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和国医大师编写的中医药文化读本成为孩子们的“心头好”
《全国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中学版,舌尖上的健康密码插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供图
《全国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小学版。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供图
“我们有专门的中医药文化体验与研修教室,现在教室里也摆着这套《全国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孩子们来活动,一翻就能翻好一会儿,说明书的内容很吸引他们。”在近日召开的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孙京菊老师说。身为政治老师的她因兴趣负责起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至今,学校开设中医相关课程已经是第7年了。
2019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学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
研讨会上,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部门和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有关同志,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等中医界、教育界专家及北京市中小学代表齐集一堂,探讨如何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精神。同时,探讨如何让这套由院士和国医大师主编的《全国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到达更多孩子手上,成为他们的“心头好”。
院士和国医大师当主编
2017年9-10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曾对全国各地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类选题出版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浙江、北京、上海、江西、内蒙古等地都出版了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相关选题图书。其中,浙江科技出版社《中医药与健康》已于2017年秋季学期出现在浙江省小学的五年级课堂上,浙江省成为全国首个将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的省。
面对全国上下大力提倡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热潮,中小学教育界专家反映,市场上的中医药知识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没有一致的教学目标,没有优秀的教材,没有生动鲜活的案例,对中小学生而言,接受起来难度会很大。2017年11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启动《读本》项目。
“《读本》分别由王琦院士和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担任主编,湖南医药学院校长何清湖教授和浙江中医药大学原校长方剑乔教授担任执行主编,汇集了全国中医药界中医药文化专家、知名中小学教育专家和教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副总编辑宋春生介绍。这既保证《读本》的专业知识准确、权威,还能结合青少年的接受能力,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编写。
《读本》分为小学版和中学版,分别设上册和下册,共4册,每册18学时,于2020年7月正式出版发行。《读本》内容包括:医史人物、中医思维、中药常识、养生知识及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每篇课文都包括“读一读”“想一想”“学一学”和“做一做”4个部分,“读一读”精选趣味性、科学性、实用性强的小故事,贴近学生认知水平和阅读兴趣;“想一想”通过对故事的解读,让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中医药文化精华和智慧;“学一学”向学生介绍与故事相关的中医药知识,使之成为他们今后健康行为的动因;“做一做”在实践活动中让孩子体验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剧本”编写得相当精彩,但没有舞台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院士审读样书后说:“《读本》整体内容设计精良,涵盖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元素,集权威性、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通俗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身,符合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基本要求和中小学教学实际需求,值得推荐。”
“我们现在‘剧本’已经编写得相当精彩,但没有舞台。”王琦院士在研讨会上说。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小学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当前,党和国家对此高度重视也给予了充分的政策支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迎来了最好的时机。大家呼吁中央和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协作推进此项事业,落到实处;从教材的设计和内容上,要符合教育教学理念和实际,充分调研做好顶层设计,编好教材、培训师资队伍,编出学生喜欢学、老师方便教的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材。
目前,这套《读本》还不是课辅教材,只能算课外读物。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一直在为中小学减负,对课外读物严格控制。《读本》要想作为中小学课辅教材进校园,需要教育部审定。而作为一门课程教材,不单单需要有教案教义,中小学课程设置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和评价体系,需要反复修订和论证。与会者共同呼吁,相关部门联合行动起来,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尽快把中医药文化教育提上工作日程,纳入中小学课程规划。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还面临不少难题
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在中小学阶段开始学习并加强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走近中医药,增强其文化自信、民族自信,《读本》出版后,出版社组织了多次图书捐赠活动。目前,已向山西五寨中小学、福建三明市原中央苏区多个县的中小学、北京市朝阳实验小学、温州医科大附属小学、大同实验小学等捐赠了《读本》近7万册。在重庆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工作中,《读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已在重庆市10余个试点区县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在前期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阻力还来自各中小学相关师资的缺乏。目前,开设了中医药文化相关课程的学校,有的是科学老师来教,有的是语文老师来教,也有历史等方面授课老师教的,老师们中医专业知识匮乏,难以全方位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为此,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经过选拔后,遴选多位有中小学中医药科普授课经验的老师录制了《读本》配套示范视频课程,于学习强国App上推出,以解决广大中小学面临的师资难题。”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教材中心主任沈承玲说。
“我们现在有中医教室,也有‘百草园’,学校领导对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工作很支持。”孙京菊老师说。
对于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开展得比较早、比较好的学校来说,孩子们也产生了进一步的需求。“这套专门的中医药文化教材很重要也很必要,但孩子们了解中医药文化还需要更丰富的阅读层次,比如需要一套适合小学或更小的孩子阅读的中医药文化的绘本;在孩子们的阅读书目里也应该有中医药经典篇目的内容;中医药文化除了以教材的形式独立出现,还可以更多融合进语文、历史、道法等教材的内容中去。”孙京菊老师说。
这是我们中医梦开始的地方
研讨会上,王琦院士分享了苏州望亭中心小学“我是小中医社团”同学们学习了《读本》后给他写来的一封信:
我是第一批“我是小中医”社团的社员,我们社团从2019年成立,已有一年多了。自从参加了这个社团,我们的校内生活随之丰富起来:每周三中午,相城区中医医院的医生都会给我们上课,让我们学习到了更多中医药知识。我们还走进大阳山认识中草药,去实践基地种植金银花,一起制作药包、设计画展……
王琦院士应孩子们之邀,为该校中医馆题了两幅字:“壶天馆”和“百草堂”。孩子们在给王琦院士的信中写道:“我们是这样理解的:‘壶天’意为悬壶济世,医者仁心;‘百草’意为百草皆为药,人人可成才”。
孩子们的这封信令王琦院士非常感动,“这说明我们的书起了作用,让孩子们成立了社团,每周三还有专门的课程,一句‘虽然我们不能为人把脉问诊,但这是我们中医梦开始的地方’让我们要有信心把这件事办好,我相信我们能够办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齐征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