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全力打造特色门诊,护航市民心身健康

文 / 齐鲁壹点
2021-09-29 18:13

精神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个体在这种状态下,能够充分发挥身心潜力,适应正常的压力,并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近年来,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充分发挥精神专科的技术优势,关注群众心理健康,开设老年、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失眠、焦虑抑郁、心身障碍、情绪障碍、美沙酮维持治疗等8个特色门诊,12个临床科室,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以专业的技术优势和优质的医疗服务守护岛城人民的心理健康。

开设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

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儿童青少年承载着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希望,可在这天真烂漫的年纪,却有一部分孩子无法感知生活的快乐和美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上窜下跳,缺乏交往兴趣,对家长的呼唤充耳不闻,语言发育正常却不愿意跟人说话等心理健康问题,裹挟着孩子明媚的世界,也困扰着很多家庭。

针对日益增长的儿童青少年期心理健康问题,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特设立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致力于孤独症、多动症、情绪障碍、学习障碍、适应障碍等轻症患者的宣教、评估、诊疗及康复工作。门诊开设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感统治疗、沙盘游戏治疗、个别化训练(IEP)等康复项目,为儿童青少年心身健康保驾护航。

深耕亚专科建设

让患者就医更便捷更精准

近年来,结合群众就医需求,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重点打造了老年、失眠、焦虑抑郁、心身障碍等亚专科特色门诊。

其中,老年科为省内成立最早和规模最大的老年精神科,床位200张,年住院1300余人次。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针对如老年抑郁症、老年痴呆症等不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模式,打造了“亲情服务,爱在老年”的优秀品牌,为市级重点学科。2020年被评为“全国敬老文明号”。

对于焦虑抑郁等日益增多的心理问题,中心打造了以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为特色的开放式病房——临床心理科,以药物治疗合并心理治疗为科室诊疗特色,开展一对一的个体心理治疗。配有国内最先进的心理CT等设备,同时设有针对儿童青少年的动力性团体心理治疗。

睡眠病房专门收治失眠症、失眠引起的抑郁症、焦虑症等患者,编制床位60张,年住院人次500余人。科室集多导睡眠监测、睡眠障碍门诊、住院治疗于一体,推行个体化用药模式,同时大力推广认知疗法作为睡眠障碍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21年4月,中心增设心身医学科,编制床位60张,是一体化治疗抑郁、焦虑、躯体化等心身障碍的开放式病房。在心理、生理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以生物反馈等先进的诊疗手段改善患者的认知模式,对于抑郁、焦虑、更年期等症状的患者有良好的诊疗效果。

践行社会责任

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发展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2020年,牵头成立了青岛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跨部门专家组,由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王春霞任组长,成员由卫生、教育、公安等多个部门心理专家组成。

今年9月,成立青岛市社会心理服务协会,搭建心理健康领域学术交流平台,激发行业活力,推动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规范发展。

通过承办青岛市心理健康指导师培训班、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班等,有效缓解了基层医疗机构心理咨询人员缺乏的现状,基层医务人员心理服务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2007年,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成立了青岛市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全年免费向广大市民开放,并定期开展公益课堂。

中心定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等“六进”活动。为预防和减少心理疾病产生、维护岛城人民心理健康发挥着积极作用,曾获评优秀市级科普教育基地、青岛市未成年人“社会课堂”优秀场馆、“全国十大心理健康宣教示范基地”,2020年被命名为“山东省健康教育基地”等。

自1984年开始,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每十年开展一次青岛市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今年6月份,首次启动全市居民心理健康素养调查,为以后青岛市精神卫生政策的制定和诊疗发展的新方向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据悉,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始建于1958年,现编制床位700张,年门急诊量约为18.5万人次,住院病人3700余人次。是岛城唯一一所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根据青岛市区域卫生规划,计划于2023年投用红岛新院区,设置床位1042张,届时,中心将采取“一个中心,两个院区”的运营机制,为岛城市民提供集精神疾病的预防控制、临床医疗、社会功能康复、科学研究、教学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精神心理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