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左腿比右腿大一圈,家长以为发育有问题,竟是进过ICU留下的血管病

文 / 医师报一点号
2021-11-23 00:22

康康是一名只有8个月大的男宝宝,但是家人一直觉得孩子发育有问题。因为,康康的左腿比右腿粗,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愈加明显。

为此,家人忧心忡忡,有的说是骨科问题,有的说是淋巴问题,还有的说是偏身肥大症……理疗、推拿以及中西药试了一种又一种。

左腿明显增粗

治疗多日毫无效果,康康妈妈抱着孩子,从外地驱车来到了河南省儿童医院。

介入血管瘤&血管外科主任丁语详细询问了康康的病史,得知其曾进过重症监护室。同时,在给康康体检的时候,丁语发现,他左腿根部的血管“跳动”好像有问题。

完善下肢血管的彩超检查后,康康大腿根部的病变引起医生注意——有一根动脉血管与附近的静脉血管“相通了”,医学术语叫“股动静脉瘘”。

一般住重症监护室的孩子,情况都十分危重。孩子血管细,普通的外周血管留置针常难满足抢救或治疗的需要,需要从身体较粗的血管里留置一根导管,并持续一段时间,用来治疗或抢救用。

由于孩子的血管弹性很好,绝大部分孩子拔掉导管后,针眼会迅速愈合。但极少数的孩子,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直接就“长在一起”,形成了一条通路。

动静脉连通的位置

这些患儿,动脉的血有一部分会提前进入静脉,回到心脏,这就加重了心脏负担,孩子的心脏终归会受不了这种额外的压力而心力衰竭。

康康妈妈眼前的迷雾终于散开,继而更加揪心起来。

丁语一边安慰家长,一边为康康安排进一步的CT血管造影检查。明确了瘘口的数目和位置后,她建议康康采用“复合血管手术”。

复合手术指常规的血管外科开刀手术+腔内血管介入手术,可以理解为“里应外合、内外夹攻”。

术中,丁语在DSA手术室内借助介入技术的引导,明确血管通畅情况的同时精准找到病变。经过团队的努力,历经4个小时,康康手术顺利完成,仅出血不到2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