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科普: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沟通原则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所表现出来的特质,个体之间差异很大。在语言理解上,有些自闭症儿童连生活中的实际物品都无法理解,有些还可以理解简单的古诗词;在语言表达上,有些完全无口语,有些儿童却能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沟通从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语音方面,存在语调特别平淡,缺乏变化,咬字不清,音量过小等。语义方面,词义理解困难,尤其是在阅读方面,能读出许多的文字,但不解其意。
语法方面,自闭症儿童的语法发展较同龄儿童慢,语句结构混乱。语用方面,真实情境中的语言应用不足是最大的问题。
一、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沟通出现问题,源于以下四个原因:
1.缺乏沟通的意图与动机。
即使自闭症儿童学会了使用口语或动作进行要求,在一般的情境下,也不见得会主动去沟通。要诱发他们的意图,让他们愿意回应或主动沟通。
2.沟通内容单一。
自闭症儿童缺乏一般常识与经验,与人沟通时不理解语义造成沟通困难。
3.语言使用不足。
自闭症儿童在与人沟通时,会出现无法理解对方的沟通意图,无法揣测到对方的想法,造成回应延迟或回应错误。
4.情境辨识困难。
自闭症儿童常以自我为中心,对环境的觉察能力弱,难以融入环境,难以表现出合适的行为,得当的语言。
二、采用自然情境教学法,促进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沟通
与其说自然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不如说它是语言沟通教学的一种理念。
(一)在自然情境教学下,自闭症儿童语言沟通要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以儿童的兴趣为训练基础
儿童的兴趣是诱发其学习的基本动机,有动机的学习才容易达到满意的成效,对自闭症儿童而言,动机的诱发是自闭症儿童一切学习的基础。
2.以儿童为主导
自闭症儿童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要求他来配合教学者(老师/父母),他会很不情愿,渐渐地不愿意学习。因此,教学者在引导沟通交流时,可以先将主动权交给儿童,让儿童自已决定自己的学习,然后,再将主动权逐渐地转移至教学者,掌控自闭症儿童的学习内容。
3.在自然的生活情境中进行语言的干预
情境背景是沟通的重要信息,因此,自然情境教学强调沟通教学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如果无法在真实情境中进行,也要模拟一个类似真实情境的场景进行教学。例如,到理发店理发、在超市买水果等,才能让儿童达到自然的泛化。由于自闭症儿童存在刻板行为,变通性不足,就更需要多给他们提供情境信息。
4.教学者是儿童的密切接触者
儿童的密切接触者包括父母,家人,兄弟姐妹,或学校的老师、同学。因为这些人与自闭症儿童的交往较多,由他们执行的教学更贴近真实与自然,自闭症儿童学会以后更容易使用。
5.教学时兼顾语言的形式、内容、功能以及语言的学习策略
使用语言时,除情境背景外,语言的形式(表情、动作、声音、口语)和语言的内容(意义)也是重要的因素。此外,教学中也要将语言的学习策略融入教学,例如教儿童辨识音调、眼神注视等技能,才能全面地提升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能力。
6.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功能性
教学者所设计的学习目标要带有功能性。例如,和孩子一起玩秋千,在推动秋千前,让孩子说“推”。没有功能性的教学,对于记忆能力好的自闭症儿童来说,他们只会记忆起来,但是不会使用;只有具有功能性的活动教学,才能让自闭症儿童具备应用的能力。
7.教学过程是自然性的
在教学之前,教学者在设计教学计划时,教学流程(前事、过程、行为结果)的安排是具有自然性的。例如,教学者要教导儿童认识蔬菜和水果,可以事先准备蔬菜和水果教具。教学开始,教学者可以让儿童选择自己想吃的一种蔬菜或水果,由儿童挑选后,教学者教儿童说出它的名称,然后,教儿童切水果,切好水果后,就可以吃水果;如果儿童选的是蔬菜,那么除了切蔬菜以外,还要炒蔬菜,因为蔬菜要炒熟了才可以吃,这样的安排就是自然性结果。儿童可以通过真实的场景或者是玩假装吃蔬菜和水果的假扮性游戏,与教学者有很好的互动交往能力,这就是自然强化,不需要教学者额外再提供实物强化物。
8.泛化是必要的程序
所有关于自闭症儿童的教学,最后的目标都要学会进行技能的泛化。教学者要利用日常生活情境,让自闭症儿童将新学到的沟通技能泛化到生活交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