯睡觉的小孩后来的近视率有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