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关心的近视问题,家长应该这么做
“呵护眼睛,从小做起”
随着各类眼病研究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儿童及青少年的眼健康不但会关系到成年后的视力和视功能,甚至对孩子的一生都有重大影响。而及时发现儿童及青少年眼病,呵护视功能也成了很多医生和家长的关注点。那么,哪些眼病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呢?
近视
600度以上要定期查眼底
近视是发病率最高的青少年眼病,也包括我们经常说的近视、远视及散光。本质上,就是外界的光线通过角膜、晶状体后,不能完全聚焦在视网膜上,类似于拍照没对焦。
近视对视力有什么威胁呢?不是配个眼镜就行吗?
首先,如果一只眼屈光不正,另一只眼正常,那么屈光不正的眼看到的图像不清晰,孩子大脑干脆就忽略这不清晰的图像,慢慢地这一眼就会出现弱视。如果两只眼睛的屈光度数相差过大,有可能产生“屈光参差”,时间长了,会影响大脑立体视觉的形成。立体视觉受损不但会影响成年后很多职业的选择,甚至会影响驾驶车辆,带来潜在的危险。
其次,如果近视来得比较晚,这时大多不会引起弱视,也不影响立体视觉,但也并不是万事大吉。如果近视的度数大于600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度近视,高度近视不单单是靠眼镜就能解决,这类患者更容易出现视网膜病变,例如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需要定期检查眼底。一般半年至1年1次。
斜视
孩子看东西爱侧头要注意
最近南京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的东部,100个孩子中有5个斜视、1个弱视,可见斜视、弱视并不是什么罕见病。
斜视就是两只眼不能同时看同一个地方。一只眼注视,另只一眼则可能内、外、上、下不同方向跑。这样两只眼看到的东西就不同步了,宝宝大脑接受到不一致的信息后,就会引起视混淆或者复视。慢慢地,大脑就学会去忽略斜视眼看到的图像。如果不及早防控,斜视眼看到的图像总被忽略,渐渐地就会“用进废退”、“变懒”,弱视就出现了。
对于家长来说,及时发现孩子的斜视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眼位有异常,应该及时就诊,以免影响视觉发育,造成弱视。还有一些情况也应引起注意:有些孩子看东西的时候总是歪着头;有些孩子在观察一样东西的时候,总是喜欢侧着头,而不是把观察物放在正前方;还有些孩子在集中精力时眼位是正常的,而在发愣或者出神的时候,一只眼睛的眼位就“飘”开了。这些症状都告诉家长,孩子可能患了斜视,应该及时去检查。
弱视
6岁~8岁是防控最佳时机
何谓弱视?通俗来讲,就是其中一只眼的视力没有另外一只眼好,显得比较弱。弱视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在视觉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有效刺激不足,导致防控视力低于正常的同龄儿童,但是检查未发现眼部器质性病变。
5岁以内是视功能发育的重要时期,视觉发育一直延续到6岁~8岁,如果这个时期因为某种原因造成双眼视物障碍,视细胞就得不到正常的刺激,视力就会停留在某种较低的水平,形成弱视。弱视发现后,及时进行防控至关重要。有研究证实,如果在6岁~8岁前进行有效的视觉训练,多数患儿会取得满意答案,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防控,成年后会延续视力较低的状态,影响生活。如果小时候没有经过训防控,长大后这一只眼就很难达到1.0,如果两眼视力差别悬殊,这时有可能还会影响立体视觉,这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很大的遗憾。
白瞳症
发现孩子瞳孔发白要警惕
有一些家长是夜间开闪光灯给孩子照相时,一看照片吓坏了,孩子有一只眼瞳孔白得发亮——白瞳症,也称为“猫眼症”,然后急急忙忙带孩子到眼科,才发现原来是眼底有问题。其中最常见的除了先天性白内障就是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眼部肿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多发现于3岁以下的儿童。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多单侧眼发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白瞳症,也可能会伴有斜视。
此外,还有其他视网膜疾病可能会出现白瞳症,例如Coats病、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等。当家长发现孩子的瞳孔发白,或者视力有异常等情况时,应及时到做筛查。
眼外伤
稍有疏忽可能造成终身遗憾
据统计,小儿眼外伤已经成为儿童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引起小儿眼外伤的罪魁祸首都有哪些呢?在新生儿期,眼外伤多由于产钳助产、病理分娩或助产者的某种操作不当而引起;婴幼儿时期多由于自己的指甲、玩具的棱角或走路不稳跌倒碰伤而引起;学龄前时期(3岁~7岁),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理,喜欢模仿大人做事,但缺乏生活常识,容易出现刀、竹签穿通致伤,在游戏中误伤者也不少见。
近年来由于激光笔或者激光玩具等引起的小儿黄斑激光损伤较为多见,且多数为不可逆的损伤,稍有疏忽可能给家长和孩子留下终身遗憾。因此,家长在看护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提高培养防范眼外伤的意识。
总之,儿童期是视力发育的关键阶段,多数疾病都可以防控,或者及时发现。希望家长了解更多的眼病防护知识,让光明伴随孩子的一生。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