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圣手——钱乙的故事(下)

文 / 静儿健康谈
2021-12-15 00:45

上回说到,钱乙自小被姑姑、姑父收养,姑父是一位名医。为此,钱乙自幼跟随姑父学习医道,二十多岁就开始给人诊病治疗。直到三十岁左右,他的姑姑在病危之际,就告诉了钱乙的真实身世:钱乙三岁时,父亲失踪,母亲病逝。

直到钱乙成年以后,他才知道自己的父亲也是一位精通医术之人,尤其擅长针灸,喜好饮酒。可能是追求医道的缘故,他父亲去往了东海之巅,并不是追求自由的生活,而是执着于寻找蓬莱仙境,学习成仙之术。

数十年一晃而过,钱乙父亲并没找到神仙居所。反而是被他的儿子钱乙找到,还带回了家乡。钱乙陪伴他父亲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七年。为此,有人还写了一首诗,纪念钱乙千里寻父之路。

据说,钱乙成为名医之后,求诊者络绎不绝。近的来自乡村的邻里,远的至数百里之外,无论病者的高低贫贱,皆平等待之。

钱乙留下了一本书,叫《小儿药症直诀》,上边记载了一个药方叫六味地黄丸,这服药是他在临床中的创新。在一些孩子得病后他开出了这个药方,但却和张仲景记载在《金匮要略》中有所不一样,内有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附子、肉桂。

有一位医生跑到他的诊所质疑他用错了药。钱乙则耐心解释道:“张仲景的八味组合是用于成年人的,小孩阳气不足,按照原来的配方,有可能会过于燥热,有可能会引起流鼻血。所以,我去掉了肉桂和附子两味中药。”

钱乙有一个理论,认为小儿的脏腑十分柔弱,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发育健全,特别容易得寒热和虚实的症状,而且一年四季和一天早晚之中也各有变化。所以,开药不应该下重药和狠药,而要温和小心面对,提出了一种叫柔和温润的调理办法。

后来,他因为治好了太多的人,医德又很好,皇帝还给了他官职,成为了御医,并授予了他紫衣、金鱼系带。在当年,这是一种被视为皇家的无上荣耀。

当年的人是这样评价他的:钱乙诚实稳重的行为像一位儒士,但是有时候看起来又像一位侠客。医术高超,为人又很谦和低调,看似像一位得道之人。

公元113年,钱乙的病情越来越重。他预感了自己即将离开人世,就召集了众亲友与他们一一告别,这一年他72岁。他走后,被誉为一代宗师,儿科之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