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内障的“秘密”——总结篇(下)

文 / 健康饮食运动速递
2022-03-05 18:42

儿童白内障不容小觑!患儿眼球小、核软,手术并不容易,并且术后治疗方案也需要精心制定,例如炎症反应、后发障的处理、弱视治疗等。

白内障是由于眼睛里用来调节远近的透明弹性晶状体发生混浊而导致视力下降的疾病,就像照相机的镜头变花,会让拍的照片变得不清晰。先天性白内障是指宝宝在出生前或出生早期发生的白内障,混浊的晶状体在婴幼儿视觉发育时期遮挡了光线对视网膜的刺激,影响了视觉系统的正常发育,可导致终生视力低下或失明。先天性白内障是导致儿童失明和弱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儿童白内障和成人白内障的区别

1

在术前,儿童白内障和成人白内障的差异体现在以下方面:

诊断困难,家长难以发现,经常较晚才诊断出白内障,且检查时患儿不配合;

与成人相比,手术时机比手术技巧更为重要;

常常合并眼部其他异常和全身性疾病;

全麻风险也需考虑在内;

必要的术前检查须得在全麻状态下进行;

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困难。

2

在术中,手术操作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儿童眼球较小,瞳孔直径小(散瞳困难),巩膜硬度低;

睫状体平坦部相对较小,睫状体平坦部没有发育完全;

做上方的角膜隧道切口为佳,应缝合;

玻璃体浓厚,同时巩膜壁薄,导致玻璃体压和晶状体内压增高,前/后囊膜撕囊困难;

后囊机化膜较常见,需要使用玻切头甚至眼内剪去除;

对无法配合术后YAG激光切开后发障的患儿,术中即需对后囊进行处理;

需要玻切设备;需要术者高超的手术技巧。

3

在术后,儿童白内障术后与成人白内障相比,应注意以下方面:

后发障发生概率极高;

术后炎症反应重;

术后局部用药依从性差;

随着眼球生长,需要频繁矫正屈光不正;

患儿配合不佳,不能认视力表,导致眼内、视力和屈光状态等检查难度大;

术后有弱视倾向者,需要遮长期盖治疗;

长期随访很重要,但难度较大。

儿童白内障可以保守治疗吗?

单眼晶状体部分混浊,不明显影响视力的白内障,可以暂时观察,但即使是暂不手术患儿,也应该密切随访,关注其屈光状态和潜在的弱视风险,防止延误正常的视觉发育。也有研究者认为,不明显影响视力发育的核型白内障可以使用弱效散瞳剂,按需增加使用剂量,以避免延误患儿视力发育。

手术时机的选择

原则: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及早摘除白内障,矫正无晶状体眼的屈光不正避免发生不可逆的视觉剥夺性弱视。

人工晶状体度数的确定原则:IOL度数的确定原则:首先是提供良好屈光矫正获得满意视力,其次患眼发育后不至于形成高度近视。

人工晶状体度数的选择:儿童眼的屈光状态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出生时,眼轴长度为16mm,屈光状态为+30D~+35D。1岁时眼轴增长4mm,是眼球发育最快的时期。随着眼球发育,眼轴增长,远视逐渐向近视漂移。0~2岁约为-3.0D,3~5岁为1.5D,6~8岁约-1.0D,8岁以上,为-0.38D,则无需预留远视度数。

总结与展望

玻切加后囊切开已成为婴幼儿白内障手术的标准术式。

六月以内的患儿,最小创伤术式为双手操作、封闭式前房、微切口入路,包括后囊切口,前段玻切。

二期IOL植入,目标是选择合适的IOL度数,不留很高的远视度数,使20岁时不超过中度近视,残留屈光不正度数控制在+3.0D~-3.0D之间比较理想。

关注患儿术后的视力康复,做好长期随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