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艳侠:靠谱科普和暖心“话疗”,乳癌患者都需要!

文 / 九派新闻
2021-05-15 00:48

留住妈妈的微笑之史艳侠篇

每到五月,我们的心都因为母亲节而变得格外温柔。

“母亲”=温暖=爱。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荣光和骄傲都来自母亲。世界上如果有一种美丽且无法抗拒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母亲是无所不能的超人,为我们遮风挡雨,给我们喜悦、勇气和力量。她是如此的无私,以至于常常忘记了关心自己,在岁月的流逝中容颜褪色、健康不再。

为人子女者,该如何回报母亲的爱,留住妈妈的健康、美丽?

为此,广州日报健康有约特别准备了一份“健康礼”,送给广大母亲。整个五月,我们特别邀请广东乳腺癌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全方位介绍乳腺癌防治知识,为每个孩子支招,“留住妈妈的微笑”。

专家简介

史艳侠教授,主任医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副主任,黄埔院区乳腺内科负责人,获评首届“广州实力中青年医生”。

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以下简称为“中肿”)乳腺内科的病房里,史艳侠见过许多乳腺癌患者的悲欢离合:

年轻的“准妈妈”认为治疗会影响腹中宝宝的发育,执拗地要“生下孩子再抗癌”;正当盛年的妈妈一边治疗一边操心着孩子的学业和生活,蜡烛两头烧,以至影响了疗效;老年患者忧心疗效不佳,会给孩子增加经济负担,常常犹豫要不要“出院算了”……

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如今已超越肺癌,坐上了全球恶性肿瘤发病总数的“第一把交椅”。大部分乳腺癌患者都有同一个身份:母亲。当疾病袭来之时,她们依旧习惯性地把孩子和家庭摆在第一位,而忘了要多关爱自己。

同样身为母亲,史艳侠对患者们的心理和境遇既理解又同情。“在成为母亲之前,我们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珍重自身的价值。”除了鼓励患者多关爱自己,史艳侠还建议患者要积极获取科学抗癌知识,坚定治疗信心。她强调,在所有恶性肿瘤中,乳腺癌拥有最丰富的治疗手段,早期可以实现治愈,即使是晚期乳腺癌,规范的治疗也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

乳腺癌患者 需要科普知识和“话疗”

30年前,乳腺癌被认为“距离普通人很远、患病后疗效难如人意”。这些年来,在乳腺癌发病率不断走高的同时,乳腺癌治疗的理念和手段也在不断进步,特别是随着肿瘤医学进入精准化、个性化的年代,乳腺癌已成为治疗效果最为理想的恶性肿瘤之一。

然而,医学的进步并未让所有的患者同步“刷新”认知。“有不少患者急需了解准确的肿瘤诊疗知识。”史艳侠表示,有些患者悲观地认为“乳腺癌难治、花钱多”,动辄起了放弃治疗的念头;有的则相反,乐观地觉得“乳腺癌疗效好,可以选在自己方便的时候才开始治疗”。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是医者的使命。面对肿瘤的威胁,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帮助患者抗癌,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灵,给他们鼓励和支持。”史艳侠说,抗癌路上充满艰辛,对于敏感多思的女性患者来说,她们既需要靠谱的科普知识,也需要暖心的“话疗”。

为了将准确的乳腺癌诊疗资讯传递给公众,帮助患者和家属树立正确的抗癌观念,鼓励患者坚持治疗,中肿黄埔院区乳腺内科特意腾出一间“阳光房”作为候诊区和医患沟通的温馨园地。在这个洒满阳光的空间里,新诊断的患者可以观看乳腺癌诊疗科普视频,阅读书籍和科普手册,也可以接受医生护士的“话疗”。

史艳侠教授与患者在“阳光房”里交流

出生在汉刘邦故里、历史上频出任侠好义之士的彭城,乳腺癌专家史艳侠受民风熏陶,人如其名,颇有女侠之风,因而深受患者信任。图为患者拍下史艳侠出诊时的情景,发布在抖音平台

多学科携手 “大兵团”联合战乳癌

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如今乳腺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疗、靶向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等。

史艳侠指出,乳腺癌是一个“大家族”,不同分型不同分期的乳腺癌治疗方法并不相同。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传统的个体经验性诊疗已经不符合医疗发展的需要,为了对抗乳腺癌,多学科医生携手进行的“大兵团”联合作战模式应运而生,这就是以多学科协作为前提的单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团队(MDT)。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是国内最早探索MDT模式的医疗中心之一。中肿乳腺癌单病种团队成立于2009年,并于 2015年升级为乳腺癌MDT团队,包括了乳腺内科、乳腺外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超声科、核医学科,乳腺癌护理团队等多个学科的专家。目前,乳腺癌MDT团队在越秀院区和黄埔院区定期进行联合会诊和病例讨论,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取得更好的疗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乳腺癌MDT团队正在进行病例讨论及会诊(详情请点击图片)

乳癌防治知多D

我国乳腺癌呈现“3高峰”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女性乳腺癌首次超过肺癌,成为全球最常见癌症,在新确诊的癌症患者中,大约每8名就有1名是乳腺癌患者。

数据显示,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位居第四,发病率逐年增高,跃居中国女性恶性肿瘤首位。在中国乳腺癌高发于45-55岁,比欧美国 家发病年龄提早约10年,其中,中国乳腺癌发病年龄曲线呈现3个高峰,大高峰在45-55岁,小高峰则出现在35岁左右、70岁左右。

史艳侠援引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制定的《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1,北京)》(简称“指南”)指出,良性乳腺疾病如乳腺囊肿和乳腺上皮不典型增生等,也会导致乳腺癌发病风险升高。一项对2002-2012年发表的7项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显示,良性乳腺疾病者患乳腺癌的风险为无良性乳腺疾病者的2.24倍。

乳腺癌家族史、基因突变、吸烟、饮酒等都是人们熟知的乳腺癌风险因素。此外,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高内源性雌激素水平、肥胖、初潮较早、绝经较晚、未曾生育、初次妊娠年龄较高和流产等,也与乳腺癌发病有关。

有研究发现,14岁以后才发生初潮,乳腺癌风险降低30%;在从未接受过激素治疗的人群中,绝经年龄每推迟1年,与乳腺癌风险升高3%相关;未曾生育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是有过妊娠女性的1.32倍;与没有人工流产史的女性相比,有人工流产史,与患乳腺癌的风险升高44%相关,对于人工流产达到2次或2次以上的女性,与乳腺癌风险分别升高76%和89%相关。

另一项研究则发现,年轻时胸部暴露于电离辐射,如接受过放射治疗的霍奇金淋巴瘤的女性,其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女童肿瘤患者接受高剂量放疗后,乳腺癌发病率也有所增加。

相对来说,母乳喂养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一项评估母乳喂养对孕产妇健康结果影响的研究发现,12个月母乳喂养,可令乳腺癌发病风险降低26%。与从不母乳喂养者相比,母乳喂养者的乳腺癌发病风险可下降22%;母乳喂养不足6个月的女性和母乳喂养6~12个月的女性相比,后者发病风险更低。

更多乳腺癌科普,请见“实力医生健康60秒”史艳侠篇

文/任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