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不到的孩子蛀牙了怎么办?《指南》来了!

文 / 正非育儿
2021-11-20 00:11

有的娃经常在“补课”,有的娃经常在“补牙”。

“不能输在起跑线”这说法挪到牙齿这儿还挺实用。我看到一个妈妈群里,

好几位隔

三差五找老师请假看牙的孩子,蛀牙史都能追溯到3岁前。

最近碰到好几例1岁多的蛀牙宝宝,辗转多处无法治疗。面对不到3岁,牙还没长齐的娃,补牙确实是个难题。但放任不管吧,只会越蛀越深。

据2018年发布的全国第四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

3岁儿童的患龋率为50.8%

,而治疗率只有1.5%。

很多地区的口腔医院或诊所都不接诊3岁以下的宝宝,甚至不肯给3岁以下的宝宝涂氟。

“补or不补?”难倒一大片家长。

“补了又蛀!”又难倒一大片家长。

PART

01

蛀牙到底补不补呢?

我们先看看图片▼

婴幼儿龋齿(年龄1-2岁),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这样的情况满3岁再开始防治就太晚了!蛀牙越来越深,越来越多,不仅影响孩子咀嚼和消化,对口腔及全身健康都是个威胁。

另外,牙不好还可能影响自信心的建立。一位家长告诉我,总有爷爷、奶奶、小朋友会问她家宝宝:

“哎,你的牙怎么是黑的?”

补不补,相信大家有答案了。

PART

02

蛀牙补了又蛀!怎么办?

进入今天的重点!《婴幼儿龋防治指南》(2021年9月发布)给出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婴幼儿龋是指3岁以下的儿童,有1个及以上的龋失补牙面。只要(补过的或没补过的)有龋齿,都叫婴幼儿龋。

孩子那么小就蛀牙,那不能只关注补牙噢!我们牙医常说:“补牙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因为补牙只是阻止龋损进展的手段之一,治疗婴幼儿龋的重点是——

龋病的综合管理、

防治结合。

不然,蛀牙补了还会继续坏,很容易陷入没完没了的补牙循环之中。无可奈何的家长,再给孩子扣一顶容易蛀牙的帽子,这可是个

“双输”

的结果。

《指南》的大方向如下:

对于婴幼儿龋齿:

治疗原则:以“慢病管理”的方式,防治结合。

治疗目的:

降低龋活跃性,

预防龋损的牙面或牙齿增多(再发龋和新发龋)。

诊疗技术:采用风险相对较低,

相对简单的诊疗技术,

阻断龋坏牙病损进一步进展,最大程度降低婴幼儿龋对婴幼儿口腔健康的影响,最终阻断乳牙龋向恒牙迁延,维护儿童口腔健康。

划重点——

治疗方法尽可能简单;

但预防战线要拉长;

治疗目的是阻止龋损继续进展。

我们赶紧来看看《婴幼儿龋防治指南》具体提了哪些防蛀建议。

PART

03

有效防蛀之「喂养建议」

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对应婴儿学习正确的呼吸、吸吮及吞咽都有明显的优势,但也有研究表明含乳头入睡的婴幼儿患龋率显著高于不含乳头入睡者。

因此《指南》中建议:应避免养成含乳头或奶嘴入睡的习惯,并减少夜间喂养的次数,

6个月后

最好不再夜间喂养。

卓正的小建议:

有些宝宝戒夜奶、奶睡十分困难,还请妈妈们不要焦虑,可以咨询儿保医生和齿科医生,为您个性化定制防龋方案。

避免致龋菌的传播

看护者不要口对口亲吻孩子,也不要将自己

吃过的食物

或者

使用过的餐具

再给婴幼儿使用。

温馨提示:成人口中的致龋菌到了宝宝嘴里,可谓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戒奶瓶

1岁左右开始使用水杯或吸管杯,1岁半脱离奶瓶,不用奶瓶当作安抚奶嘴。

控糖

别往奶和辅食里加糖,

没满1岁不要给果汁、软饮和甜点。

1到3岁前每天果汁含量建议低于120毫升。

PART

04

有效防蛀之「口腔卫生习惯」

口腔卫生习惯养成要趁早

出牙前,用纱布。

每天使用纱布为孩子擦拭牙龈,母乳喂养者注意乳头的清洁,人工喂养者注意奶瓶的清洁和消毒。

出牙后,刷牙及用牙线。

每天都要为孩子刷牙噢,建议使用保健牙刷(小头、长柄,刷毛硬度合适,末端磨圆,戳此查阅科普)采用圆弧法刷牙,注意睡前不再进食。牙齿建立邻接关系后(两颗牙挨在一起),每天使用一次牙线。(戳此查阅科普)

口腔检查也要趁早

在第1颗乳牙萌出后的6个月内(通常是1岁以内)进行

第1次口腔检查,

评估患龋风险。此后,低风险每半年检查1次,高风险每3个月检查1次。

如何评估患龋风险高低?

如果婴幼儿存在以下因素的一项,即可判断为高风险:

母亲或主要看护者过去12个月内患龋;

每天2次以上进食含糖食品或饮料;

含奶瓶入睡或睡前进甜食;

口内有龋齿,或者补过牙;

龋活跃性检测显示高风险。

小科普

「龋活跃性检测」是一项体外诊断技术,取孩子的牙菌斑(棉签蹭一蹭,无痛无创),培养后判断口内细菌的产酸能力,以此来预测孩子的患龋风险。

卓正的龋活跃性检测报告

PART

05

有效防蛀之「用氟指导」

含氟牙膏

对于低氟、适氟地区(饮水氟浓度低于1mg/L,非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区),

从长牙开始使用含氟牙膏

(0.05%-0.11%,戳此查阅科普),家长不要偷懒噢。

每天两次,每次米粒大小,

刷牙后用纱布去除口内余留牙膏(通常也没有什么余留)。

定期涂氟

涂氟频率取决于患龋风险。中低风险2次/年,高风险4次/年。

3岁以下婴幼儿不建议使用氟化泡沫(就是幼儿园咬的那种泡沫),含氟凝胶和含氟漱口水。

PART

06

孩子不到3岁就蛀牙

该怎么补牙?

虽然说预防和治疗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但“态度强硬”之余,我们也有一些相对大孩子而言更柔软、温和的方式,让焦躁不安的宝宝好受一些。

宝贝不能配合治疗怎么办?

根据孩子的合作程度,我们一起讨论,选择膝对膝、保护性固定等方式。

膝对膝治疗▼(你能想象2岁多的宝宝,2颗补牙,8颗封闭,全程配合,一声不哭吗?)

保护性固定▼

条件允许时可不用“牙钻”

毕竟治疗方法不止一种,只要条件满足。

「氟化物治疗」

婴幼儿龋的患儿,每年涂氟保护漆4次可有效减少龋齿的发生。另外局部涂布氟化氨银能够有效控制龋齿进展,缺点是会使牙齿变黑。

「ART和ITR」

医生

用小

勺子抠抠挖挖去掉脏东西,

没有钻牙的震动感和喷水声。

这两种“省心治疗”的具体介绍如下:

ART过程

ART:非创伤性修复技术(atraumatic restorative technique),用手工器械去腐,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等黏性含氟材料补牙。

ITR 前后对比

ITR:过渡性治疗修复(interim therapeutic restoration )对于低龄、不能配合或有特殊需求的婴幼儿,不能满足常规的补牙治疗条件时,尽量去除表层腐质,避免露神经,使用玻璃离子类材料补牙作为过渡性治疗修复,延缓或阻止龋病的进展,也可用于多个开放性龋坏,在最终充填治疗前使用此方法对龋损进行控制,一般不作为永久修复。

对于特别不能配合,家长又不忍心强制的孩子呢,也别讳疾忌医什么都不做,医生可以用过渡性的方法,

尽可能让龋齿进展的慢一些,

争取到孩子能配合时情况不至于太糟糕。

「封闭」

我们常规建议孩子3岁以后,再考虑做乳磨牙的窝沟封闭,因为孩子更配合。那么对于3岁以下高风险,窝沟深,或者有局限性龋坏的孩子,指南建议要尽早使用

玻璃离子类材料窝沟封闭或者预防性树脂填充。

「牙髓炎的治疗」

同样也是尽可能保守,比如间接牙髓治疗、活髓保存治疗,这里不详细展开了。但家长要知道,大部分的牙髓发炎都是

没有症状的,

有时即便有症状,孩子也表达不清楚,容易被家长忽略,早发现早治疗。越拖延,治疗越复杂,孩子越受罪。

PART

07

听说宝宝的补牙材料

相对容易脱落?

上文中提到了“玻璃离子类材料”,它有很多优点,以及一个明显的缺点——

容易脱落。

但是,我们评价婴幼儿龋的治疗效果,

补牙材料有没有脱落不属于重要考察指标。

我们重点考察:

龋齿有没有继续进展,原来的龋齿有没有继续变深?

原来没有龋齿的牙面或者牙齿有没有新生的龋坏?

龋活跃性指数有没有下降?

这三点是治疗是否成功的关键。

首次干预结束后,需要规律的复查,主要看看口腔健康习惯改善的如何,龋齿进展程度如何,一般建议治疗后1/3/6/9/12月定期复查,必要时重新评估龋病风险、调整方案。

婴幼儿龋的早期管理意义重大,对于一两岁的宝宝,龋病的发展快于孩子心智的发展。

很多大人想等孩子配合了再治疗,

且不说有些孩子到四五岁都难以配合,很可能到那时候,牙齿已经坏得留不住了。

最后借用一下读者留言▼

科普结束啦~

都说「科普只渡有缘人」,本文内容多、指导性强,有多少家长看到了这儿?到

评论区留个名

吧,再

转发到家长群,

看看谁能学到最后?

参考文献 :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 婴幼儿龋防治指南[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 56(09):849-856.

本文审稿专家

卓正医疗刘曦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