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阳光照进“隐秘的角落”--专访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早期干预三科副主任艾文君
把病人当亲人看待,用爱助力患者回归社会,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早期干预三科副主任艾文君正是靠着这份信念,获得了患者和家属的信赖。
艾文君2007年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之后来到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10多年来从一开始的紧张害怕,到后来的慢慢适应习惯,再到现在的游刃有余,艾文君已成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陕西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年委员主任。
消除偏见 鼓励家属正面应对
提到精神病人,很多人对病症和治疗缺乏了解,对精神疾病患者存在着偏见,包括一些患者和家属也不愿正面面对,讳疾忌医。
艾文君就有这样的经历,一次上夜班急诊的时候,她发现一位中年妇女总是在急诊室进出徘徊,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艾文君询问了几次,这名妇女才吞吞吐吐说出了自己的困扰,她的孩子几年来行为怪异,总是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她怀疑孩子有精神疾病,但总是顾虑孩子还小,来看精神疾病会被别人异样看待,所以一直犹豫。艾文君详细询问了孩子的症状,确认有精神障碍,便劝说她及早配合治疗,早治疗效果好,但家长还是有些顾虑,艾文君说,如果你是一位明智的母亲,就应该立刻送孩子来治疗。过了两天,这位母亲终于将孩子送到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因为干预早治疗及时,孩子的症状明显得到改善,出院那天,这位母亲特地来向艾文君道谢,感激的说正是艾医生的话,让她正视了孩子的疾病,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医者仁心 对待病患不离不弃
大脑是人体器官中最复杂的一个,目前为止还无法确定精神疾病的病因,治疗也都是对症下药,很难根治。因此患者基本都需要终身服药控制,并且定期复诊。
艾文君说她曾遇到一名从儿科转过来的患者小博(化名),小博特别聪明,治疗期间病情稳定,还考上了大学。但到大学后,小博就不再好好吃药,病情出现反复,不久就因为挂科太多被学校劝退了,小博母亲带他过来时,脸上写满了失望,说被学校劝退他们都能接受,但孩子现在不仅懒散,而且对父母表现得很冷淡,母亲觉得这么多年的努力和治疗都白费了。艾文君一边安慰母亲不要急,一边鼓励小博坚持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控制,第二年小博又重返校园了,小博母亲后来满心欢喜打来电话,说小博现在在学校表现不错,更重要的是知道关心她和家人了。
艾文君作为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中医大夫,除了门诊外,还要为住院病人做针灸治疗,一天要做数十名病人。其他医院都是病人排着队争着做针灸,但在这里却是医生哄着病人做,“别看有些病人几十岁的人了,还和小孩子一样怕疼不配合”,这时艾文君就得哄着骗着给他们治疗。
用情用心 关爱患者亲如家人
在艾文君负责的病区,有些病人从她开始上班就一直在,有些病人没有家人就把艾文君当亲人看。艾文君说她的病人就是看着她从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慢慢变成一个孩子母亲的,她也非常熟悉每个病人的情况,这个爱喝牛奶,这个爱吃香蕉,那个爱吃巧克力。但是精神病人发起病来行为比较乱,也有一些危险性。
艾文君记得她遇到过最惊险的一次,那时她已经怀孕8个多月,有次查房时,18岁的患者小飞(化名)突然凑了过来,贴着脸就要亲她,她吓了一跳,躲闪着就逃出病房,结果小飞还是一直在追,从走廊追到她的办公室里,门还被关上了,艾文君挺着大肚子手里只有一张病例卡,一边抵挡一边大声呼叫,但不巧护士和同事在别的办公室忙着没有听见,这时,几名老病人听到动静跑了过来,不停拍着门问“艾医生你怎么啦”,艾文君找个机会一把推开小飞,打开了门,几个老病人立刻把她护到身后,这时同事们也赶到控制住了小飞,事态才没有扩大。虽然受到了惊吓,但艾文君笑着说,事后想想其实小飞并不是想伤害她,一直都是背着双手撅着嘴要亲她,让她是即好气又好笑。
后来艾文君的孩子长大了,有次上班带着去了病房,几个老病人都很喜欢,跟孩子打趣,还摸摸这儿摸摸那儿,和家人一样。
更新观念 助力患者回归社会
治疗是为了让病人回归社会,重新做一个有用的人。
让病人正常生活、回归社会是治疗的目标,一名患者家属曾经问她,是不是对病人保持关爱就行了?艾文君回答,病人终究要回归社会,不能一直强调关爱,现在培养患者的是自主生活的能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帮你买个东西,做一道菜,煮个方便面都是一种进步,家长听后若有所思,说还是第一次听医生这样说,很有道理。
艾文君在病人出院时都会给家属留下电话,同时叮嘱如果发现病人有异样,都要马上跟她说,她会做出相应的指导和处理。相处久了,家属也把艾文君当亲人看,生活工作,结婚生子,大事小事都会咨询沟通。艾文君说,住院治疗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精神疾病患者的院外指导和康复才是一个漫长阶段,这需要家庭、社会以及每个人的努力,正视精神疾病患者,多一份理解,少一些偏见,才能共同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