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这里出血,处理不当有窒息风险!正确止血1招即可
不少孩子在比较干燥的季节都容易出现流鼻血的情况,有时候看起来非常吓人,爸爸妈妈不由得很紧张——
“也没磕着碰着,咋老是流鼻血呢?”
心里一边嘀咕,一边赶紧帮孩子止血。
第一反应,你会让孩子怎么做呢?
01
—
这样止鼻血,错误且无效
前面的投票,你的选择是什么?
是不是每个选项看起来都很亲切,甚至想全部点选一遍。
可为什么我们要说,这些方法是错误和无效的呢?
1、马上抬起头
这个方法几乎是下意识的,甚至还出现在学校安全教育课分发的报纸上。
图源:@急诊夜鹰
但是,这显然是不对的。
仰头止鼻血时,鼻血从后鼻腔流入口腔和咽喉,孩子就有可能吞下大量鼻血,从而导致呕吐。
而且孩子哭闹、挣扎得厉害,还有可能将鼻血吸入气管,引起呛咳,甚至导致窒息。
因此,这种处理方法是错误的。
2、塞入纸团/棉花
在孩子流鼻血时,家长们习惯把卫生纸或棉花塞入孩子的鼻腔,用来止血。
但是不干净的纸卷及棉花可能会带来细菌,在孩子鼻腔破损处,引发炎症。
因此,这种处理方法也不可取。
3、抬起对侧手臂
很多家长根据“一侧大脑控制对侧身体”理论,认为举起对侧手臂会引起神经兴奋,从而收缩血管,进而能止住鼻血。
但实际上,鼻腔黏膜的血管收缩受交感神经支配,而上肢的动作受手臂丛神经控制,二者属于不同的神经系统。
单纯对手臂丛神经进行刺激,并不能引起交感神经的变化。
因此,这种处理方法也是没作用的。
那究竟什么方式止鼻血,有效又安全呢?
02
—
止鼻血的正确方法
孩子的鼻黏膜本身就比较脆弱,受到过度刺激,比如频繁清理鼻腔、太用力擤鼻子、空气太干燥、外力碰撞等,都会容易引发鼻出血。
所以,鼻出血情况常见,大家可以冷静下来,用正确方法止血。
流鼻血的正确处理方法
首先,让孩子坐稳或者站立,头向前倾。
用你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孩子的鼻翼(鼻子的下半部分,即软的部分),让孩子张口呼吸,并保持至少10分钟。
注意:
不要每隔1、2分钟就把手放开,看看是否止血了,停止按压可能干扰血液凝结成块,使得流血继续。
10分钟后,放松压力,让孩子保持安静。
如果出血还是没有停止,再做一次这个按压的动作。
如果再次按压10分钟,流血依然没有止住,需要就医。
如何预防孩子流鼻血
鼻血止住后的2-3天内,尽量不要刺激出血的鼻腔。
如果孩子经常流鼻血,问问儿科医生是否可以每天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液,和(或)每天晚上在每个鼻腔里涂抹少量凡士林。
日常生活中建议把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有助于保持鼻黏膜的湿润。
另外,勤给孩子剪指甲,纠正孩子挖鼻孔的习惯。
以上操作都能帮助减少流鼻血的几率。
03
—
孩子为什么会流鼻血
流鼻血的原因有很多,大多不是很严重。
从最常见的开始,分别是:
■ 感冒和过敏:
感冒或过敏有可能使鼻黏膜受刺激并肿胀,继发出血。
■ 损伤:
抠鼻子、将异物塞入鼻孔或者擤鼻子的时候过于用力,都有可能引起流鼻血。
如果孩子的鼻子受到球或其他物体的撞击,或摔倒磕到鼻子,也有可能导致流鼻血。
■ 空气湿度过低或有刺激性的气体:
如果室内的空气非常干燥或正处于干燥的季节,孩子鼻腔内部的组织可能非常干,很容易出血。
如果孩子频繁暴露于有毒气体(较少发生),也有可能流鼻血。
■ 解剖性问题:
任何一种鼻内部结构的异常都有可能引起流鼻血。
■ 异常赘生物:
鼻腔内长出任何一种异常组织都有可能引起流鼻血,虽然大多数赘生物(通常为息肉)都是良性的(非癌性),它们也一样需要及时治疗。
■ 凝血异常:
任何一种影响孩子凝血功能的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流鼻血。
药物,即使是普通的药物,如阿司匹林,也可以改变凝血机制,引起出血。
血液病,如血友病,也会导致流鼻血。
04
—
这些情况要就医
如果出现了下述情况,需要就医:
1、你认为孩子有可能失血过多。
2、血液仅从孩子的口腔流出,或者孩子咳出或呕出鲜血或棕色、类似于咖啡渣样的物质。
3、孩子看起来异常苍白或虚弱,还有皮肤瘀斑,或者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这种情况下需要立即联系医生,而且送孩子去最近的急诊室。
4、流鼻血经常发生,并且伴有慢性鼻腔阻塞。
这有可能意味着孩子鼻腔内或鼻黏膜表面有一根小的、容易破损的血管,或者鼻腔里出现了一块异常赘生物。
如果流血的罪魁祸首是血管,医生就可能用一种化学物质(硝酸银)来止血。
去医院挂什么科:
1、普通内科。
如果是初次就诊,可挂普通内科,做血常规、凝血谱检查明确病因。
2、耳鼻咽喉科。
鼻腔进入异物、鼻中隔偏曲、外伤、鼻部炎症等,可挂耳鼻咽喉科就诊。
3、呼吸内科。
鼻炎、鼻窦炎等炎症性疾病,可挂呼吸内科。
4、血液肿瘤内科。
如血液检查异常,怀疑有血液系统疾病,可挂血液肿瘤内科进行排查。
育学园说
如果孩子一直身体健康,偶尔出点鼻血,我们不用过分害怕。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够掌握正确的方法帮孩子止住鼻血,平时也要注意预防哦。
关于止鼻血,你听过哪些偏方?
留言里说说吧!
参考资料:
〔美〕斯蒂文·谢尔弗主编.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M].2018
浙大儿院:
来源:育学园